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山东省统计年鉴的人口与经济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借助Arc GIS及相关统计软件,对山东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度较高;沿海区域和内陆区域的耦合度类型存在较大差异;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制约作用呈现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城市竞争力本质内涵及其特征的认识,建立由综合经济实力、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3个因素构成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将山东省17个城市竞争力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分析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性.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性差,城市竞争力差异明显,呈现出自东北向西南城市竞争力逐渐递减的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山东实际情况,本着使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系统要在保持平衡的状态下同步发展,使综合效益和复合效益最大的原则,运用AHP法构建了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1997-2011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997-2008年,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2009-2011年,由于人口、环境压力增大,系统协调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2019年1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为切入点,运用城市首位度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指数等定量研究方法,使用城市非农人口数据,分析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调整对山东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山东省城市体系人口规模首位度指数、Zipf指数、城市基尼指数都有所增强,即行政区划调整有效加强了首位城市济南市的优势地位,促进了山东省城市体系规模集中度上升.根据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巩固济南首位城市的地位,促进山东省城市体系规模优化的对策建议,为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和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型,城市用地结构也发生着剧烈变化,由此引发城市功能的演变.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选取2004—2013年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人口、经济等指标,基于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等模型对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剖析山东省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驱动力.研究表明: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熵、优势度呈波动下降态势,而均衡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比重较高,城市绿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显著增加,山东省城市用地结构持续调整;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建设和人口增长,其中前两者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制定并印发了《关于鼓励全省专利代理机构服务创新发展的暂行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16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后,又一以创新为驱动、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意见》围绕鼓励山东省专利代理机构创新发展,明确了针对专利代理机构进行资助的业务范围、资助金额、评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非定常人口发展方程的弱解的解析表达式,得出了非定常人口系统的人口平均寿命的严格定义和计算公式。本结果可为定量人口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某些严格的数学基础,并有助于人口普查数据的充分利用,找到社会因素和人口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国家制定人口控制政策提供某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人口发展特点,应用改进的Leslie离散型人口预测模型,对黑龙江省人口进行预测.通过与其他几种人口模型比较可以看出,利用改进的Leslie离散型人口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人口结构,是深化职业教育研究的必然要求。从人口自然结构(包括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与人口地域结构两个层面,通过JPOP-1算法及相关统计分析,对厦门市职业教育发展与其人口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厦门市职业教育的可发展空间,以期为其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二孩政策下的人口结构,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指数增长模型,人口发展模型等一系列方法,综合分析了人口的各项指标对人口结构的影响,依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为分析对象,分析得到所选择地区人口结构的评级.同时采取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等对上海地区未来人口结构进行预测,以此改善该地区人口结构,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该文采用国家统计局中给出的准确具体的数据,保证了分析预测方法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重大国家战略,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保障。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结合城乡融合发展表现途径,从城乡经济、空间、社会、主体功能4个维度出发,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Jenks断裂点分级法,对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6年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城乡空间融合准则层对城乡融合总体水平贡献较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二元对比系数、耕地占农用地之比是影响山东省城乡融合综合水平的主要因素;山东省17地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在空间上呈现出鲁东优于鲁中优于鲁西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2.
人口流动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核心内容是人口城市化过程 ,即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和城市数量的增加过程 .人口流动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应当充分发挥人口流动的积极作用 ,为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扫除障碍 .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人口分布的空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各县市1999年、2004年、2008年3 a人口数据的空间特征展开分析,发现人口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人口增长率由西低东高向西高东低发展,人口性别比呈现西北部最高,中部低,南部较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2017年以来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文化产业作为新动能,其竞争力对全省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运用相关-鉴别力模型对初步的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借用因子分析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2008—2017 10年间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时空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17地市文化产业竞争力10a间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但时空差距较大,年度极差稳中有降,说明山东省各地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处于动态稳定的状态。对于4类不同竞争力水平的各地市,应从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整体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人口生产与知识生产关系到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问题。为此本文力图使用唯物辩证法,从科学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人口生产与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历史进行考察,以期对两者关系发展历史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聊城市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及人口的构成现状,揭示了聊城市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胡洪铭 《河南科技》2023,(23):106-110
【目的】以社会文化同源、空间结构类似、发展逻辑趋同的亚太都市区为例,归纳其人口演变特征。【方法】以东京都市区、首尔都市区为研究对象,剖析高密度都市区人口演变基本规律,对照分析成都都市区演变历程与现状特点,研判其发展趋势。【结论】基于类比模型,提出成都都市区人口规模宜控制在3 000万人左右。我国超大城市空间拓展逐渐进入都市区发展阶段,但对都市区人口演变规律却缺少深入研究,人口政策上存在较大的学术争议。【结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强近郊新城建设用地供给、增加老城区住房供给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容县四十多年来人口的发展变化趋势及现状特点进行分析,然后用自然平均增长法,回归预测法,灰色系统GM(1.1)模型,中国人口模型及逻吉斯蒂模型等方法对该县未来人口的发展作了预测,经地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选取了中国人口模 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在2005年河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总结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此次调查的初步分析表明,自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5年间,河南省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势头虽有所减弱,但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20.
在2005年河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总结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此次调查的初步分析表明,自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5年间,河南省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势头虽有所减弱,但仍在继续,且农村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大高于城市.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简报第48期的数据显示,河南省农村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在125以上.专家分析,倘若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升高持续下去,将对人口结构、婚姻及家庭的结构和形态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对未来社会的良性稳定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也会造成一定冲击,同时也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婚配失当、人口拐卖、性行为错乱等,影响社会尤其是婚娴的稳定,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研究综合治理河南省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策略,为加速"和谐河南"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创造良好的人口资源环境.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应对河南省农村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