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物质磁性的国家,对于古代磁学的发展作出过许多重要的贡献。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我国便有了“磁石召(吸)铁”(《吕氏春秋》),和“司南”(《韩非子》)的记载。在约两千年前的两汉时代,又有了确切日期的“太阳黑子”(《汉书》)和“北极光”(《汉书》)以及用磁石治病(《史记》)的记载,可以说是早期的天体磁学和生物磁学的  相似文献   

2.
“磁石吸铁,间隔潜应”大约在宋代,古人已经发现磁力可以“隔碍相通”。张君彦在《云笈七签》中说“磁石吸铁,间隔潜应”,是指铁对磁有“磁屏”作用。清朝刘继庄在《广阳杂记》中记载一件事:刘家父子用铁可阻隔磁石对铁的吸力。有人说这是我国最早发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春节又叫岁首、正日、元日、元旦、正旦、新年、元辰、端日、三元、元朔等。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忙到元宵节。那么,各个朝代的人是如何过年的呢?秦汉当时的朝廷将岁首作为展示与加强君臣之义的时机,民间则作为乡里家庭聚会的良辰。以汉朝为例,《续汉书·礼仪志》记载,天色未亮时,文武百官就按等级依次手持各种象征性礼物如璧、羔等向皇帝奉献。而东汉时期成书的《四民月令》则记载了民间正日的祭祀仪式与庆祝活动。首先,祭祀祖先,礼敬尊长。其次,拜贺宗亲乡党。正日家庭祭祀庆祝仪式之后,人们走出家门,拜谒恭贺亲族与邻里。  相似文献   

4.
海燕 《科学之友》2007,(6):83-83
我国最早记载“太原”的文献中,首推《尚书·禹贡篇》和《毛诗·小雅·六月》。前者是为“既载壶口,治滩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后者则为“薄伐严狁,至于太原”。虽然二者指的太原都还不是现在的并州,但这应该是最早明确提出“太原”这个词的记载。而太原成为建制名,特指现今太原市一带,是战国后期的事。  相似文献   

5.
赵复垣  蒋世仰 《科学通报》2005,50(8):737-739
发现了三国时代魏国学者孟康为司马迁《史记》中关于景星的记叙所作的一则注解: “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 赤方中有两黄星, 青方中一黄星”. 在后来唐代人所撰的《晋书》和《隋书》等史籍中,也发现了几乎相同的记载. 这种“赤方气”记载所描绘的天象, 与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拍摄的带有光环结构的超新星1987A 的图像很相似. 考虑古代人虽然对一些天象的意义有错误的理解, 但是他们对所看到过天象的描述一般地是客观的, 他们不大可能凭空臆造出“赤方气”这种天象. 因此, 推测古代观察者很可能目睹过其遗迹中带有环结构的暴发时非常亮的超新星, 从而留下了“赤方气”的记载. 孟康可能是第一个提出“赤方气”说的学者, 而且他大约生活于公元180~250年, 出生时间很接近于公元185年. 考虑这两个条件, “赤方气”记载或许与暴发于公元185年的超新星(SN185)有关. 这一推测与部分 现代研究者测得的SN185可能的遗迹G315.4-2.3的距离参数相符合. 如果“赤方气”之说与超新星遗迹中光环结构的关系能够被进一步证实, 这一结果将再次表明, 在超新星暴发一段时间之后显示出环结构应是很普遍的现象. 这将是对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的一个重要检验.  相似文献   

6.
“穴居”是中国最古老的民居。《易经》记载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旧石器时代以前为天然洞穴,进入农耕则是人工构筑的穴居、半穴居。天然洞穴的穴居遗迹考古多有发现,如陕西蓝田锡水洞、云南中部哀牢山地区等。湿热、密林地区则为“巢居”,先民们“构木为巢”,起初在树上,进而在地面筑楼。晋代《博物志》记载:“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早期农耕,生产力发展促使母系家族解体,民居中出现分灶、分窑的现象;父系家族的集团民居围合成院落、广场。中原汉民族普遍发展、演变成院落式民居;汉画象砖有院落式民居较完整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奇特的珊瑚 珊瑚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是低等的后生动物。它与晶莹透明、在海洋中过着漂泊生活的海蜇以及素有“海底菊花”之称的海葵都是本家。因为它们的外形酷似植物,所以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误把它们看成是植物,称之为“珊瑚树”。记得那首《红珊瑚》的歌词吗?“一树红花照碧海……”  相似文献   

8.
人类认识心血管系统的历史是漫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早就有这方面的记载。例如,《内经》《素问·瘘论》中写道,“心主身之血脉”,《素问·五脏生成》中说,“诸血,皆属于心。”公元前五世纪,号称“世界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脉搏由血管运动引起,而血管则可追溯至心脏。著名的古代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也研究过心血管系统,并有一些正确的认识。古代对心血管的认识中,影响最大、流传时间最  相似文献   

9.
栝楼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又名为瓜蒌,属葫芦科,是多年生的宿根草质藤本。栝楼多分枝,茎易攀援,可达数米。栝楼的根肥厚,亦称为“天花粉”,这在《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是我国宝贵  相似文献   

10.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载:“……七年(即公元前240年),将军骜死。以攻龙、孤、庆都。”正义《括地志》云:“又定州唐县东北五十四里有孤山。盖都山也。”然而在定州东北五十多里处.现在是一片平原。若说是由于秦以后某年发生了剧烈的地震而突然陷没或真有愚公行千百年“移山”之功的话,那便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史料,可历史记载里绝无一字提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书记载了一种奇异的天象:太阳在夜间出来,有时出现于东方,有时却出现于西方。这种完全违背自然规律的记载,看来似乎有点荒唐,但考证下来并非古人误记。下面是几条记录的原文: 1.《汉书·本纪》:“汉武帝延元二年夏四月戊申(公元前139年6月11日)有如日夜出。”2.《晋书·天文志》:“晋元帝大兴元年十一月乙  相似文献   

12.
中药黄连     
一、祖国医学史中的黄连秦汉药物学重要文献《神农本草经》对黄连作过承前启后总结性的铨释:“黄连味苦寒.无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泪出明目,肠辟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这是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关于黄连性能和临床应用的概括。其中“无毒”,“久服”,从后来古籍中记载的《汉武内传》云:“封君达服黄连五十余年”;宋秦观与乔希圣《论黄连》书中云:“某公以眼疾饵黄连至数十  相似文献   

13.
<正>《孙子兵法·形篇》中记载:“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在加沙这个仅有365平方千米面积的狭小地区,竟然在地下隐藏有号称超过500千米的地道,真正是把加沙打造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地下堡垒”。然而,“矛”与“盾”相生相克,有地堡就有地堡克星。在加沙战场上,“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的钻地弹号称“地堡粉碎机”——面对哈马斯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和“地道迷局”,以色列国防军用一枚枚钻地弹将其或夷为平地,或拦腰斩断。  相似文献   

14.
知力之友     
机电部上海材料研究所的凌霄读者来信询问,世界上最早的正规雨量观测仪器是不是本刊1999年第2期“天气预报的发展进程”一文中所示的“乾隆庚寅五月造”测雨台。现就该问题做以下说明。 据《后汉书·礼仪志第五》记载,早在东汉时,官方就曾命令下属行政机构上报降雨量,推想一定要有统一的测降雨量仪器,只是没有记载下来。关于测量降水的最早的明确记载,见于公元1247年南宋秦九部(公元1202-1261年)所著的《数学九章》,这说明至少在南宋时已经有了测量降雨的具体方法。在1442年(明正统7年)已  相似文献   

15.
火药是中国伟大的发明,秦汉时期皇帝企求长生不老,寻求仙丹神药。一些炼丹家在深山古洞炼丹,结果仙丹没有炼成,却发明了“火药”!最早的烟花也开始于炼丹术,二者都具有神秘色彩。在《淮南子》中有对烟花的详细记载,而且已经细分成了“含雷”、“吐火”两种。含雷.就是爆炸,是内部的巨大能量的瞬时爆发。而吐火,是外延,形容瞬间喷射出来彩色火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以前的文明思想“文明”一词,自古以来是人们对美好、进步的追求。我国早在西周前的《易经·乾·文言》中记载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进一步阐释道:“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这些多少带有神秘色彩的表述,既有物质内容,又有精神含意,反映了“文明”乃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进步,也反映出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对“文明”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 ,天再旦于郑”的记载 ,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 ,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  相似文献   

18.
缀术求π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问题的提出祖冲之的《缀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杰出的数学著作,可惜早已失传。在《隋书·律历志》上,记载了祖冲之应用。“缀术”求出了圆周率π的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求出了圆周率π的盈朒二限,朒数为3.1415926,盈数为3.1415927。祖冲之是怎样得到约率、密率、朒数、盈数的,至今仍有不少迷惑不解之处。李约瑟写道:“关于这部失传的著作,还有一些没有揭开的谜。”“我们甚至不知道《缀术》这个书名的确切意义。”许多数学家和数学史家认为,祖冲之是应用刘徽的“割圆术”求π。在单位圆中(r=1),从圆内按正六边形开始,一直“割”到12288和24576边形,得到圆面积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相似文献   

20.
称隐吉狄为“洞天福地”真是太贴切了,这个坐落在死海西岸的自然保护区就是《圣经》中提到的人间仙境。当游人踏入这一自然保护区,耳边就会响起《圣经·雅歌》中优美的诗句:“我的爱人有如凤仙花,生在隐吉狄的葡萄园……”隐吉狄位于死海西岸,据《圣经》记载,以色列人占领迦南后,按12个分支分配领地时,它是犹太部落分得的城邑之一。它背靠犹地亚山,雨量充沛,溪流众多,每隔7~10年都有较大的山洪发生。洪水将石灰岩山体冲刷成峭崖绝壁,并形成许多自然溶洞,为迦南特有的大角野山羊出没的场所。隐吉狄——“山羊泉”的名字也由此而来。目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