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关于大麦伪条斑病毒感染大麦的情况,经过调查和试验观察, 已有报道(见本刊1973年第2期《大麦伪条斑病初步观察》。近几年来,本省各地发现小麦的一种叶部病害,不象小麦叶枯病,也不象其他小麦病害,主要特征是叶片形成斑驳及不规则枯斑。小麦这种病害究竟与大麦伪条斑病有没有关系?我们对此作了接种试验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大麦伪条斑病毒能够感染小麦。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1972年4月间,本省临安、萧山、桐庐、杭州、余杭等地先后发现一种大麦新病害。为此,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的教导,我们重点在萧山和杭州进行了实地调查。从调查表明,大麦新病害的共同特症是:出现花叶和细小的褐色条点。为了鉴定这种新病害,我们又在室内进行一系列试验观察(如内含体的检查、麦类间传毒接种、在不同鉴别寄主上重复反应测定等),证明这种大麦的新病害并非是真菌或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而是一种伪条斑病毒病。现将有关试验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发现一些不同为害程度的麦类病毒病,其中包括由种子传带的病毒病,和由土壤传带的病毒病。遵照毛主席“同病虫害作斗争”的教导,对上述病毒病作了一些传毒途径、发病规律等调查试验外,并着手对大小麦土传病毒病进行病土消毒试验,兹将初步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防控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减少该病害对早竹产业造成的损失,笔者主要针对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0~25℃,温度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于病害的发生;适宜的湿度和降水量利于病害的发生;病害流行的高峰期为5—7月。病原菌(芦苇节菱孢)孢子可在林地铺设的砻糠中越冬,通过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经过伤口侵染竹组织。铺设砻糠的林地病害率高于未铺设砻糠的林地;密林中早竹的感病指数比疏林中早竹的高;林缘早竹的感病指数高于林内早竹;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在3年生和4年生早竹上发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大麦黄花叶病是一种病毒病,是危害大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病传染途径是通过土壤带毒而传播蔓延的,并已证明本病不可能通过病株种子传病,也就是说,大麦种子不会带毒传播。可是地处海岛的舟山地区,在70年代中期以前未见有大麦黄花叶病的危害。近年来,虽然我区在不同年份间发病率有所差异,但是却有增加倾向。既然  相似文献   

6.
目前已知棒状病毒质粒所致的禾谷类粮食作物病毒病唯一能通过种子传播的是大麦条纹花叶病.自从1977年我们在黑龙江哈尔滨二棱大麦上发现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以来,山东、上海、新疆一些地区的大、小麦上亦先后出现了种子传播的病毒病.为了区别对待遗传病、种传病毒病和有效地控制病毒,进一步弄清我国是否普遍存在已知的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和开展有关基础研究,我们拟分别对这些地区的部分大、小麦品种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报导对来自新疆的小麦种子所带病毒的诊断鉴定.  相似文献   

7.
一、症状 该病属真菌病害。病斑是最先发生于嫩叶,初期呈透明水渍状小点,以后病斑很快向上下扩展为水渍状条斑,与主脉平行;后变为黄色,并在病斑中央出现红色小点,不久整个病斑都变成红褐色,周围有狭窄的黄晕,在阳光透射下特别明显,叶片两面的病斑表现相同,无眼斑病向叶尖延伸的坏死病条,很少发生梢腐病。该病发病严重时,条斑合并成大斑块,使叶片提早干枯,抑制甘蔗生长,叶片减少,植株矮小,造成减产减糖。发病严重的田块,一般减产18%-35%,重的可达40%以上,蔗糖分降低15%-30%。  相似文献   

8.
病毒病是一种复杂的病害,小麦感染了这种病,在返青、拔节以后,植株矮缩不长。染病麦株不拔节或拔节而不抽穗,或有穗而不实,或有粒而秕瘦,造成提早枯死。我国小麦病毒病的种类较多,主要有黄矮病、红矮病、丛矮病、糜疯病和黑条矮缩病五种。现已基本查明,这些病害是由多种传毒昆虫传播的几种病毒所致。在我国小麦主要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为害。近年来,我国小麦病毒病有继续蔓延的趋势。小麦黄矮病、红矮病和丛矮病在北方麦区普  相似文献   

9.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抗性的大麦品种(系)被黄花叶病毒侵染后,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有规律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感病后,大麦叶片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感病品种下降幅度大于抗性品种,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抗性品种增加的幅度比幅度比感病品种大,同时发现,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与病情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番茄条斑病、花叶病.蕨叶病、矮缩病是我市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毒病害,严重地影响番茄生产的发展.我们在探讨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治实践中,根据病毒可以由种子传播的特点.应用高锰酸钾处理番茄种子和叶面喷施,试图从播种前消灭种内以及附着在种皮外部的感染源,减少番茄幼苗期易感染各种病毒的几率.通过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1996年在我所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韩世锦 《广东科技》2011,20(12):66-66
近年来由于频繁高温干旱和低温冻害,柑桔各种病害发生加剧,特别是柑桔树脂病暴发流行。柑桔树脂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根据发生部位不同,通常将侵染枝干所发生的病害叫树脂病或流胶病,侵染幼果和叶片所发生的病害叫沙皮病,侵染果实使其在贮藏期发生腐烂的病害叫褐色蒂腐病。沙皮果个小,果面粗糙,品质劣,商品价值低。已染病果实在贮运期间会造成大量烂果。  相似文献   

12.
水稻褐色条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发病后对产量影响很大,苗期发病致使秧苗枯死,后期发病的不能抽穗或穗而不实,严重的损失四、五成,一般的损失二成左右。本省过去未曾详细记载和报道过此病,我县也未造成灾害,因此,没有引起注意。今年我县沿富春江、天目溪两岸早稻突然暴发,普遍发生,为害较重,为此我们对此病初步进行了一些调查,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田间主要靠灰飞虱带毒传播。该病害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侵害小麦,高粱等。2005年鸡东县大面积发生玉米粗缩病,占到玉米面积的1/4。经过农技专家的及时救治,基本控制了该病情的蔓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一、病害的症状:病菌大多自叶片的水孔或伤口侵入,产生慢性型和急性型的典型病斑,早为人们所熟知。在易感品种上,还常常看到有中脉型病斑。近来,还发现有与螟害枯心苗相似的枯心型病株,以及病斑自叶鞘向叶片蔓延的向上型病斑,据陕西、湖南的研究证明是由病菌系统侵染为害造成,这与东南亚急性凋萎病相仿。据报道,在热带还看到一种称为失绿黄化型的病症,即当老叶还是正常绿色时,新抽出的幼叶却表现黄化失绿,或有宽的黄绿色条斑,在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禾谷多黏菌传麦类病毒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禾谷多黏菌属于根肿菌纲,为一种专性寄生于植物根部的真核低等生物.它本身没有致病性,但能传播大麦黄花叶病毒属和真菌传杆状病毒属的9种麦类病毒,从而引起禾谷类作物严重病害,并导致中国及其他地区禾谷类作物严重减产.相关大麦黄花叶病毒属成员包括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和燕麦花叶病毒(OMV),相关真菌传杆状病毒属成员包括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燕麦金色条纹病毒(OGSV)以及新鉴定的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和土传禾谷类花叶病毒(SBCMV).测定了所有这些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研究了它们的地理分布.由于这些病毒能存活于禾谷多黏菌的休眠孢子内,因此可以持续十多年保持其侵染能力.研究了SBWMV、OGSV和OMV的自发缺失突变现象,发现这些突变体均不能被禾谷多黏菌传播.由于这些病毒病害的持续土传特性,目前惟一的有效防治方法是使用抗病品种,通过田间抗性筛选,已获得了一大批抗性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以烟田普查和系统调查为主要手段明确了2013年奉节烟区的主要病害种类及其发生流行规律,并在实践基础上根据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组配了主要病害的防控对策。2013年奉节烟区主要发生病害种类有烟草野火病、烟草赤星病、烟草黑胫病、烟草普花叶病毒病、烟草气候斑点病等5种病害。此5种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各不相同,防治时机和对策也各不相同。在防治上,不同病害的防治重点不同,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7.
1984——1985年在石河子地区采集了蕃茄病毒标样175个,包括不同症状和严重度的病株。通过鉴别寄主反应,蚜传实验,物化属性测定血清学反应及病毒提纯后的电子显微镜形态观察进行了病毒种类的常规鉴定。初步认为,1984年石河子地区蕃茄病毒病的主要病源是TMV—蕃茄株系,占田间流行病源的74.5%,占调查样点的81.8%,其次为TMV—普通株系和CMV分别占30.6%和24%,同时占调查样点的63.6%和72.76%,但未发现CMV单独感染的病株。 在鉴定工作的同时,对蕃茄病毒病的流行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品种抗病性,种子带毒情况,种子消毒及蕃茄病毒病的田间防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对蕃茄病毒病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温度,连作及田间管理等。远离菜地且有自然屏障的蕃茄病毒病明显减轻。除此,蕃茄品种间有一定的抗病性差异。新鲜种子带毒率高,贮藏数月后带毒率明显降低,用磷酸三钠和次氯酸钠对种子进行消毒,可以降低种子带毒率;磷酸二氢钾在蕃茄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洒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且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小麦全蚀病(Ophiobolus graminis Sacc.)和叶鞘枯萎病(Mycosphaerella hordeicola Hara)是麦作的两大重要病害。据资料记载,全蚀病除对小麦为害特别严重外,还能侵害大麦、黑麦及燕麦,此外还侵害粟、玉米及陆稻。叶鞘拈萎病除小麦外,亦能致害大麦。它们常随伴发生,即在同一块麦地,经常查到两种麦病同时为害,在抽穗扬花前后,常整丛或成片枯死,被害小麦严重的颗粒无收。小麦全蚀病和叶鞘枯萎病在国外早有报道,国内还是近年来在江苏、山东、云南(全蚀病)及四川、江苏(叶鞘枯萎病)等省首先发现。至于本省,一九六○年在吴兴三天门农场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应急防控试验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为害水稻生产的病毒病,目前没有十分有效的防控措施,特别是对已经大面积暴发成灾的本田期水稻。本研究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麻田乡,针对整个田块已经发生病毒病的二晚移栽稻田,进行应急防控实验,探究不同药剂组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杀虫剂、抗病毒剂、生长调节剂、免疫激活剂和生物肥料为材料,通过不同的组合和不同的施药次数,探讨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试验发现不同的药剂组合对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确存在不同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治效果可达46.75%。这些研究为下一步研究防治水稻病毒病应急防控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省大麦黄花叶病在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发现,以后迅速蔓延,至今已有30多个县的大麦发病。这一病害成为夺取大麦高产的严重障碍。因此,进一步认识大麦黄花叶病的发生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是大麦生产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