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城市建设要求,综合考虑社会、自然、环境和经济4个方面,提出指标体系,计算各指标权重,用于评价城市生态环境适宜性的保证程度.结果表明,制约齐齐哈尔市创建生态城市的最大因素是在经济方面,重工业产值比重(P43)指标所占的权重最大,为0.211 2.环境质量持续性适宜度属于Ⅴ级水平,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缓慢,工业欠发达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建立由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子系统组成的城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三角模糊层次分析(TFAHP)、和谐度方程(HDE)以及区间数学理论构建城市生态环境和谐度综评价模型,并对环渤化工圈4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谐度进行综合评价,以验证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评价城市生态环境状况,对追求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合理规划滨水空间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方式,该文研究生态环境效应可如何对滨水空间规划进行有效引导,通过对滨水空间的规划促进城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效应.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等,作为滨水空间规划生态环境效应的相关评估指标;建立城市滨水区规划路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统计方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4.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3个方面选择13个指标构建了秦皇岛市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yaahp 6.0软件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和判断矩阵,对13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从准则层来看生态旅游资源的权重值最大,其次分别是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指标层来看,生态旅游资源品位、植被覆盖度和生物丰度指数是生态旅游开发最重要的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5.
探索生态环境与创新创业的关系对科学推动生态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省河源市为例,构建了生态环境与创新创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到2016—2021年河源生态环境与创新创业这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状况。研究表明,河源生态环境和创新创业发展水平整体均呈增加趋势,两子系统间具趋于动态性同步发展过程;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性整体呈优化趋势,在2020年和2021年均处于优质协调水平。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基于此,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阐述河南省生态文明现状。以此为基础,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指标的选取,包括生态物质文明、生态环境文明和生态精神文明三大方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河南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生态文明的量化及有关实证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和树状图确定了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脆弱性评价模型并建立了脆弱性分级标准,对六个城市现状进行了脆弱性评价,通过分析结果找出了各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限制因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省开封市2005-2014年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EXCEL、SPSS数理统计软件,测算分析开封市2005-2014年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近十年间开封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利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依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15)中的应用指数评定法,对2014年河北省保定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县为单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保定市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一般。  相似文献   

10.
以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通常采用单一的环境指标,难以全面综合的反应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本文提出了“树木活力度”这一新的综合生态指标,并结合实际,对运用这一指标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出发,结合黑龙江省城市发展现状,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人才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及城市环境5个方面选取了23个指标,构成了黑龙江省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解释,寻求省内12地市城市竞争力的区域差异,最后提出了提升黑龙江省城市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德州市农业脆弱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脆弱生态环境的阻碍,本文分析了脆弱生态环境的成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判定脆弱度,提出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在不断地成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城市也将改变,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当人们享受城市生活时,因城市化发展而受到影响的生态环境,是目前很多研究学者所重视的一个问题。所以,要想城市长期发展过程顺利,那么城市生态环境所出现的问题是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本文浅析城市化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山东实际情况,本着使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系统要在保持平衡的状态下同步发展,使综合效益和复合效益最大的原则,运用AHP法构建了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1997-2011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997-2008年,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2009-2011年,由于人口、环境压力增大,系统协调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5.
海南旅游资源的优势依赖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七五”计划中央已把海南岛列为全国七个旅游重点城市和地区之一,海南旅游业之所以能成为海南省三大支柱之一,是因为海南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而这些旅游资源又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如不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平衡将受到破坏,旅游资源的优势也将消失.本文论述了海南旅游资源的优势及生态环境破坏导致旅游资源损失的状况,并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总结了城区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调整、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城郊及其北部生态系统建设等,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利用定量方法测定了大连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发展的象征和标治。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有针对性的对城市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和解决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以人为本建设绿色生态的城市才是城市建设最高境界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一、"伪逆城市化"的影响"逆城市化"是美国地理学家波恩在1976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于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可以看出,"逆城市化"的概念是指城市化后期,"城市病"下城市人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森林生态环境的评价只是一些探索性的工作,由于我国这方面工作的不完善性,在一些指标的选择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面对我国当前森林生态环境的局势,在未来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研究中,应将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到首位。在保护的同时,将森林生态环境的功能最大化地实现。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生态环境资源观和价值观问题,并对生态环境资源价值估算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生态环境是一种资源,它的资源性是其价值产生的直接源泉,而人类劳动则是其价值形成的间接源泉.生态环境资源价值由"自然价值"和"附加劳动价值"两大部分组成.文章还归纳了生态环境资源功能性价值的一般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