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地级市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阐明主要指标法评价城市化水平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根据城市化内涵及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从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等4个方面共选取了14项指标构建了湖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3年统计数据和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对湖北省16个市、州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是: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大致分为5个层次,武汉城市化水平最高;鄂州、黄石城市化水平较高;宜昌、襄樊、潜江、荆门、仙桃城市化水平中等;孝感、荆州、天门、成宁、十堰、黄冈城市化水平较低;随州、恩施城市化水平最低.这充分反映了城市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和层次性,因此可供各级决策部门从区域整体来把握自己的优劣势,从而供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论述了各地级市的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了促进城市化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将得到迅猛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城市化,首先必须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可为城市成长提供持久的基础和动力,提高经济和人口的空间集中程度,形成经济的集聚和规模效益。发展县域经济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论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竹节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3,16(3):84-87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认为,乡镇企业布局要适度集中,通过乡镇工业小区的建设和小商品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小城镇,特别是高层次小城镇,提高现有小城镇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转换城市机制,完善城市经济结构,用市场法则取代行政原则,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农村的推力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动力因素之一。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解决了上亿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0(5):140-144
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生产力水平的大力提高,资源和劳动力的配置将日趋合理和完善,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新的增长点的城市,城市化水平必将得到提高,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该如何走?本文通过目前国内现状,同时借鉴国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提出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严格限制特大城市的发展,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适当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研究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区域间差异开始,进而选取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从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分析区域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对全国各省区分类讨论其不同成因并最终得出结论以及政策建议,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化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区域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和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彬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5):598-602
在构建区域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对安徽省的区域城市化类型进行了划分,进而分析了主要城市化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宋俊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1):95-98
城市化水平即区域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已成为反映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对山东省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由此从该区域的城市基础建设、产业结构、区域协调与合作、投资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欣欣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3-36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化评价体系的建立,结合该省的具体情况,构建了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和本质特征,从人口、经济、社会、科教文卫、环境五个方面选取25个指标构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南宁市2001—2010年城市化水平,结果表明南宁市10年来城市化水平在持续上升,经济条件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人口、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环境建设波动较大,城市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为一个多维概念.鉴于目前城市化水平测度常用的单一评价指标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城市化丰富内涵的现实,剖析城市化的内涵,并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等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1995-2009年辽宁省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辽宁省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首先表现为经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其次表现为人口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但生活方式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对区域城市化的贡献正在不断减弱.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对策,强调区域城市化各个因子的均衡发展是促进辽宁省城市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城市化的分析,构造了以人口与密度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社会文化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等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北省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15.
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从人口、社会、经济、土地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化综合指标体系,运用2001—2012年的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城市化水平各指标层予以量化处理,基于灰色数列GM(1,1)对2013—2017年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和田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口、社会、经济、土地四个子系统都与城市化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经济城市化起主导作用;和田地区城市化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发展速度可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7年缓慢发展阶段,2008—2012年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对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可知和田地区城市化未来几年内发展良好,城市化发展提升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域城市化道路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守忠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2):172-176
城市化一直是地理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并形成了“大城市论”、“中等城市论”、“小城市论”等几种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观点.论述了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指出我国城市化道路并非是重点发展某类规模城市,而是应该结合区域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某些地域内的城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各地区的城市发展状况,分类别地提出了其相应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研究单元,对河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分析了河南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特征,提出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福建与浙江两省城市化发展状况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得出两省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化水平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三次产业比例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并对福建和浙江城市化发展特征进行比较评价。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周边地带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大城市周边地带进行理论界定,并建立其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对大城市周边地带理论界定的基础上,根据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运用因子分析法以及SPSS软件对指标进行筛选并得出其指标层次结构,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出了各指标的综合权重。结果 建立了大城市周边地带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该指标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了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要素.本文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环境保护城市化四个方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进行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经过指标选取、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海西经济区20个城市城市化水平分值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海西经济区20个城市大致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厦门,城市化水平最高;第二层次,福州和温州,城市化水平较高;第三层次,泉州、丽水、衢州、龙岩、三明和汕头,城市化水平中等;第四层次,漳州、梅州、南平、潮州、鹰潭、莆田和宁德,城市化水平较低;第五层次,赣州、揭阳、上饶和抚州,城市化水平最低.并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2010)》为依据,对海西经济区城市群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措施、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