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深圳福田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的生态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7年龄无瓣海桑 海桑人工林生态影响的研究表明:无瓣海桑 海桑林7年龄时,林下土壤颗粒组成发生改变,土壤含盐量升高,pH值降低,有机质、N、P、K、Pb、Cu、Zn等质量百分浓度升高;人工林促进了后缘天然林种群的生长及乡土红树幼苗进入天然林和人工林,加快了天然林向前缘滩涂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无人机巡视、卫星遥感图像分析及沿海岸地面调查等方式,研究了2017年厦门滨海湿地红树林资源及互花米草的入侵情况。结果表明:1)厦门湾共有真红树林植物5科7属7种,分别为秋茄(Kandelia obovat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其中秋茄和白骨壤为优势种; 2)厦门红树植物分布在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和翔安5个行政区,面积共76. 1 hm2,其中翔安区下潭尾站位的红树林面积最大(50. 4 hm2),占厦门红树林总面积的66. 33%,目前厦门红树植物的人工恢复与重建以秋茄纯林,以及秋茄和无瓣海桑混交种植为主; 3)厦门互花米草入侵面积约69. 7 hm2,81. 42%分布在翔安区大嶝大桥两侧和九溪河口海域。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关于厦门红树林恢复重建与互花米草控制的两点建议:1)在加强白骨壤苗种繁育技术及红树幼苗藤壶防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大力种植本地种秋茄和白骨壤,以生态方法控制互花米草的蔓延; 2)加强对外来物种无瓣海桑和拉关木的种植地点、种植时间和种植数量等信息的登记制度,建立一定的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叶绿素计和便携式光合蒸腾仪同步测定了广州南沙湿地公园人工种植的3种红树植物叶片的生理生态特性,以比较外来种和本地种对海岸潮间带的生态适应性.结果显示:所测定的3种植物的各生理生态指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叶片的绿色度、日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  相似文献   

4.
主要探讨了厦门凤林湾秋茄林(Kandelia candel)土壤、秋茄与无瓣海桑(Sonnerratia apetala)混合林土壤与无红树植物生长的对照光滩土壤中3大微生物类群及其数量.实验结果表明:3种土样的微生物中,细菌占有绝对优势,占总菌数的99%以上;秋茄林土样和混合林土样中的细菌和丝状真菌数量明显高于光滩土...  相似文献   

5.
用高等植物钙调蛋白的保守序列设计两端引物,以红树植物海桑属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rtala总DNA为模板,扩增出无瓣海桑钙调蛋白基因,并以之构建重建质粒pT-ACaM。经测序分析比对,发现无瓣海桑钙调蛋白基因全长1418bp,其中第1外显子76bp,第2外显子371bp,中间为一946bp的内含子所隔开。编码148氨基酸的蛋白质,其编码区序列与已知的其他高等植物的钙调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85%以上。而蛋白质序列同源性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6.
选择了无瓣海桑和秋茄2个红树林造林树种,在粤东沿海前沿深水潮汐困难地带(退潮水深20cm以上、退潮水深为0~20cm和退潮植地裸露3种立地条件)进行了2年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退潮水位的加深(即海水淹浸程度的增加),无瓣海桑和秋茄幼树的保存率和生长量都逐渐减低。(2)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无瓣海桑和秋茄幼树的保存率都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当生长期未超过1年时,幼树生长和成活极不稳定,保存率骤减;当生长期超过1年后,无瓣海桑保存率趋于相对稳定,秋茄保存率继续下降,极难长久保存和定居。(3)无瓣海桑忍耐海水淹浸的能力强于秋茄。在深水位区域,种植红树林可以选择无瓣海桑,而不宜种植秋茄。(4)垫高植地,可以提高红树林植物的保存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栽植方式对人工林生产力及其碳汇功能的影响,利用基于个体的空间明晰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栽植密度、植株空间分布格局和幼苗大小不整齐性影响下的生产力、累积生物量、现存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及其种群的存活曲线特征.结果表明:密度、分布格局及幼苗大小不整齐性对人工林植株的生长和竞争有着显著的影响,从而导致人工林生产力、生物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定样地定位调查的方法,研究深圳湾福田3种红树植物桐花树A 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伐后萌枝更新对伐迹地早期群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伐后4年时,3种红树植物平均萌生枝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桐花树(12.4)>白骨壤(5.4)>秋茄(4.4);桐花树的萌生率最大(72.73%),其次为秋茄(67.42%),白骨壤最小(20.77%)。滩涂潮位可能影响红树植物的萌生率,不同潮位滩涂上的红树植物萌生率为:内滩>中滩>外滩。红树植物萌生植株较人工种植植株的存活率高,且生长速度较快,表明萌枝更新对砍伐后早期红树林群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此外,红树植物种类自身的生理生态差异可能是影响萌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海涂上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组成的植物群落,它由红树型植物(如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红茄苳R.muconatn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等组成,故称红树林.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均有红树林分布.海南岛东寨港是我国第一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东寨港位于海南岛的东北部琼山县境内,红树林分布在三江、丰演、演海、塔市四个乡的40多个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春季和秋季对广州市南沙区14涌和19涌以人工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主的湿地水体中的浮游微藻进行采样调查,从种类数、丰度、门类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对微藻进行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分析研究,并以此对湿地水质进行评价和从藻类的角度分析无瓣海桑对湿地水体的净化功能。结果显示,微藻种类极其丰富,共鉴定出8门92属338种,总丰度在105~107个/L数量级,其中以19涌湿地公园无瓣海桑林内微藻丰度最高,达9.45×106~1.20×107个/L,为超富营养水平。14涌和19涌都存在着有机污染现象,但14涌湿地水质要优于19涌,主要与其内水文条件较优有关。无瓣海桑如果在较封闭的水体环境中易产生较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管理人工红树林湿地时应注意保证林内与林外水体的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