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一种高速低相差双路AD数据采集器.通过使用比要求的采样速度更高速的ADC及对两路ADC进行严格的同步控制等措施,设计出的AD数据采集器具有相位抖动小于1个采样周期,并与采样速度无关,且对接口速度要求低、接口硬件简单等特点.实验表明,对频率为5Hz的模拟输入信号,其相位分辨率可达5×10  相似文献   

2.
逻辑分析仪作为分析数字电路的基本工具,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给出了一种简易逻辑分析仪的设计方案,采用了VerilogHDL硬件描述语言以及SOPC技术完成系统的整体设计,通过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工作正常,并具备同时测量信号频率的功能,并且系统集成度高,且为以后的功能扩展留有接口,通用性好.  相似文献   

3.
在谐波干扰下,传统同步控制数字信号输出方法存在谐波频率偏移、波形畸变大、输出信号同步性差的弊端。为此,提出一种新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同步控制数字信号输出方法。通过分数傅里叶方法实现谐波干扰抑制。以两个逆变器并联系统向相同的负载供电为例,对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工作特性进行研究。不同逆变器并联系统通过采样同步总线中共享的信号,求出相位误差,依据获取误差对正弦基准数字信号输出进行同步控制。在同步控制的过程中添加频率控制,使得不同逆变器的频率保持在稳态频率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保证数字信号输出的同步性,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提出扩充PSPICE分析模型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剖析PSPICE的功能及数据结构,只需编写一段接口程序完成输入数据文件的转换,而仍基于原程序分析含有新模型的电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频率高达100MHz的数据采集系统。为了扩展输入信号的频带范围,采样频率依据输入信号的频段变化,系统控制部分由89C2051单片机和PC机联合完成,存储器采用高速FIFO,PC机接口采用增强型并行端口EPP。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微型计算机硬件及接口实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研制设计了一套微机硬件接口电路实验应用板。此应用板分实验总线板与各功能板,将各功能板与总线板接插配合使用即可完成一系列的微机接口实验,经使用证明,该板设计合理、工作可靠、灵活、实用。  相似文献   

7.
提供了一种利用微机对转台进行自动控制的接口电路,利用此接口电路及相应软件可以完成对模型的多角度自动图象采集。  相似文献   

8.
李炜义 《甘肃科技》2007,23(9):22-23,32
利用8279专用芯片与8031单片机硬件接口设计和程序设计,指出一种控制系统的键盘接口方案,完成键盘检测与识别的技术方法,并给出简化了的硬件接口及其程序。  相似文献   

9.
林海波  赵靖 《科技信息》2012,(9):7-8,10
介绍了一种数控机床通信的解决方案,采用ARM9+Linux的软硬件平台,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微处理器和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式通信控制器,给出了详细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可以完成数控机床RS232接口和RJ45以太网接口的信息双向转换,实现基于Internet的数控机床信息采集、远程控制、数据维护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Camera Link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Camera Link接口的工作原理及Camera Link协议的主要内容,阐述了Camera Link硬件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案.接口电路为图像采集卡的前端部分,主要功能为低压差分信号(LVDS)至CMOS/TIL(LVCMOS/LVTTL)信号的转换,相机控制和图像采集卡与相机间的串行通信.系统以FPGA为主控制器,通过实验实现了上述功能,完成了Camera Link接口相机图像的采集和显示.  相似文献   

11.
三维时频分析方法在地震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时频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小波变换理论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对地震剖面进行三维时频分析的方法。首先将二维地震剖面变换成x t f三维数据体 ,根据振动能量在一定时间内沿频率方向作定向变化的特性来确定沉积旋回的类型。利用f t切片划分沉积旋回 ,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改变滤波档可以得到具有某种稳定性的剖面 ,利用这些剖面可以识别旋回之间的界限。再以此为基础 ,利用x t切片进行层序界面的追踪和构造断层的拾取。利用小波三维时频分析方法划分的沉积旋回和物性变化规律可以进行层序界面追踪 ,并进一步确定储层范围。这种方法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多维时频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采用基于RS485接口的USS通信协议对变频器进行控制的方法和程序设计,有效地减少了系统的布线,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接口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的专用接口及标准接口技术,论述了通过标准接口实现计算机与多功能信号储放仪之间的数据和信号的有效传输以及仿真信号如何通过专用接口馈给引信的问题,从而实现了近炸引信,计算机打靶半实物仿真。  相似文献   

14.
应用自相似方法分析了气-液相界面上的一维传质过程,得到了问题的自相似解,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于USB2.0的数据采集卡的设计与实现,并运用该数据采集卡组成信号发生/采集设备,成功开发了虚拟示波器、频谱分析仪。借助计算机的强大控制、计算能力,使测试系统可提供面向用户接口、面向总线接口和面向数据处理的虚拟仪器功能。  相似文献   

16.
声致空化广泛应用于表面清洁、生物成像和材料合成等领域,气泡的界面稳定性对空化作用效果有重要影响.考虑液体黏性和表面张力的影响,采用扰动法获得气泡径向运动控制方程的解析解,建立单/双频激振声场中气泡界面稳定性预测模型并求解,获得气泡振荡的临界半径.当气泡初始平衡半径小于临界半径时,气泡界面保持稳定;大于临界半径时,气泡界面失稳.在单频激振声场中,低频激振下气泡界面失稳的低阶临界半径在其共振半径附近,高阶临界半径不受频率影响,与同阶的高频激振下临界半径相当,给出了不同激振幅值下高低频的临界频率值.在双频激振声场中,分3种情况(即双低频激振、高频+低频激振和双高频激振)讨论声场中关键参数(即激振频率、振幅分配比和总的声压幅值)对气泡界面失稳临界半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USB数据接口技术的TCD诊断系统.主要讨论TCD诊断系统中的USB接口模块技术以及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阐述TCD诊断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及USB外围设备开发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8.
USB作为一种新型的接口技术,以其简单易用、速度快等特点而备受关注.但由于USB接口协议复杂,且涉及到WINDOWS操作系统的响应问题,使得USB设备的开发较困难.该文介绍基于DSP的USB接口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及应用,详细论述了USB的固件编程及应注意的问题,并给出USB接口在Mass Storage中的应用.经实际验证,PC机能够顺利的识别USB设备并通过USB接口与其进行数据的读写交换.随着DSP在数字信号处理上的广泛应用,USB接口将在DSP开发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VAX Rdb/VMS数据库数据装载和异质数据库数据转换工具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并给出了程序设计流程。实践结果表明,转换工具界面友好,灵活多变,具有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传统数控程序的缺陷,指出采用STEP-NC作为CAM和CNC间数据交换接口的必要性,分析了STEP-NC数据模型的核心内容,重点研究了STEP-NC的几种实现方法;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概况,讨论了几个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