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展览中,以文物为基础,通过文物和史料讲述陈列主题及历史故事是一般意义上的博物馆陈列的共同要求和基本特点,也是惯用的陈列手段.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令博物馆陈列语言日趋丰富.陈列展示中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描述、营造展览氛围,创意新的展陈空间,采用全新角度解读展览主题和内容,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这种展示理念已经成为博物馆界的共识.采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讲述历史,使陈列展示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创造了一个新的展陈空间——虚拟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长沙湘江风光带东岸景观进行剖析,分别对日间和夜间光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其夜间照明存在功能欠缺和效果欠佳的问题。在遵循现行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融合城市景观光环境设计的理论,提出了满足功能照明、意境营造和烘托文化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物的智能化保护是我国的重大科技战略需求和战略重点。为面向馆藏平面文物保护实际需求,展开了高精度图像采集数字化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光谱与多扫描方式结合的龙门吊式文物数字化采集设备,并应用在多个馆藏文物数字化项目中。实现平面文物高精度采集的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为馆藏文物保护提供了新方法与新设备。  相似文献   

4.
中国纺织文物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工艺精湛,艺术价值极高。纺织文物属有机质文物,其材质多为动物纤维或植物纤维,易于腐化,纺织文物在保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老化、变质、脆弱易损等问题,影响其长期保存。从文物保护的整个体系看,合理的收藏保管应是对文物实施有效保护的第一道防线,本文就纺织文物保管中的一些主要问题,综述如何通过合理的保管手段延长纺织文物的保存年限。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数字化已经成为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大趋势,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产生大量零散、无序的信息资源。因此,如何管理和利用好这些信息资源成为提升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本文研究了博物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及遵循的原则,阐述了博物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在博物馆文物保存、资源共享、开发利用、博物馆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一、博物馆介绍根据《辞海》的解释,博物馆是陈列、研究、保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及自然标本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从其定义即可看出,博物馆的一大功能即是教育。20世纪80年代,美国博物馆学协会即在报告《新世纪的博物馆》中指出"收藏是博物馆的  相似文献   

7.
康丹华 《河南科技》2013,(1):237-238
"儿童"是现代博物馆所要面对的重要目标观众群。"儿童活动区域"是博物馆为这一特殊群体所设计的专门活动场所。本文在参考国外博物馆成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儿童活动区域项目设计、实施的实际情况,从策划文本编写、内容深化、形式设计、施工及后期维护、营销设计流程等方面初步阐述其设计方法及设计理念,从而对目前国内博博物馆中儿童活动区域建设的现状和前景发展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效果,强化其社会宣教功能,弘扬优秀文化,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构建博物馆的智慧化、数字化运营新模式。【方法】从系统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实现、应用效果等方面出发,阐述智慧博物馆数字化分析系统的构建过程。【结果】通过性能检验,智慧博物馆数字化分析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较高,该系统的应用为博物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能有效促进博物馆资讯发布、智慧导览、文物活化、观众互动等功能的实现,从而减轻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解决传统博物馆接待量和展览量受限的问题。【结论】智慧博物馆数字化分析系统是智慧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博物馆数字分析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改善博物馆的管理流程,从而实现对博物馆的网络化管理,为观众提供便捷、个性化、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相似文献   

9.
LiNbO_3光波导开关陈列是宽带光通信中重要的元器件之一.作者设计并制作了采用阶跃△β方法调制有5个定向耦合器构成的4×4光波导开关陈列.器件性能为插入损耗:-10dB左右,串话:-20dB左右,驱动电压:15V左右,开关响应时间:<1.4ns,工作波长为1.3μm.  相似文献   

10.
宁健荣 《河南科技》2013,(15):59+102
本文通过对绿色化溶剂的内涵、主要特点、主要内容等方面来研究绿色溶剂的发展现状,根据其发展现状进一步研究其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针对不同文物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以及传统高分子溶剂和绿色化溶剂的比较,研究绿色化溶剂在文物保护中的优势特点,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研究得出绿色化溶剂对文物保护的主要影响,主要在环保、效率以及提高绿色意识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绿色化溶剂的内涵、主要特点、主要内容等方面来研究绿色溶剂的发展现状,根据其发展现状进一步研究其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针对不同文物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以及传统高分子溶剂和绿色化溶剂的比较,研究绿色化溶剂在文物保护中的优势特点,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研究得出绿色化溶剂对文物保护的主要影响,主要在环保、效率以及提高绿色意识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优秀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有着积极的意义。基层新建博物馆要能真正惠及地方,必须加强陈展宣传与陈展升级;努力弥补博物馆在陈展内容、形式方面的不足;加强基本陈列的研究;坚持以人民为导向的理念;通过务实、创新的精神改变基层新建博物馆陈展的现状,使博物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我国博物馆建设快速发展。博物馆作为推动城市文化进步与传播的重要手段,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标志,博物馆从单一的历史与考古层面,不断延伸至科学、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各类主题博物馆也相继出现。博物馆展陈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设计领域,跨越建筑、艺术、科学、设计等不同学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解我国博物馆展陈设  相似文献   

14.
冯梅  吕水生 《河南科技》2011,(10):55-55
一、研究背景 随着快速、准确的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将成为最精细和最快捷的文物档案保存手段之一。三维模型不但可以在文物展示和文化教育中发挥重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记录了文物精确的几何信息等三维数据,有助于文物受损后的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5.
建筑的装饰照明河南海华工程建设监理公司肖胜利河南省建筑职工大学张智勇,魏启超照明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对建筑室内外装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照明和灯光环境设计能强化空间的表现力,增强空间的艺术效果,从而产生舒适、亲切和动人的生活环境。灯...  相似文献   

16.
智能化中央空调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张瞳 《河南科技》2001,(7):26-27
河南博物院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其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对博物馆建筑系统的中央空调、通风、给排水、电力、照明、消防及保安进行全面自动化管理与控制,本文就其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作一介绍。 一、空调系统概况 河南省博物院在主馆地下室内设有冷冻、热力站,内设开利19XL冷水机组四台,总制冷量1300冷吨。另设高效节能整体式热交换机组三台,热源为生活区内锅炉蒸汽。空调范围包括:主展馆、文物库、办公图书综合楼。空调设计本着以文物保护为主的原则,兼顾人的舒适性要求。主展馆及文物库室内设计参数:夏季:温度,25-28℃…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绿色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节能作为我国推行低碳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照明能耗是建筑能耗中的重要部分,对建筑电气照明进行节能设计,在整个建筑节能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首先对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原则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区性综合类博物馆通过实用的、恰当的讲解词来向观众介绍具有地区特色的各类文物的用途和价值,说明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评述人物事迹等,可弥补视觉参观的不足并帮助引导观众,在为观众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更大限度地对博物馆本身和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宣传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江英 《河南科技》2013,(19):207-208
近年,博物馆的现代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博物馆设计的标准化、规范化上来看我们的博物馆工作的这些制度已经越来明晰,博物馆的发展状态也已经变得越来越好。这些发展要素的重视程度也已经得到了博物馆工作方面的领导者和工作者的认可,然而在众多的博物馆工作问题之中,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馆藏品的分类管理问题。接下来笔者将从馆藏品分类标准化的定义,标准化分类法的介绍,博物馆藏品分类的现状,藏品分类的难点这几个角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博物馆展览存在空间、时间、方式等多方面限制的不足,提出了将文化旅游、科技手段与商业模式融为一体,重点围绕增强现实(AR)、逆向建模、增强现实跟踪注册技术等,充分挖掘兰州市城关区文化旅游资源主题精髓,打造精品数字工程,实现面向特色文化旅游的数字时代历史博物馆交互体验系统研发,搭建基于AR的数字化博物馆平台。该平台通过兰州市城关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资源——"兰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应用实践表明,基于AR的数字化博物馆平台能够有效增强博物馆展陈的社会功能与艺术价值,使参观者获得丰富的观览体验,对促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的实施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