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福清市绿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温室大棚基地2016年1~5月大棚内外逐小时的温度、湿度资料和大棚外逐日的降水、日照资料,分析了温室大棚春、冬两季晴天、多云、阴天、阴雨天四种天气类型下棚内外温度、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和棚内外温湿度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春、冬两季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内平均温度全天基本高于棚外,棚内气温日变化幅度大于棚外,棚内最低气温出现在6时左右,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前后;棚内湿度全天总体大于棚外,夜间大于白天,14时前后达到最小,湿度差中午前后相对较大。(2)春、冬两季棚内平均温度总体高于或接近棚外,4~5月棚内最低温度低于棚外。春季棚内外各天气型的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差值均以3月最大,两季棚内外最高温度差值和冬季平均温度差值基本按照晴天、多云、阴天、阴雨天的顺序依次降低,各天气类型下棚内外最低温度相差较小。(3)春、冬两季棚内平均相对湿度总体高于棚外,4~5月棚内最低湿度多低于棚外。春季各天气类型的平均湿度差值和阴天的最低湿度差值以3月为最大,冬季2月平均相对湿度、最低湿度的棚内外差值除阴雨天不超过5%以外,其余天气类型差值基本都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青海柴达木盆地大中型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为例,探讨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assivated Emitter Rear Contact,简称PERC)太阳电池代替常规太阳电池,以及不同支架排布对光伏系统发电效率的影响.我们采用比常规太阳电池功率高26%的高效PERC太阳电池及PVsyst模拟对单角度固定式、双角度固定式、单轴东西向跟踪式、单轴南北向跟踪式和双轴跟踪式等不同排布的光伏系统进行设计分析.结果发现,双轴跟踪式排布系统的年发电量最多,但占地面积也最大,南北向跟踪式排布的单位占地面积发电量比单角度固定式提高了14%.即采用高效PERC电池南北向跟踪式排布比常规电池单角度固定式的系统发电量提高了40%,同时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光伏系统元件仿真存在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对光伏电池输入输出特性及等效电路进行分析,使用传递函数建立了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电流输入型光伏电池、直流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模拟任意光照强度和温度下光伏电池的输入输出特性。对电流扰动法和电导增量法两种最大功率跟踪(MPPT)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总结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使用该模型实现了光伏电池逆变并网仿真。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柔性非晶硅薄膜光伏电池-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简称PV-ETFE)气枕结构的温度特征,设计了由三层ETFE气枕与集成于其中层膜上表面PV组成的气枕1及由双层ETFE气枕与集成于其上层膜上表面PV组成的气枕2,实测了两种气枕的PV和ETFE薄膜的夏季温度数据.通过分析得到:两种气枕的PV和ETFE薄膜温度差分别为35.4℃和26.2℃;气枕1和气枕2ETFE薄膜受气枕内空气温度和气枕外空气流动影响明显;PV温度受阴影及太阳光入射角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严寒地区气温低、污水厂运行效率差的问题,利用试验测试和仿真模拟等技术手段分析了大棚内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热后的温度分布及流动特性,对严寒地区冬季低温条件下污水厂如何利用大棚保温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曝气池外扣棚的主要作用是保温,而非吸收太阳辐射热,冬季曝气池扣棚能够减小曝气池内水温波动,对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起到了一定作用;冬季曝气池外扣棚时,出口平均水温为12.9℃,出口水温比进口水温升高2.1℃左右,这主要是由于曝气池内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的热量导致曝气池内水温升高,而非太阳辐射热量的影响.在严寒地区冬季低温工况下,当棚内充入热空气后,棚内空气温度升高22℃~29℃,曝气池出口水温升高2.0℃~2.5℃.利用回收余热提升棚内温度是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套用于农业温室大棚的光伏发电与集雨滴灌系统.该系统以C52单片机为控制芯片,根据温室外环境光照强度优化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对光位置,在满足室内植物生长需要的光照强度下增加了光伏发电量.此外,利用该系统可以采集温室内部温度、土壤湿度等环境数据,根据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进行合理地滴灌喷洒,从而有效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严寒地区气温低、污水厂曝气池工作温度低的问题, 利用仿真模拟分析大棚内空气温度分布及流动特性, 对严寒地区冬季低温条件下污水厂利用大棚保温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室外温度-22℃条件下, 通过外扣大棚对曝气池保温, 棚内空气平均温度达到4.0℃左右, 曝气池出口水温达到11.2℃左右;曝气池外棚保温膜材料以PO 材料保温效果最优, PVC 材料最不可取, PE 和EVA 材料居中;曝气池选用2.5 m 棚拱高度的外扣大棚保温效果较好;双层保温膜保温效果优于单层保温膜。  相似文献   

8.
介绍光伏并网逆变器性能指标的不同检测方法,分析比较几种光伏并网逆变器检测系统的优缺点.参考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设计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检测系统.检测系统由计算机控制,通过GPIB和RS485总线控制各检测单元.可编程式直流电源供应器用于模拟光伏列阵电池所模拟的直流电,可编程式交流电源供应器用于电网模拟源.实验证明该系统具备光伏逆变器的自动检测能力,结构合理,精度高,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9.
根据光伏电池的工程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模拟了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讨论了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基于电导增益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分析了最大功率点附近的振荡现象.结果表明,采用变步长的电导增益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最大功率点附近的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10.
传统温室大棚受气候条件限制,难以在恶劣条件下满足作物生长对热环境的需求。因此,作者提出一种以玉米秸秆等生物质为一次能源输入的温室大棚火墙供暖系统。该系统由烟气发生装置、烟气处理装置、末端换热装置、烟气输送管网和动力机组成。该系统通过燃烧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制备一定温度烟气并将烟气滤后通过火墙散热末端满足温室大棚热环境条件的需求。其中,火墙散热末端为系统关键组成部分,是作者主要研究对象。作者基于CFD数值模拟平台,分析与优化散热火墙关键设计参数,并分析不同工况下系统性能,搭建全尺寸实验平台,验证该系统的热力性能,并与传统无供暖的温室大棚进行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能供热火墙最优物理结构参数为:烟气流通孔道左右两侧对称排布、管径为63 mm。当烟气温度高于130 ℃、烟气流速超过3 m/s时,该系统能满足温室大棚热环境条件的需求。从能耗和经济性方面考虑,最优运行参数为:烟气温度130 ℃、烟气流速3 m/s。在夜间最不利工况下,生物质能供暖火墙系统作用下的温室空气平均温度提高了4.3 ℃。在其他工况下,温度提升幅度最大为5.8 ℃,最小为3.3 ℃。该研究对于科学应用秸秆等生物质,改善温室大棚热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所得到的示范系统设计参数可以直接用于实践,为其他类似系统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实地测试厦门地区具有代表性农村住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参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测农宅的室内空气温度变化趋势与室外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低于室外空气温度,室内空气温度与黑球温度差别小;海拔高度高、建筑密度低的农宅室内空气温度低、热稳定性差,静风状态下的热舒适性较高;混合结构的农宅室内温度比采用传统建材的高,但稳定性更好,建筑材料对农宅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2.
选取北京城区和郊区24户住宅,对室内和室外空气中PM_(10)进行同步数据采集,并结合《时间活动模式调查问卷》研究室内外PM_(10)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3的居室在测试时间内PM_(10)日平均浓度超标;室内外PM_(10)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室内外温差和室外风速与室内PM_(10)均呈显著负相关,室外相对湿度与室内PM_(10)呈显著正相关。室内吸烟、手工打扫、机械打扫、蒸(焖)、炒(炸)和炖(熬)时段的I/O(室内/室外)比分别是夜间无明显活动时段的1.56~3.05倍,是白天无明显活动时段的1.02~1.49倍。应综合考虑室外污染状态、气象条件及室内人员活动状态采取措施降低居住建筑室内PM_(10)污染。  相似文献   

13.
采暖季室内外细颗粒物关系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 年2-3 月和11-12 月对室内外环境中细颗粒物进行采集和分析, 研究通风条件、大气污染水平以及温、湿度等因素对细颗粒物室内外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 通风条件和大气污染水平是影响细颗粒物室内外关系的重要因素, 对细颗粒物的 I/O、室内外相关系数、细颗粒物的渗透因子以及大气细颗粒物对室内的贡献率均有影响, 通风条件越好, I/O 越高, 室内外相关系数和室外贡献率也越大; 随着大气细颗粒物浓度的升高, 细颗粒物 I/O 比值有升高的趋势, 且其波动范围逐渐减小, 室内外细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性逐渐增强, 室外贡献率逐渐增大, 但增速逐渐减缓。温、湿度均对细颗粒物室内外关系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A field study and analysis about the thermal comfor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waiting room at Bei-jing West Rail Station in Chinese cold region.Passengers'TSV(thermal sense vote) was obtained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 on the basis of more than 1200 questionnaires.The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TSV and indoor tem-perature indicates that thermal neutral temperature is 25.2℃.According to the percentage of satisfaction a-mong all passengers under different indoor temperatures,the acceptable temperature range in the waiting room is 24.2~30.2℃.It is also found that passengers'temporary stay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the ther-mal comlort analysis.Passengers'TSV is not a constant value after they enter the waiting room.In fact,△TSV increases as passengers are waiting for the train.and the growing rate is dependent on indoor-outdoor tempera-ture difference.The greater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the faster △TSV increases.At last, a linear regressionbetween indoor comfortable temperature and outdoor temperature was generated as the adaptive comfort model.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室内建筑污染的源作用与汇效应机理,并结合数值方法分析了源作用与汇效应在室内空气环境所对应的实际边界条件下的特征,所选择的反映实际边界条件的因素包括入室新风品质、新风量大小、室内温度水平以及汇与源作用面积比.研究结果表明,入室新风品质降低和新风量增大对材料散发强度与汇效应作用强度具有相反影响,但前者会使室内挥发性有机...  相似文献   

16.
A data center test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a data cente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equate heat dissipation from a data center cannot be achieved only from heat dissipation through the building envelope during Beijing winter conditions.This is because heat dissipation through the building envelope covers about 19.5% of the total data center heat load.The averag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an air conditioner is 4 to 5 kW over a 24-h period.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door and outdoor air for the data center with a thermosyphon heat exchanger is less than 20°C.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thermosyphon heat exchanger is only 41% of that of an air conditioner.The annual energy consumption can be reduced by 35.4% with a thermosyphon system.In addition,the effect of the outdoor temperature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an air conditioner is greater than the indoor room temperature.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an air conditioner system increases by 5%to 6%for every 1°C rise in the outdoor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辐射冷板与独立新风耦合系统下人体局部热舒适,以长沙某住宅小区某用户房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该热环境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实测数据与仿真数据对比,从辐射温度不对称、室内气流分布、人体垂直温差和地面温度四个方面定量分析了辐射耦合空调系统的热舒适环境。同时,通过多表面模型与离散坐标模型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了两种辐射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采用辐射冷板+独立新风空调系统而且空间包含人体热源的情形下,DO辐射模型的仿真结果更接近实验测试结果;室内测试及仿真结果符合ASHRAE对局部热舒适的标准要求;利用CFD仿真方法可以对局部热舒适进行较准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地板送风室内温度分布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地板送风方式下有冷却壁面的房间的室内温度特性,本文对常用的多区热质平衡模型作了些修改.修改后的多区热质平衡模型包括3个模块,即壁面流模块、热羽流模块和热移动模块.该模型综合了墙体热传导、壁面对流热交换以及内部控制体之间的对流热交换过程.并通过典型实验验证了该区域模型的可靠性.研究表明:(1)室内外温差越大,壁面下降流越显著且流量越大;(2)下降流影响房间内温度分布且破坏了地板送风房间的温度分层特性;(3)预测值与实验值有着良好的一致性,因此该模型可用来预测具有冷却壁面的地板送风房间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的不足,以曲靖师范学院一自然通风房间为对象,对其室内温湿度、风速、墙面温度、地板温度、天花板温度、室外环境温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地测试.对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平均辐射温度、PMV(predicted mean vote)值进行了计算.为便于快捷预测和调控云贵高原湿季室内热环境,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PMV与平均辐射温度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获得了一些相关性较好的回归方程,在相似气候下对热环境预测和设计时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