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青 《科学之友》2010,(4):38-41
冰川,是高海拔深山冰雪运动的沉积产物,它奇特而瑰丽,又因远离人世而格外神秘。冰川又是高原河流的水源地,它养育了太多的陆地河流,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宝贵天物。我国是冰川富有国,有多达5万多条冰川,冰川拥有量居世界第一位,研究水平也在世界前列。至目前,我国科学家们先后登临和考察过的冰川已达150多条。我国科学家发现最早的冰川是"七一冰川",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祁连深山里。它的瑰丽迷人不仅吸引着科学家、探险家和高山旅游者,而且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事。  相似文献   

2.
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大会曲终人散。大会在应对气候变暖上总算走出了一步。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最明显的证据就是极地冰川开始大面积融化。2009年9月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到北极考察,当他看到一些冰川因融化而呈现光秃秃的面貌时,感到非常震惊。潘基文表示:“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来遏制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气候变暖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最明显的证据就是极地冰川开始大面积融化。2009年9月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北极考察,当他看到一些冰川因融化而呈现光秃秃的面貌时,感到非常震惊。潘基文表示":与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相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近期冰川状态失常与灾变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除南、北极地区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近百年来,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整体处于缓慢退缩状态,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以东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冰川相对稳定甚至部分冰川前进为特征的"喀喇昆仑异常"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状态失常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冰川加速退缩则是这一地区冰川失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高海拔地区的异常升温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状态失常的重要驱动力.另外,这种冰川状态失常还与气候变暖背景下的西风和季风大气环流过程有关.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冰川状态失常直接导致冰崩、冰湖溃决等灾变风险的增加.应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状态失常的不利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冰川变化监测与研究,加大冰川灾害防范力度.  相似文献   

5.
冰川的故事     
提到冰川就不能不提一个地方,那就是太平洋西南部的新西兰岛。新西兰岛拥有3000多座冰川,是全球冰川数量最多的国家,因此被称为"冰川之岛"。新西兰岛上最著名的冰川是塔斯曼冰川,它有1英里宽,2000英尺厚。其次是林德冰川,它位于新西兰的最高峰库克山两翼。居第三、四位的是弗朗滋·约瑟夫冰川和弗克斯冰川。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称,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冰川正以秒计的速度缩小,许多冰川将在几百年内消失,而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对河水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发育着36 793条现代冰川,冰川面积49 873.44 km2,冰储量4 561 km3,分别占中国冰川总条数的79.5%,冰川总面积的84%和冰储量的81.6%。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变暖,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增温,使得大多数冰川处于退缩趋势。20世纪上半叶是冰川前进期或由前进期转为后退的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冰川出现大规模退缩,但并未形成冰川全面退缩;60年代末至70年代,许多冰川曾出现前进或前进迹象,前进冰川的比例增大,退缩冰川的退缩幅度减小; 80年代以来,冰川后退重新加剧;90年代以来冰川退缩强烈。现在虽仍有个别冰川在前进,但高原冰川基本上转入全面退缩状态,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冰川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青藏高原哺育了亚洲的十多条河流,包括长江、黄河、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等七条最重要的河流。近数十年来,在全球变暖和冰川退缩加快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七大江河径流量亦呈现出不稳定的变化。从趋势上看,短期内冰川退缩将使河流水量呈增加态势,但亦会加大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或河段的不稳定性;而随着冰川的持续退缩,冰川融水将锐减,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特别中小支流将面临逐渐干涸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正冰川消融关乎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全球绝大部分冰川集中在格陵兰岛和南极洲,这两个地区也是全球仅有的两块大冰原的所在地。这些冰川覆盖大片陆地,如果这么多冰突然全部融化,那么地球海平面将上升约65米。别以为上升65米不算多,其实就连上升几米也不是人类能承受的。科学家预计,海平面上升2米将直接导致全球近2亿沿海人口失去居所,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预计,由于全球气温升高造成的冰川大面积退缩,最终将加剧水资源的缺乏.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以目前速度发展,估计到2100年,大部分冰川将消亡.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冰川的数量和分布据最近统计,我国冰川总面积为58,530平方公里,约占全球冰川覆盖面积(16,277,500平方公里)的0.35%,相当于亚洲中部山岳冰川面积的二分之一,比苏联冰川面积小9700平方公里。我国冰川规模不一,分布也很不均勻。冰川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的山脉有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  相似文献   

11.
晓喻 《科学之友》2005,(12):21-21
科学家预计,由于全球气温升高造成的冰川大面积退缩,最终将加剧水资源的缺乏。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以目前速度发展,估计到2100年,大部分冰川将消亡。随着冰川的加速消融,对冰川补给性河流而言,虽然短期内增加了径流,但最终会导致河流枯竭,水荒将发生。  相似文献   

12.
艾松涛  王泽民  谭智  鄂栋臣  闫明 《科学通报》2013,(15):1430-1437
Pedersenbreen冰川是位于北极新奥尔松小镇(Ny-lesund)附近的一条多温山谷冰川,该冰川从2004年开始被列为中国长期监测的两条冰川之一.利用2009年中国考察队员在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采集的GPS/GPR数据,结合挪威极地研究所出版的Svalbard地区A7(Kongsfiorden)片区地形图等高线重建了该冰川不同年份的冰川面积、体积等参数,分析了该冰川1936~1990~2009年的变化.分析发现,Pedersenbreen冰川从20世纪初小冰期结束以后,经历了一个明显的退缩,冰舌退缩了0.6km以上,体积减少了近13%,且在最近20年,出现加速消融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Pedersenbreen冰川的消融主要集中在冰川下游的冰舌位置,而在该冰川的上游,出现了积累,这一趋势与Svalbard地区同类型冰川表现一致,但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近几年积累区面积已经大为减小.  相似文献   

13.
冰川变化的数值模拟及其预测是冰冻圈科学的前沿方向.本文介绍了对山地冰川进行数值模拟的原理和方法,并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求解二维的冰川流动方程,对1号冰川的流场进行了模拟.同时通过线性分析构建了一个未来升温情景:2010~2070年1号冰川地区升温速率为0.17℃/10a,而降水量保持不变.在此气候情景下,从冰川变化的物理过程,预测了2010~2070年期间1号冰川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2040年以前,冰川末端退缩比较缓慢,但消融区厚度减薄较快.2040年以后,冰川末端退缩加剧,最终于2070年左右退缩为冰斗.从冰川流动原理证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山地冰川退缩将会越来越剧烈.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07,(3):79-79
全球变暖的影响远不止冰川融化和海平面升高,全球变暖甚至可以使地球面临物种大灭绝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上的“第三极”,它有着纵横交错的冰川以及锋利的悬崖峭壁。自远古以来,青藏高原独一无二的湖泊和溪流生态系统,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种类。这个以前人类无法涉足的地区,隐藏着无数个有关生命的过去和现在的奥秘,而这一切都与它那发达的冰川有关。然而,同北极一样,青藏高原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伴随着全球变暖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日,南美国家智利再次出现湖泊突然消失现象。由于全球变暖,智利南部的融冰导致一个冰川湖涨满,随即又突然漏光,导致流经的河流发生“海啸”,所幸无人伤亡。科学家说,科隆尼亚冰川的融化,导致卡谢特湖涨水,冰架受压骤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冰冻圈变化对海平面上升潜在贡献的初步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贾文  叶柏生  丁永建  刘时银 《科学通报》2011,56(14):1084-1087
最新研究表明, 2003年以来冰冻圈已成为海平面上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其中山地冰川和冰帽的贡献量最大. 分析中国冰冻圈融水总量的估算结果, 并粗略估计中国冰川区降水, 大致推断中国冰冻圈对海平面上升的潜在总贡献量为0.14~0.16 mm a-1, 其中主要为冰川贡献量, 约为0.12 mm a-1. 在冰川贡献中, 外流河流域冰川融水补给对海平面的贡献则仅为0.07 mm a-1, 占全球山地冰川和冰帽贡献量的6.4%.  相似文献   

18.
流域面积超过亚马孙河 研究者认为,南极洲其实就是一块厚厚冰层所覆盖的普通大陆,也正是冰盖妨碍了人们对南极的深入了解.然而,由于全球变暖,温度较高的冰下湖泊开始从底部侵蚀冰川,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冰川科学工作者,我当然知道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冰川都在不停地退缩,但我在贡嘎山海螺沟冰川上所看到的自1983年至今20年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仍然让我感到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2日,联合国发布最新一份全球变暖研究报告,称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全球气候暖化的原因。有关专家称,"很可能"的含义是90%,这是各个迄今为止有关全球变暖与人类关系的最严厉的说法。报告还指出,我们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全球变暖将带来暴雨、旱灾、热浪、冰川融化等各种灾害,全球的环境难民将很可能因此升至2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