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真——戴维森彻底解释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彻底的解释理论中,戴维森以真代替翻译,为彻底的解释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形式理论框架;戴维森以真为核心的解释三元组,为彻底的解释提供了一个恰当的经验理论框架;戴维森关于拥有客观性的真之概念是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先决条件的观点,为其采用以真为核心的解释理论提供了根本的理论论证。由此可见,真是戴维森解释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事件》一文中,戴维森提出了一种关于心-身问题的非还原物理主义观点——无律则一元论.无律则一元论认为心身之间是殊型同一关系,并且不存在严格的心理-物理规律.随后,戴维森引入随附性来进一步解释心身殊型同一论.金在权对此表示怀疑.我们将论证,首先戴维森这个做法可以避开金在权的质疑;其次,即使可以避开金在权的质疑,心身随附性仍需要进一步说明;最后,即使心身随附性有问题,心身殊型同一论仍有可能继续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3.
当代心灵哲学与行动哲学诸多核心问题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戴维森提出的"行动的理由就是其原因"这一命题。围绕该命题产生了大量辩护与反驳,其中一种被称作"逻辑关联论证"的反驳包含着一些尚未得到充分讨论的直观洞见。本文首先梳理和重构了戴维森对该论证的回应,以便将戴维森的真实观点与某些(可能既来自反对者也来自支持者的)简化与误读剥离开;其次试图重新解释逻辑关联论证,并据此对真实的戴维森因果论做出反驳,论证理由不是行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彻底解释是令人满意的自然语言意义理论的基本要求,而戴维森是在自然语言中实现彻底解释的开创者。通过对戴维森彻底解释特征及构建思想的探析,指出使戴维森彻底解释思想可能的理论背景及中介工具都源于现代逻辑,从而突出以逻辑观念和方法分析思考哲学问题的重要性,更凸显了逻辑对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戴维森的真理-意义理论基于对符合论与融贯论两种理论传统的内在缺陷的超越以及对奎因、塔斯基等人的技术手段的拓展.然而戴维森的理论内部存在技术上和哲学上两方面的问题.本文在继承和超越戴维森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理解"真理概念"的视角,继承之处在于把真理概念放在交往、解释活动中,超越之处在于把真理概念作为交往、解释活动中的反馈中介.作为反馈机制的真理概念可以作为一种真理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戴维森的核心成果之一是其真值条件语义理论,该理论通过给出句子的真值条件以解释其意义。因此,在这一理论中,戴维森的真之理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戴维森的真之理论来源于塔尔斯基的真之定义。但在塔尔斯基的真之定义中,自然语言应排除在外,因为它会导致语义悖论;而且,塔尔斯基的真之定义不能直接被用来解释语言的意义,因为在给出真之定义的过程中,塔尔斯基已赋予解释优先地位。因此,戴维森必须对塔尔斯基的真之定义进行修改。但令人遗憾的是,修改后的真之理论实际上仍然不能满足其意义理论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戴维森的意义理论有其独特的基本原则。从采用约定-T作为意义理论的形式表征,提出彻底的解释理论作为一种解释性的真之语义论,到论证绝对的真之理论,是其真之语义论的特殊形式,戴维森意义理论全面贯彻了整体论原则。该理论从追求一种自然语言的意义理论的着重点和采用意义理论的形式表征模式与解释模式到辩护和确定约定-T式的真理论的绝对形式,深入贯穿了语义组合性原则。在戴维森意义理论采用真之外延性研究道路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靠性的整个理论的内容构架中,真始终发挥着轴心作用,贯穿着以真通达意义的语义论思想。  相似文献   

8.
真与意义是从逻辑与哲学的不同视角对语句真的两种不同解读,戴维森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并成功地以经典逻辑的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其成真条件意义理论,实现了对自然语言意义的彻底解释。戴维森对自然语言中意义理论的探寻方式,无疑也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戴维森的真之理论一直是学界关注的主题之一。但由于其真值条件语义理论的重大影响,他的真之理论往往被当作其意义理论的工具。事实上,这种理解有失偏颇。柯卡姆提出的关于研究真的三种计划的区分,即形而上学的计划、辩护计划和言谈-行动计划,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戴维森的真之理论。这种视角不但能帮助我们避免研究戴维森的真之理论可能造成的混乱,突出其真之理论的整体性,还能帮助我们理解真在戴维森整个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如何理解句子的意义?真之条件意义理论主张利用句子的真之条件给出句子的意义,但这一理论遭到了福斯特等人的批评。福斯特等人认为,句子的真之条件不足以解释句子的意义。戴维森则认为,通过添加整体论、形式性的和经验性的约束条件,真之理论足以承担起意义理论的任务。然而,戴维森的解释方案失败了。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在整体论、形式性和经验性的约束条件基础上,增加关于简单性原则的知识,以确保从真之理论中推导出的所有T-语句都是解释性的,都可以给出句子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