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所需,彰显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肯定,具有现实的实践来源、深厚的文化传承和执政为民的历史传统,反映了习近平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立场。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基本遵循,以及强调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与走向国际的发展目标构成习近平关于中医药文化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其价值蕴含主要体现在为新时代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凝聚共识,坚定了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底气,为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提供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2.
坚定文化自信是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坚定对抗战精神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以及宁死不屈、血战到底、追求和平的精神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需要加强对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的研究,为坚定文化自信夯实理论基础;需要加强对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的宣传教育,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浓厚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1998,(7)
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使中华民族自己创造的中医药文化闪烁出更加灿烂的光辉,是我们多年从事中医管理工作的同志经常思考的问题。北京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首善之区,历史赋予北京的深厚文化内涵,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充分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和对全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科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格局中去谋划。”这是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使命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要实现中国体育事业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战略性转变,不仅需要国家经济、科技等强大的硬实力为依托,更需要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的积淀。深入剖析和研究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基因,是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先决条件,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基因与文化自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文化自信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深层内核,体育强国是文化自信的体育展示。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需要既懂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外语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中医药院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医学人才的院校。高职高专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依托办学特色,从课程思政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和课堂建设方面提升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之一,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当前新的时代课题.中国博大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地域文化与文化自信相结合具有时代必然性.地域文化对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文化自信本质特征以及场域转换中的文化自信都有重要的哺育作用.在地域文化视域下,文化自信的实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以文化价值自信为内在灵魂,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精神标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发展契机,以培育文化品牌为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比起来,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此,当形势发生的变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有影响之时,就决定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让全党全民都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血脉和基因底蕴丰厚、源远流长,具有历史悠久的薪火相继的传承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形成的伟大精神,这种伟大精神在实践中反映并影响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吉林 《科技潮》2002,(2):33
近日,北京市开始在全市的中医药行业中执行《北京市发展中医条例》。据有关部门人士介绍,该条例的制定主要适用于从事中医医疗(包括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以及中医的预防、保健、康复和中医药教育、科研等类的科技人员。目的是使我市从事中医事业的科技人员能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医药大量涌进的情况下,加紧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理论和实践发展,快速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文化品牌建设对提升中医药文化产业竞争力、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中医药行业的知名品牌片仔癀为案例,基于态势分析方法(SWOT),结合文本分析和实地调研,对品牌化建设中的内外部优势、机遇和挑战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片仔癀品牌内涵丰富,在市场定位、营销模式和技术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但"一核两翼"战略实施存在掣肘因素.在政策、区位和消费层面的利好机遇及价格管控风险下,应当注重文化内涵挖掘和营销模式创新,加强中西医结合,以助推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发展中医药,是党和人民政府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中央会议曾强调指出: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但是,也有一些因素从古至今地在影响着中医的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的中医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畅通无阻.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中医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中医药在人类繁衍生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医药文化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索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具体措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中医青年提供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个社会的发展、选择什么道路,文化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中国走适合自己特点和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选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是偶然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逻辑必然。中华民族"天下为公"的"崇公"文化传统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一致,马克思主义设计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与中国传统的大同社会理想自然契合,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根植于中华文化而坚如磐石不可动摇。由此,进一步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3.
马梅 《科技资讯》2012,(22):213-213
中医药的发展与进步是全社会关心的大事,而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在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通过分析中医院校教育现状,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跟名师、读经典、重文化、多临床,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民族的核心精髓,党和中央在十九大会议中强调了我国新时期必须要坚定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这是十分重要的文化建设项目。小学基础教育是针对学生群体进行初步培养文化自信的伊始,在文化自信"第一课堂"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优秀品质,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教育使命,应逐步加强夯实基础文化教育,完善文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SWOT模型态势分析法,评估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在现有条件下的发展态势.认为:1)充分发挥中医药院校中医康复学科体系的比较优势,引领运动康复专业建设;2)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依托政府政策,积极拓展中医康复服务就业领域;3)利用大众康复服务需求,发挥传统养生功效,化解公众认识误区;4)借鉴现代康复理念与分析康复医疗资源现状,完善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征精神上承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下启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宝库中的奇葩和红色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丰富的内涵、隽永的意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文化"文化自信"的基石、旗帜、号角,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集中国力量的源泉,继承弘扬长征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需要和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全球"汉语热"和"中医热"的大背景下,把中国传统医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相结合,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契机。阴阳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源头与内核,而中医阴阳文化词语则蕴含着丰富的阴阳文化内涵。探讨中医阴阳文化词语的界定、来源、分类,以及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对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以词语为媒介传播中医阴阳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研究中国当代主流文化对中医发展形成阻碍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后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从影响中医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文化方面解决中医长期得不到快速有序发展的难题,要创新思路,结合中国医学发展和西方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如何从源头上解决中医发展落后的问题,为振兴中医药提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作为中医院校唯一面向全校开设的文学素质课程,应结合学科特点,为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服务、为中医药专业课程理解和学习服务、为毕业生就业多样化服务。网络教学方式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教学内容应具有中医药特点、关注中医文化传播能力培养,同时具有文学性、文化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种自信的表达。面对多重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上的名次,尽管中国大学的名次不如一些国家,但中国对建设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充满自信。自信来自对中国高等教育多维度的理性分析与审视:从历史基因与历史时空来看,中国有着深厚的高等教育文化基因;从发展速度与体量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承载了国家、人们的期盼;从发展道路来看,道路自信奠基和坚定了高等教育自信;从现代大学制度来看,中国高等教育正在按照高等教育规律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注重内涵建设,稳步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