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为了探讨翼手目不同生态位蝙蝠睾丸的发育状况,对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i)和大长翼蝠(Miniopterus magnate)这两种同域分布而生态位不同的蝙蝠雄性个体的生殖腺进行了组织学比较.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睾丸及附睾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7-9月棕果蝠睾丸曲细精管面积逐渐增加,生精细胞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且在8-9月大量产生精子,达到繁殖交配高峰期;而7-9月大长翼蝠睾丸曲细精管内未观察到成熟精子细胞以及精子,呈现出精原细胞向精母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趋势,表明其睾丸后期将大量产生精子的可能性.此外,通过比较棕果蝠与大长翼蝠雄性生殖腺结构与生殖细胞形态的变化,表明这两种蝙蝠具有不同的繁殖季节性,棕果蝠繁殖期较早,大长翼蝠繁殖期较靠后.  相似文献   

2.
在观察了自然产卵的棕点石斑鱼胚胎发育过程的基础上,依据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特征制订了系统的分期标准.棕点石斑鱼胚胎发育可划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6个阶段,共23个时期.比较同属其他石斑鱼的胚胎发育发现:不同种石斑鱼胚胎发育速率的差别可能与物种成鱼大小的差别存在一定的联系:石斑鱼卵子油球的状况可能作为卵子质量的参考.此外,养殖条件下棕点石斑鱼自然产卵有较强的规律性,这对其人工繁育和育苗有非常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 大棕蝠(Epeetesihls Serotinbis pallens)为翼手目蝙蝠科。棕蝠属北方一个亚种。为兽类中能够真正飞行的一类小型哺乳动物。对其仿生学、生理学、疫源病学,中药学研究及其应用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自古以来食虫性蝙蝠摄取食昆虫,为诸害虫的天敌而被保护。52年日本伊膝从本洲食曳性蝙蝠身体分离出日本病毒性脑炎;53年美国从食虫性蝙蝠分离出狂犬病毒;62年美国sglckin得到同样实验。中国经济动物志虽对有关蝙蝠科有关种有所研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海南岛木耳属(Auricularia)的七个种。它们全部为食、药兼用菌。经济价值的种是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毡盖木耳(Auriculariamesenterica)和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另有一个待定种将另文报道。  相似文献   

5.
2007年7-9月,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海南岛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采集到样本4科7属15种,占海南岛翼手目记录种类的58%,中国翼手目种类的12%,具有比较高的翼手目多样性,其Shannon-Weiner指数(H')为2.095 6,Pielou指数(J)为0.773 8.在所采集的翼手目中,洞穴型蝙蝠占优势,有12种,占样本总种数的80%,其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分别为1.933 7和0.714 1.采集到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为中国特有种,犬蝠(Cynopterus sphinx)被列入<中国濒危红皮书>,中蹄蝠(Hipposideros larvatus)和普通长翼蝠(Minioppterus schreibersi)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易危(VU)种,大菊头蝠(Rhinolophusluctus)、中菊头蝠(R.affinis)和犬蝠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近危(NT)种,几乎符合易危(VU)种.最后对区系分布及栖息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作出讨论,并提出对翼手目物种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分形理论利用Richardson曲线法对海南岛海岸线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在1:1 000 000地图上对海南岛海岸线进行了测量,通过量规法和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利用分维公式lgL(r)=(1-D)lgr C得到了海南岛海岸线的分形维数.说明了海南岛海岸线的确具有分形的特征.此外还对海南岛不同区域的海岸线做了测量,首次得到了这些不同区域海岸线的分维,并分析了这些分维值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对海南岛东部地区发育典型的6个砖红壤剖面的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及其纵向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土壤母质是决定砖红壤微量元素含量的主要原因,区内花岗岩砖红壤中Cu、Sr、Zn、Pb含量明显高于砂页岩砖红壤,而砂页岩砖红壤中的As含量相对较高.砂页岩砖红壤剖面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的纵向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并显示出B层>C层>A层的特征,而花岗岩砖红壤微量元素在各层中的纵向分异规律不甚明显.区内的人类活动对海南岛东部砖红壤剖面中的部分微量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农药及老鼠药的大量使用,可致使大量的As元素进入土壤表层富集,并造成土壤中As含量超标,成为区内环境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技术,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选取降水、地形、水系(河流、湖泊和水库)3个因素,并利用自然灾害指数法和百分位数法对海南岛暴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岛暴雨灾害危险性受地形的影响较大,其危险程度从四周沿海向中部山区递减,且北部比南部危险性高,东部比西部危险性高;高危险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多为低危险区和次低危险区.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花卉产业发展迅速,并具备地理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其它一些方面的优势。在发展海南花卉产业中,应选择适栽对路的品种。文章推荐了应优先发展的切叶、切花和盆栽种类。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海南省浅海燥红土中重金属含量状况,通过现场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对海南西部典型的5个海积燥红土剖面,共10个土壤样品中的Cd、Cr、Pb、As、Cu、Zn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海南岛浅海燥红土中重金属含量由淋溶层向淀积层增多,比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淋溶层中除As外,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淋溶层和淀积层重金属元素及有效态的相关系数表明,土壤淋溶层中元素As、Cu的来源与底土相关度极低,化肥农药的使用是引起淋溶层中As、Cu含量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海南再次发现越南烙铁头Ovophis tonkinen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月28日,于海南吊罗山采集到烙铁头蛇属蛇类一条,经鉴定为越南烙铁头(有鳞目Squamata:蝰科Viperidae),其主要鉴别特征为第2枚上唇鳞小而不入颊窝、尾下鳞单枚未分化、腹鳞数目较少.  相似文献   

12.
海南西部干旱的地理边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热带的海南西部干旱问题突出,干旱已经成为当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从地理边缘视角,根据历史资料研究海南西部的干旱特征与成因,为海南西部干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可丰富区域干旱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发现,海南西部干旱具有以10年为周期的波状变化,干旱程度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海南西部是海陆交错带与山地平原交错带,山地、平原、海洋三大系统在干旱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鸣叫计数法和距离取样法,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对海南山鹧鸪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2003年12月-2004年3月,在保护区东二保护站区域的天然林中记录到海南山鹧鸪的鸣叫个体8只,其种群密度为12只/km2.2006年12月-2007年1月,在该区域的原生林中记录到鸣叫个体20只,种群密度为9只/km2;在次生林记录到11只,其种群密度为6.5只/km2.2006年12月-2007年1月,采用距离取样法在原生林中遇见海南山鹧鸪个体33只,种群密度为9.3只/km2;次生林中遇见16只,种群密度为5.9只/km2.所有调查在人工林中都没有遇见海南山鹧鸪,也未记录到其呜叫个体.与10多年前的调查比较,海南山鹧鸪种群在次生林中明显增多.这与该地次生林的恢复和人为干扰减少以及次生林中食物较丰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筛选猪屎豆、蒌叶、喜光花、广南天料木和红花天料木等5种药用植物的抗肿瘤有效部位.采用MTT法测试了该5种药用植物不同溶剂萃取物对四种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证明了该5种药用植物的部分提取物对4种肿瘤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量-效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海南番木瓜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45nm处测定海南番木瓜总皂苷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用75%的乙醇,pH=7,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120min,海南番木瓜总皂苷的提取率最高,为2.66%.  相似文献   

16.
对海南岛东北部东寨港、清澜港、新盈港等地区红树林沉积物常量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红树林沉积物中常量元素组成差别较大,说明沉积物的物源对沉积物中常量元素成分组成的横向分异具有很大影响;且元素的分异特征与元素化学性质和人类活动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海南岛东北部红树林地区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含量相关性明显,其中SiO2含量与Al2O3的含量负相关性显著,说明SiO2主要倾向于富集在粗颗粒沉积物中,而Al2O3则倾向于富集在细颗粒沉积物中.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出Al2O3、Fe2O3、Mgo、MnO的陆源特征和CaO、Na2O的海源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关于海南湿地生态系统的剖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海南岛湿地现状及湿地在国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指出保护好湿地和合理利用湿地对海南生态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合理利用海南的湿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南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海南岛蕨类植物有56科、140属、438种,其中有8个优势科.对海南岛蕨类植物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进行分析得知,海南岛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科的97.5%、属的92.5%、种的83.6%为热带分布类型.对海南岛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进行分析,它们分属于5个生态分布类型.并根据其用途,把海南蕨类植物分为观赏蕨类、药用蕨类、食用蕨类、工业用蕨类、手工业用蕨类等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海南岛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如加强基础研究、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宣传等等.  相似文献   

19.
对海南鸡屎藤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HNO3-HClO4混合酸对样品进行消解6 d,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海南毛鸡屎藤和鸡屎藤中K、Mg、Ca、Cr、Ni、Mn、Zn和Cu八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两种鸡屎藤中都富含K、Mg、Ca元素,而Ni、Mn、Zn、Cu在毛鸡屎藤茎和叶中的含量都高于鸡屎藤茎和叶中的含量,且含量都很高.毛鸡屎藤和鸡屎藤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药用蕨类植物多样性及生境分布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丰富,约有100余种,其中多数是习见种类,以卷柏科Selaginellacea、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等科的蕨类为主,药材蕴藏量大.另有一些药用蕨类未见于典籍,是本岛海南黎族同胞的独特用药.海南岛药用蕨类多数分布于热带季雨林及沟谷雨林之中,少数见于旱脊地带.海南岛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很多有效的蕨类成分尚未得到认识和利用.本岛民间验方、偏方中的药用蕨类需要进行深入发掘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