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说文》中“个”字“宋”字陆忠发个、宋二字,是《说文解字》一书中非常特别的字,个字见于唐本《说文》,而今本无之。来字,许慎释其义为“居也”,此义不见于历代传世文献,连甲骨文中也找不到此义的用例。个、宋二字,可以看成为《说文》研究史上的两个谜。本文试...  相似文献   

2.
“亦声字”是汉字体系中具有重要认识价值的结构类型之一。亦声字概念肇端于《说文》,但《说文》未能对小篆体系的亦声字进行穷尽性的标注说明。以《说文》所录“重文”为考察对象,认定“重文”中的亦声字54个,归纳《说文》亦声字的构成方式:静态分析可得两种,即加注偏旁和改换偏旁;动态分析可概括为一种,即加注形旁;具体包括:独体字加注形符、会意字加注形符、形声字加注形符。  相似文献   

3.
(一)选用词义于诗意未安之例于濆《山村叟》:“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注:“课:教。经:……这里的‘经’引申为织的意思。黄茧:黄色的丝,多为野蚕丝。”(644页) 诗只言“叟”,未言“媪”,而蚕桑纺织乃系女事,《汉书·地理志》:“……男子耕农,……女子蚕桑织绩。”《汉书·文帝纪》:“……皇后亲桑以奉祭服。”俗语“男耕女织”,均其证。叟教织不合常理。《说文》(三上言部)、《广雅·释诂》(卷五上):“课,试也。”《汉书·京房传》:“……宜令百官各试其功,……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考”、“课”对文。《晋书·元帝纪》:“劝课农桑。”知“课”有考核、检查之义。“课女”  相似文献   

4.
通山县大路中学陈茂炬撰《六课型单元教学理论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文,对运用该教学理论指导中学生如何作文问题进行了实验,现摘登如下: 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基础较差,多数学生见了作文课就“头痛”。有些学生的作文还没有“入门”。因此,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我一般都要先组织一至二篇范文(有时是学生习作,有时是课本例文或报刊上的文章),布置好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这是自学课。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范文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安排材料的。它在结构上和语言上有何特色。接着提出本次作文要求,启发学生学习范文写法,写好本次作文,这是启发课。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大臣死后都有“谥”。谥号没有明文规定哪种最高,从《史记·谥法解》来看,“文正”最美。《谥法解》关于“文”、“正”这两个字的定义为:“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目的在《全日制中学暫行工作条例(草案)》第十一条中明确規定說:“語文课应該使学生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作文要力求文理通順,用詞确切,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字写得端正,不写錯别字。”因此,在《全日制中小学語文教学大綱(草案)》中就确定地指出:“中小学語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夠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語言文字,达到能讀会写,并且使他們閱讀能力和写作能力逐步提高,以适应  相似文献   

7.
白水纪子女士在《茅盾研究会会报》1988年第7期上撰文,将茅盾发表于1925年的《论无产阶级艺术》与波格丹诺夫《无产阶级艺术的批评》加以对照,意在说明茅盾的文章是根据波格丹诺夫的文章译作的。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对研究茅盾的《论无产阶级艺术》的写作背景无疑是有意义的。然而,这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茅盾1925年前后的文艺思想与波格丹诺夫有某种联系。本文无意对上述具体文章作微观的校勘,只想从总体上论述茅盾在“五卅”前后的文艺思想和波格丹诺夫的文学观是相去甚远的。  相似文献   

8.
《蚀》三部曲一举成就了茅盾的小说家之名,且产生了广泛而长久的文学影响.从创作心理上看,茅盾通过《蚀》三部曲营造了一面“镜子”,追求主体的统一,想象更加成熟的理想自我.通过对照“时代女性”形象,茅盾终于摆脱了“迷狂”状态,走出了心理上的低谷,这也昭示着“《子夜》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我们十一所高等院校合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材,最近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七十万字,已被合编单位以及若干兄弟院校采用作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或“中国历史文选”课的教材,使用效果较好。 这部教材的编写是广大同道们的共同需要和奋斗的成果,更是解放以来该课教学经验的结晶。我教“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或“中国历史文选”课,已经有十多年了。在长期的教学中,始终感到困难的是教材问题。为此,我便在校系领导支持下,于一九七八年十月  相似文献   

10.
在《庐山的云雾》(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六册第3课)一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运用了“画”庐山、“诗”庐山这两个环节,收获了不曾想象的精彩。  相似文献   

11.
茅盾同志在《欢迎〈文学报〉的创刊》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杂草”这个术语,使人很自然地回忆起了“毒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及“凡是派”手中的一根棍子!据我的推测,茅盾同志把“毒草”改为“杂草”,这一字之改,正好委婉地表达了他诚心诚意地期望调整党的文艺政策的心愿.茅盾同志提出“杂草”,等于是他的遗嘱,因而激发了我写此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台湾省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纂,由台湾省中国文化学院和中国文亿研究所出版发行的《中文大辞典》,在“烟”字的第六义项中解释说:“进火也。《一切经音义》十四。‘烟,进火也。’”1980年中华书局缩印发行的编成于1915年的《中华大字典》,在“烟”字的第三义项中解释说:  相似文献   

13.
“柆、拉、啦”三字有无源流关系,在各类语辞书中一般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以前的语文辞书,均未见“啦”字;虽释“柆”和“拉”,但释义不全,且不注释“拉”与“拉”二字的源流关系。现当代通行的语文辞书,一般不收释“柆”字,即使个别辞书(如《汉语大字典》)收释,也仅照引大徐本《说文》有误的释义。现当代通行的语文辞书,虽然都收释了“拉”、“啦”二字,但也不训释二字的源流关系。本文拟利用前修之说,参以拙见,试释“柆”字本义以及考证“柆、拉、啦”三字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谈世知     
今年的《世界知识》,封面刊号和日期的字体大小均合适,比去年第13期以后各期都醒目得多,可谓一目了然。内页字体、色度、间距都能清晰阅读,总之排版、插图、广告安排有序,我甚是高兴,并表谢意。《世界知识》是有70年悠久历史的知名期刊,能征求读者对办好刊物的建议、广纳群言,还在去年23期刊登北京霍唯毅、纪毓淑两读者的批评意见,诚心纳谏,以为改进,我甚是敬佩。恐怕有的期刊出版社很难做到这一点。我1943年开始阅读《世界知识》于今60年,1953年起收藏至今50年,算是个老读者了。贵刊70周年大庆,作为深爱《世界知识》的忠实读者,希望贵社仍…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有”其中似乎确凿是有一些野草.”一句,课本和《教师教学用书》均把“确凿”的“凿”注音为“zao”,解释为“确定”.这两处的注音都是错误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辨析其正确读音.首先,直《现代汉语词典》“凿”有两种读音:1、凿zao①凿于。②打孔;挖掘~井一一个窟窿。2凿zuo<书>明确;真实:确~.从字典的注音释义米看,第一种读作“zao”的“凿”有两种解释,一是名词,凿子,乃是一种工具;二是动词“打孔”、“…  相似文献   

16.
36.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二册晋干宝《宋定伯捉鬼》:“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欲,课本无注。 按:本句中“欲”与上文“嗒曰:‘欲至宛市’”中“欲”不同。“答曰”之“欲”为能愿动词,本句之“欲”为时间副词,“将要”的意思。清刘淇《助字辨略》卷五:“欲,将也。凡云欲者,皆愿之而未得,故又得为将也。”这就把能愿动  相似文献   

17.
一、“妇抚儿乳”的“抚”林嗣环《口技》中“妇抚儿乳”的“抚”字,初中第二册《语文》课本的注释是“抚摸,安慰”。这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1月12日,在一次初二年级开展会课活动中(执教课文为苏教版第三册语文第二十课《诗三首》中第一首《周总理,你在哪里》),两位教师上同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19.
一、连词体系的初建时期(1898—1938)据郭锡良的《汉语史讲授提纲》(北大中文系,1984年10月,P、150),甲骨文中就有了连词,可是真正把连词当作语法学体系的一类词来研究的,始见于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文通》中指出:“凡虚字用以提承推转字句者,曰‘连字’。故连字界说,明分四宗:曰‘提起’,曰‘承接’,曰‘转捩’,曰‘推展’。四宗连字,其不为义而有当虚字之称者盖寡。盖皆假借动字,状字以长用。”《文通》给连词下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分了小类,谈了连词的来源。《文通》也讲了连词表示的关系,运用的场合及作用。如“承接连字者,所以承接上下之文,而概施于句读之中也。承接连字,惟‘而’‘则’两字,经籍中最习见。”“推拓连字者,所以推开上文而展拓他意也。作文切忌平衍,须层层开展,方有波  相似文献   

20.
《忆》是俞平伯的一部诗集,出版于1925年12月。它的装帧设计很特别:小三十二开本,线装,书的右侧上下各四分之一处穿着两股咖啡色丝线,打成蝴蝶结,封面、封底皆用银灰色白花斑纹的双层白棉纸;内页都是用玻璃版按作者手迹影印在连史纸上,其中配有丰子恺的插图,后有朱自清的跋。整部诗集极为雅致。 然而这部诗集一出版,立即引来了两种不同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