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自尊不讲价     
当读到报刊上"要想挣钱就得心黑一些吗?"的讨论时,你是否认为维护自尊和适者生存有一些冲突。当为顾及面子而面临窘境时,你会以"我自尊心太强"来开脱自己吗?自尊的内涵是什么?在必要时,我们是否需要灵活变通,降低或提高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认为你的大脑行使了所有的思考功能,那你就错了。心理学家认为,身体并不仅仅只是被动地向大脑传送感官信息,身体对大脑决策的影响不可小瞧。稍稍腾出点时间,从繁忙喧嚣的生活工作中暂时走出来,安静地坐下,将双手放在面前的办公桌上或椅子扶手上,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体上……你一定能感觉到自己的血肉之躯,感受到从脚趾尖一直延伸到头顶的感觉,这些在我们的自我意识中是最基本的。然而,直到不久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与别人争论问题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明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你就是不能说服对方,有时还会被对方弄得张口结舌。这是为什么?心理学家认为,要想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光是观点正确还不够,还需要拥有较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记忆从来不是记录在胶片上的电影,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只有目录的故事,随着每一次的讲述,由讲述人———我们自己———根据当时的情况,重新丰富它的内容。"明明记得就在这个抽屉里啊……"从小到大,每次找不到东西之后,妈妈总会像变魔术一样从另一个地方找出来,用事实推翻了你的"明明记得……"有时,你甚至觉得这是针对自己的恶作剧,因为所有这些记忆都太真实了。记忆,你给自己编的故事很少有人怀疑自己记忆的真实性。1993年,被心理学家汉斯·克劳姆巴格和  相似文献   

5.
外国一所监狱别出心裁,在对付暴躁易怒、好侵犯别人的犯人时,并不是动辄关他几天禁闭,而是分配给他一项别致有趣的工作——驯服野马。在与更加暴烈的野马的较量周旋之中,磨炼他们的忍让和耐心。想出这个绝妙办法的人或许没想到,他的方法恰好符合"行为心理学"的理论。跟抱着"精神分析学"不放的心理学家迥然不同,行为心理学家们干脆抛开"潜意识"、"内在精神症结"不谈,而将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和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他们认为,人的心理障碍、疾患的形成是由于人的习惯行为和思维的缺陷造成的。用约瑟夫·伍尔帕的话说:"许多人都已经成了自己那些恶劣习惯的奴隶。"他发现,习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条件反射。当你熟练地用计算机写文章时,你的思想完全集中在文章内容上,而不必思索每个手指头应放的位置。这是习惯带给我们的财富。可是,一旦沾上某些不良习惯如考试恐惧症、口吃、嗜烟酒等,简直就如鬼缠身,人怎么会任由  相似文献   

6.
看似聪明     
在说话中经常使用不规范的俚语会使你显得很愚蠢,而大声说话则会使你看起来很聪明。上述结论是加拿大的一个社会心理学研究小组通过克分的实验调查得出的结果。 很久以来,心理学家就一直对我们是如何判断一个陌生人的智商感兴趣。早在 1930年,就有研究表明;人们普遍不能从陌生人的照片上看出这个人是否是聪明的。最近,加拿大心理学家罗怕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些帮助人们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IQ值的线索。 罗怕特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群高中生回答一些耐人深思的问题,比如“你认为世界环境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这类…  相似文献   

7.
大脑的欺骗     
林声 《大自然探索》2011,(12):58-65
如果你被告知,你大脑中的所思所想有可能都是错的,你的亲身经历有可能是或部分是你的大脑虚构出来的,你一定会大吃一惊。但是,我们的大脑的确可能欺骗我们——从感官知觉,到大脑记忆,到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评价。大脑错觉对我们的控制力量令人震惊。不过,科学家认为,有些大脑错觉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什么事令你挂念、不安,你就很难做事精神集中,甚至有时还会让你根本无法做事。 这时,你如果认为是由于自己没有集中力造成的,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其实,你大可不必这么认为,因为即使是修持力很高的和尚有时在打坐时也会走神儿。  相似文献   

9.
暗示的力量     
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你就会真的成为你想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身体不好,即使他没有任何毛病也会感到不舒服;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天生性格忧郁,那么他会主动逃避快乐;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那么他永远也无法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与满足.  相似文献   

10.
正更深刻的自我认知或许是成功的秘诀。当你的目光掠过眼前的这些文字,你很可能不光光是在阅读,还在思考自己所阅读的内容。你能看清并理解字句吗?你能集中注意力吗?你有足够时间阅读这篇文章还是只能匆匆扫过它?心理学家用一个术语定义这类意识:元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一个决定性特征就在于我们能审视和反思自我。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科学与创造,许多人都觉得十分神秘,高不可攀,与自己无关。其实,这是对科学与创造的误解。“什么叫科学?钻进去就是科学。科学在哪里?就在你鼻子底下。”美国人寒春说得是何等好呵!心理学家认为,创造能力是人脑的机能,除了白痴或脑病患者外,每个人天赋的创造力差异不大,人人都有创造力。只要破除迷信,坚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那么,科学与创造就在“你鼻子底下”。瑞典著名化学家舍勒,原是一个药房里的学徒。他在制药劳动中体会到化学是一门有用的学问,便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他把那个药房里所有的化学名著都研读了一遍,并做了许多…  相似文献   

12.
暗示的力量     
惠心 《科学之友》2005,(9):65-65
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你就会真的成为你想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身体不好,即使他没有任何毛病也会感到不舒服;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天生性格忧郁,那么他会主动逃避快乐;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那么他永远也无法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与满足。  相似文献   

13.
探索快乐     
<正>若有人问你"什么是快乐?""人每天都快乐吗?",也许你答不上来。生理学家说,"快乐是高兴和欢快时的感觉";心理学家说,"快乐是幸福的情感体验";哲学家说,"快乐是一只在花间飞舞的蝴蝶"。人都希望自己快乐,但研究表明,人一生的痛苦总是比快乐多,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在网络上结识了让你认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网友,而当你们建立视频聊天时,发现对方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此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A.他(她)的语言和人也太不配了,好丑的面孔,然后立刻关了窗口下线。B.一时无法接受,推说有事或者上厕所,待自己冷静之后再聊。  相似文献   

15.
引言:在一本本科普书籍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人们只是利用了自己脑神经的十分之一,如果人们把整个大脑都利用上的话,那么他们就都成了天才.但是,现在心理学家们认为,事情恰恰相反:要想成为天才,就要把大脑部分区域"独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世界上,谁也 不敢说自己从没流过泪。 每个人流泪时的心情不尽 相同,由此也就有了各式 各样的泪──忧虑的眼 泪、悲哀的眼泪、委屈的 眼泪、喜悦的眼泪…… 是否一定要流泪呢? 有心理学家认为,不会哭 泣的人,身心必定会受到 损害。然而,眼泪究竟会 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多大 影响,人们所知无几。荷 兰心理学家文格尔霍茨着 手对哭进行了近10年的研 究。他想以此来证明,哭 是否确如众多的文学作品 中所称道的那样,是一剂 心灵的安慰剂,而不懂得哭是否会直接导致疾病的产生。 早在400多年前,莎士比亚就说过,哭泣会减弱悲痛的程度。今天有人宣称,哭不出来的眼泪会导致癌症。美国的心理学家弗雷认为眼泪如人体的尿液和汗液一样,能将人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世上的男人之所以折寿是因为他们比女人不懂得哭。 “一派胡言”—一文格尔霍茨在仔细思索了自己和他人的研究之后作出了这一论断。他说,在一些情况下,眼泪或许能缓和剧烈的情感混乱,但是从长远来看,至少对于健康来说.眼泪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够做到不流泪就能使自己心情平静的话,尽管去做.不必担心这样会损害自己的健康。 眼泪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康至今仍有争论。研究者发现,与人们普遍的想法恰恰相...  相似文献   

17.
做女孩,很美     
假如你是女孩,你喜欢你的性别吗?女孩子就是事多。在我的咨询室里,不少女孩如此地抱怨自己的性别。其实,女孩子自有其独特的魅力。我希望她们发现自己的魅力,对自己的身体及心理状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自己的问题。“好朋友来了”女孩子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是月经来潮。对这一身体的突然变化,一些女孩子接受不了,她们感到羞涩、焦虑与恐惧。据心理学家调查,女孩对青春期的反应是,30%身体活动性降低,70%孤独,60%自信心降低,47%学习兴趣下降。为什么她们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呢,因为她们对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  相似文献   

18.
俞炯 《自然与人》2014,(5):60-60
你喜欢在海滩上花上大把时间懒懒地享受躺椅上的日光浴吗?你也许认为这对你的皮肤有好处,让你的皮肤看上去更天然,但新的研究表明这种习惯很可能是出于另一种原因。实验表明,老鼠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会表现出上瘾的症状。这也可能说明了,每次你寻求阳光的时候也许你只是想让自己获得快感。北卡罗莱纳维克森林大学的皮肤科专家斯蒂文·费尔德曼长期研究晒黑对人心理的影响。他认为:"尽管皮肤癌发病率日益增长,皮肤科专家也反复提醒病人们要注意防晒,但这似乎并未减少人们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而现在日光浴床产业发展也是越来越迅猛。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些事儿,我们总是难以接受的。如果你对一个欧洲人说:"嗨,你的老家在非洲啊!"他可能会对你皱眉头。如果你对一个爱斯基摩人说:"喂,你的祖先是亚洲人啊!"他们一时也会难以接受。因为人们都会认为,自己就是土生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怎么会是从别的地方迁移过来的呢?然而,这却是考古证据唯一可能的解释。信不信,由你!  相似文献   

20.
董海燕 《科学之友》2010,(7):135-136
教育是一种帮助,一种平等的帮助。教师应当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尊的人,一个平等的人,一个需要你帮助,同时也给你的人生带来一定启迪的朋友或弟弟。而突破师生关系中的关键点就是平等,平等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