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濮凹陷黄河南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对马厂构造的天然气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从气藏的地质特征、气藏的流体性质及气藏压力等多方面分析了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的马厂构造中天然气显示活跃,气藏类型多为反向屋脊断块型,其气藏流体性质以聚集煤层气为主,属于低压气藏。马厂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天然气资源量和可观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黄河南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 ,对马厂构造的天然气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 ,从气藏的地质特征、气藏的流体性质及气藏压力等多方面分析了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东濮凹陷的马厂构造中天然气显示活跃 ,气藏类型多为反向屋脊断块型 ,其气藏流体性质以聚集煤层气为主 ,属于低压气藏。马厂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 ,具有良好的天然气资源量和可观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
在东濮凹陷,洼陷的勘探有利目标应在烃源岩,中央隆起的勘探有利目标应在盖层之下。因为在洼陷处无断层、地层连续、油气横向运移,如遇有利圈闭即可聚集成藏;若有断层,则有可能向上运移至高部位,在圈、运、保三方面条件较好的地方聚集成藏。以主要接受前梨园洼陷(区内最大的生油洼陷) 供油的白庙构造油气藏为例说明,生油岩是前梨园沙三3~4地层,油气在邻近生油洼陷的前8 块中首先富集,然后顺断层向白庙构造高部造运移。正是这种运移成藏式作用,形成了白庙地区油气藏在构造高部位以中浅层富集为主,构造低部位以中深层油气藏分布为主的油气藏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根据露头、岩心、薄片观察、成像测井、声发射实验、包裹体测温、原油族组成、原油组分碳同位素分析等技术,在分析裂缝分布特征和成藏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东濮凹陷北部三叠系裂缝形成期次与油气成藏的匹配关系。研究认为,研究区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及其溶蚀孔洞的孔隙度平均为2.25%,渗透率为40×10-3 μm2左右,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三叠系致密砂岩储层裂缝主要分两期形成,分别为燕山运动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三叠系储层油源为古近系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其生烃高峰期主要为东营组沉积末期-馆陶组沉积时期(晚期裂缝形成时期),而造成三叠系砂岩致密的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主要在新生代以前完成。油气生成时期与喜马拉雅期有效裂缝的形成时间匹配良好,而与基质孔隙的发育匹配关系较差,从而造成研究区裂缝含油,砂岩的基质孔隙基本不含油。  相似文献   

5.
东濮凹陷东南部下第三系地震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和地震反射波特征,将东濮凹陷东南部第三系划分成两个地震层序和九个亚层序,在近万里的地震剖面上,依据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识别出前积反射等地震相类型。在综合考虑盆地结构和古地理背景的基础上,利用地质、测井等地震相沉积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分布和垂向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效果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九五"以来东濮凹陷新增探明储量恢复性增长的成功经验和关键技术,应用圈闭法对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效果及潜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的潜力还很大,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尤以沙三段断块型和岩性型圈闭最突出,剩余石油资源量为5.38×10(8)t,天然气为1074×10(8)m3,分别占全凹陷剩余油气资源量的74.8%和58.4%.平面上,剩余油气资源量分布在前梨园洼陷西侧、文留东部及卫城与濮城结合部的环洼带;纵向上,石油剩余资源分布在2000~4000 m深度内,而天然气剩余资源则主要分布在3500 m以下的深层中.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超压异常与次生孔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东濮凹陷深层超压异常的形成原因和对储层的影响。方法利用实际资料,发现异常高压纵、横向分布特点,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其成因和对储层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超压异常的形成与不均衡压实、孔隙流体增加、孔隙体积减小有关;超压异常控制成岩作用环境及孔隙的纵向演化,主要表现在高次生孔隙的发育和孔隙的分带性;次生孔隙的发育主要受微裂缝形成、生烃酸性环境溶蚀作用、热液循环溶蚀作用、热液交代作用和原生孔隙保存作用的影响。结论在异常超压控制下,东濮凹陷深层形成了次生孔隙发育带为主、次生孔隙递减带和致密带为辅的次生孔隙分布格局,次生孔隙带的广泛发育对扩大东濮凹陷深层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实测资料,对东濮凹陷濮卫地区地层压力的纵向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盆地模拟方法对古近系沙三、沙四段古地层压力进行恢复;在油气分布与主成藏期地层压力平面和剖面分布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异常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纵向上发育常压、过渡和超压3种类型的压力带,异常高压的分布受构造背景和盐岩控制,其发育和演化经历了超压原始积累、超压释放和超压重新形成3个阶段;异常高压为油气初次和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垂向上泥、砂压力差促进油气的初次运移,在剩余压力差的作用下,油气近距离运移并围绕洼陷中心区呈环状分布;与油气的充注过程相对应,濮卫地区常压带油气藏是沿活动断层长期运移和沿后期开启断层幕式运移的结果,以早期成藏为主,压力过渡带的油气藏在断层封闭条件下形成,以晚期成藏为主.  相似文献   

9.
刘颖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2):14-14,8
断块群发育是东濮凹陷的一大特点。根据成因-综合分类,东濮凹陷的断块群划分为七种类型:褶皱相关型、复式地垒型、复式地堑型、垒堑叠置型、断阶型、叠合断阶型、迁移断阶型。每种类型的断块群成因不同,发育规律也不同。断块群近油源、形成圈闭、有储盖组合才能成藏。  相似文献   

10.
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和地震反射波特征,将东濮凹陷东南部下第三系划分成两个地震层序和九个亚层序。在近万公里的地震剖面上,依据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识别出前积反射等地震相类型,在综合考虑盆地结构和古地理背景的基础上,利用地质、测井等资料确定了地震相和沉积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分布和垂向演化规律。结合现今勘探现状,指明了今后有利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东濮凹陷断裂复杂,多断块、多套生储盖组合,叠后偏移成像效果不佳。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这一复杂断块区的应用可以改善成像效果。研究提出了一套以速度迭代为核心、地质信息为约束的求取偏移速度场的改进方法,提高了偏移速度的精度;通过对偏移孔径、最大偏移角度、射线路径、去假频4个关键参数处理的分析,得出适合东濮凹陷地震资料特点的经验参数,减少了以后处理过程中的试验工作量和参数试验的盲目性,有效地提高了处理效率。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提高了复杂断块地区成像精度,能够准确地落实断层位置和认识断块之间的关系,与井资料的吻合程度较高,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九五”以来东濮凹陷新增探明储量恢复性增长的成功经验和关键技术 ,应用圈闭法对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效果及潜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的潜力还很大 ,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下第三系沙河街组 ,尤以沙三段断块型和岩性型圈闭最突出 ,剩余石油资源量为 5 .38× 10 8t,天然气为 10 74× 10 8m3 ,分别占全凹陷剩余油气资源量的 74 .8%和 5 8.4 %。平面上 ,剩余油气资源量分布在前梨园洼陷西侧、文留东部及卫城与濮城结合部的环洼带 ;纵向上 ,石油剩余资源分布在 2 0 0 0~ 4 0 0 0m深度内 ,而天然气剩余资源则主要分布在 35 0 0m以下的深层中  相似文献   

13.
主要通过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氩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了东濮凹陷户部寨气田天然气来源、运聚相态,并结合烃源岩的埋藏演化史和断层活动期,综合判断了天然气充注成藏的时间,分析了成藏过程。研究表明,户部寨气田沙三下亚段—沙四段天然气主要为沙一期石炭—二叠系生成的煤成气,运移以游离相为主,混有很少量东营中期濮卫洼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生成的油型气。  相似文献   

14.
东濮凹陷古近系凝析气藏成因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濮凹陷古近系凝析气储量丰富,凝析气藏成因类型复杂多样。对该凹陷凝析气藏的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探讨了不同成因类型凝析气藏的形成机理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原生凝析气藏和原油裂解成因的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深层环洼斜坡带,气侵富化型和运移分异型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浅层,逆蒸发成因型凝析气藏常分布在中等埋藏深度;在有基底断裂沟通深部石炭-二叠系煤系的部位易形成混合气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15.
辽河坳陷古近系广泛发育泥页岩层,是页岩油气勘探的热点层系,利用测井技术识别该地区页岩油气经济有效。研究了古近系泥页岩段测井响应特征,并对页岩储层测井响应机理进行剖析,认为有机质增多声波时差(AC)增大,烃类增多电阻率(Rt)变大。在ΔlgR方法基础上,将Rt和AC曲线反向叠合,依据叠合曲线的幅度差指示有机质和烃类的异常响应,进而定性地识别页岩油气。将页岩油气有效层的Rt与AC曲线的幅度差形态分成三类统计地质特征,发现各类形态具有一定的地质特征规律,可根据形态分类半定量地对页岩油气有利性进行评价。该页岩油气测井识别方法快捷有效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邮凹陷油气运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邮凹陷油气在运移过程中的油气比和甲烷含量的变化推得垂向及侧向运移系数,进而对该区油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油气运移程度具有“下低上高、内低外高”的趋势,即在深凹带,垂向上运移程度及运移系数自下而上依次增加,平面上深凹带和内斜坡带油气运移程度低,而外斜坡带和低凸起运移程度高。整个凹陷油气运移方式为垂向一侧向混合式,但不同二级构造单元油气运移方式有所不同。深凹带相对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斜坡带、低凸起带则以侧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为辅。  相似文献   

17.
以最新获取的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地区高光谱SASI数据为例,首先对该数据进行坏波段去除,大气校正以及波谱重建等预处理;然后对重建数据进行降维降噪,提纯和N维可视化,并且基于光谱特征吸收峰的光谱识别准则,提取出与贮藏油气有关的方解石和伊利石的光谱信息,最后运用混合调制匹配滤波技术对异常区填图.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分析和野外验证,所提取出的蚀变信息与油气区地质情况基本吻合,准噶尔盆地为高光谱遥感技术勘探油气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了确定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气运移输导通道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在油藏精细解剖基础上分析了油气分布与源岩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开展了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气输导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气运移输导通道主要有2种,一种是油源断裂的垂向输导通道,将沙三段或沙一段---东三段源岩生成的油气运移至东一段。另一种是砂体的侧向输导通道,将侧向分流至东一段的油气侧向运移至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上聚集成藏。油气运移输导通道对油成藏与分布有3个主要的控制作用:①油源断裂垂向输导为东一段油气运移成藏提供了油源;②砂地比大于20%的区域是东一段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域;③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是为东一段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