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针对地球科学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提出21世纪地球科学应围绕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战略性调整,主要方向包括:环境导向型、资源导向型、生态导向型、灾害导向型和社会导向型地球科学。其中,环境型地球科学主要对环境地质背景、环境地质过程、全球环境变化以及环境质量、效应、保护、监测等进行框架性研究;资源型地球科学主张全球自然资源的理性开发,并为资源效用、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管理等提供战略性指导;生态型地球科学强调全球生态文明观,即强调自然地球系统、天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大统一;社会型地球科学强调地球科学在生命起源、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追求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灾害型地球科学强调人地作用对地球的影响,并为地质灾害的背景、规律、防治、预测、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新时期地球科学理应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农业、区域经济、旅游等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平朔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煤炭资源开采大国,因采煤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并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露天采煤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体系,对探索适合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基础理论,实现煤炭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应用露天采矿、土壤学、生态学、植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农学、水土保持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对平朔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进行20余年的系统研究,初步形成适合黄土高原类似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相关技术体系,包括矿区生态系统受损分析、生态重建障碍因子分析、人工生态系统重建规划与设计、土地重塑工艺、土壤重构工艺和植被重建工艺,并提出平朔矿区重建人工生态系统将引伸今后研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江苏盐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分析及评估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盐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压力不断增强.在分析其海岸湿地生态特性及空间结构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脆弱性为理论指导,以江苏盐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敏感、生态弹性、生态压力等方面构建了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盐城海岸湿地的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煤炭城市面临的涉及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煤炭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具有问题研究、政策研究和结构分析三大功能,模型采用MATLAB软件实现模拟运算,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长期发展进行了预测。模型有效性检验主要有模型适应性、模型行为与实际系统一致性的测试。灵敏性分析包括数值灵敏性、行为灵敏性和政策灵敏性三种。  相似文献   

5.
邹政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2):151-153
安徽省生态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得天独厚。当前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业发展步伐较快,但是,同时也暴露出如下问题:缺乏健全的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机构或组织团体;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南北不平衡;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因此,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开发与管理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以推动我省社会经济科学发展,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影响下生态系统服务稳定持续的供给水平深刻影响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已有研究成果,全面系统总结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水平、生态系统服务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影响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分析认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应在不同尺度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变化特征的影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影响下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类型识别及其空间格局特点分析,气候变化影响下全球尺度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保护规划,小尺度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可以深化生态系统服务变化驱动机理研究,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壤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一门新兴科学,主要研究生态作用和生态过程中能量平衡及碳、氮、磷等多重化学元素的平衡,有机统一了生物学不同层次(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生态系统以及全球尺度)的研究理论。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和植物的碳、氮、磷比例关系可以表征生态系统的养分限制状况以及有机质的分解程度及其对土壤肥力的潜在贡献等。主要综述了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概念、起源及研究简史,重点概述了陆地生态系统(主要为草原生态系统)中土壤与植物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从分子到景观不同尺度,涉及农业面源污染、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生态模式、农业景观与生态服务、农业与全球变化等方面,回顾了2020年农业生态学的重要科技进展和突破,认为可持续食物生产系统的颠覆性创新和人类健康导向的食物链管理是今后农业生态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株洲市2001-2008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运行效率、ELR、ESI进行定量分析,构建能值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株洲农业生态系统主要依赖于人力,尚处于从传统农业阶段向现代农业阶段转变的过渡时期;研究区农业生态经济负载率低,资源环境压力在逐渐加大,资源空间利用未达到优化配置.为促进株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农业的需要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之一,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护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平衡、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与重建以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深入分析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森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喀斯特森林生物量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既是实践问题,又是理论问题、哲学问题,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实现城乡交互协调的辩证发展,消除城乡二元对立、消减城乡二元差异,让农民共享城市文明与实惠。"两型社会"建设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面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实现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转向,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自然环境资源能源间的整体平衡协调可持续。  相似文献   

12.
岩溶水资源是西南岩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支撑点.西南岩溶地区降水丰富,岩溶水资源总量大,但由于强烈的岩溶作用和岩溶植被的破坏,西南岩溶地区成为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水资源问题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充分认识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的赋存特点和时空演变规律,认清目前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利于今后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对实现西南岩溶地区脱贫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胁迫两方面分析了岩溶含水层的特点以及目前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西南岩溶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SPSS的灌河口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灌河口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域特定的自然、生态及经济发展状况,从资源承载力、社会影响力、环境承载力及生态弹性力4个方面,构建了研究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域2002—2007年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发现研究区域生态承载力从2002年至2005年间呈快速下降阶段,2005年至2007年呈上升趋势,总体略有下降。分析表明,这与灌河口区域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建立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生态环境比较敏感、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可应用于生态承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生态功能重要,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光热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将进一步增大生态环境的系统压力。有效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压力,对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基本判断,进而提出柴达木盆地“生态保护优先”、“产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驱动”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资源、经济、生态环境、城市建设和社会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更新观念、加快转型、开发新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扩大就业等对策,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皖西大别山区人地关系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协调皖西大别山区人地关系,在建立区内人地关系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区内人地关系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值为59.7根据评价因子的匹配系数(Cc),发现区域开发中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较好,但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比较突出,对此提出稳定和持续发展区内人地关系的对策,加皖西大别山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亚太区红树林资源的民间传统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树林生态系统不仅对全球生态平衡有独特作用,而且是人类很有价值的生物资源。亚太地区红树林海岸居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民间传统利用经验。红树林资源被广泛用作药物、食物、饲料、薪炭、材料和原料等方面,同时红树林区还是渔业、牧业、海产养殖业的适宜场所。本文对此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并认为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用相结合是红树林研究和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国生态足迹指标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提出并构建了度量国家环境压力总量的本国生态足迹指标,应用该指标对我国1961年~2003年的本国生态足迹、环境承载面积及本国生态赤字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中国环境压力的历史轨迹、发展趋势及其构成和主要矛盾,探讨了它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的生态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一直处于超载状态,本国生态足迹已达28亿多公顷.这表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是以本国生态资源的大量消耗为基础的;而能源和农业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银川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银川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景观生态学和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 CA)-Markov模型,定量研究了20年间银川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耕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小,草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较为强烈,土地利用变化结构的主体为草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加深但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征;土地利用景观形状的复杂程度增加,城市空间不断扩张,整体景观都趋于平均,景观异质程度增强,景观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趋势;CA-Markov模型能有效模拟银川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且具有较高精度,Kappa系数为0.828 5;2030年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草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增加。人口数量与结构、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经济增长以及区域宏观政策是研究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牧区草场是自然资源宝库,实现生态平衡的屏障,也是牧区牧民生活的依靠。中国是草场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草场退化严重的国家。牧区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与稳定以及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对国内外牧区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与归纳,指出当前研究的主要领域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