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频率为35 kHz的超声场中实现了三元Ag42.4Cu21.6Sb36共晶的液固转变. 凝固过程中合金熔体内部的声场分布表明, 在声波的传播方向上, 随着液固界面自下而上推移, 界面处液相中的声强逐渐升高. 超声场的不均匀性促使(ε +θ +Sb)三元共晶生长形态沿声波传播方向呈现出“三元离异共晶-不规则和规则三元共晶混合组织-规则三元共晶”的区域特征. 在声强最高的区域内, 空化效应引发3个共晶相独立形核, 声流有效抑制了共晶相的协同生长, 组织生长形态为粗大的三元离异共晶. 同时, 声场加速了共晶液固界面前沿的溶质传输, 降低了3个共晶相对溶质元素的固溶程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温晶体生长实时观察装置, 观察并研究了小Prandtl数、高熔点、透明的NaBi(WO4)2 (NBWO)氧化物中的枝晶生长过程. 根据其动态图像及细节信息分析, 枝晶不同主干和分支之间的竞争现象以及熔体中的对流效应均存在抑制枝晶生长作用. 枝晶生长速度随时间变化, 其中主干生长速度在熔体扩散区达到最大值5.8 mm/s, 当其前沿进入对流区后, 生长速度迅速减小, 枝晶分支的生长速度变化也具有相同的规律. NBWO熔体急冷后凝固组织的EPMA-EDS分析表明, 枝晶生长不同阶段固液界面前沿熔体中存在成分偏离化学计量比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探讨组分过冷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重掺砷CZ单晶硅的生长,理论计算了防止组分过冷时固液界面处晶体温度梯度GS的临界值为51.32~33.10 K/cm.以此为依据,设计了具有较大温度梯度的18寸(60 cm)晶体生长热场,以数值模拟的方法,给出了固液界面处晶体的温度梯度GS的模拟值为54.68~38.14 K/cm.在晶体等径生长的各个阶段,固液界面处晶体的温度梯度GS的模拟值均在防止组分过冷的临界值之上,可以有效避免晶体生长过程中组分过冷的发生,并利用实际晶体生长试验的结果验证了以上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 采用缓冲HF酸溶液(NH4F-buffered)腐蚀和氧气氛退火处理的SrTiO3 (001) (STO)基片, 获得了表面具有单原胞层高度台阶和原子尺度光滑表面的STO基片. 对于优质单晶的STO基片, 其表面为TiO2层, 对于单晶质量差和有缺陷的STO基片, 可观测到基片表面的缺陷和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5.
用AFM研究杜仲抗真菌蛋白的晶体生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以及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深入开展,研究蛋白质晶体生长成为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领域一个广泛关注的课题.通过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简称AFM)对杜仲抗真菌蛋白(eucommia antifungal protein,简称EAFP)的晶体在有母液存在下原位实时动态地进行了晶面生长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过饱和度对EAFP晶体生长形貌的影响较大,较高的过饱和度下生长很快,生长台阶密度高,较高的过饱和度下主要进行各向异性二维台阶的发生、发展,较低的过饱和度下主要采用螺旋位错的生长方式,当过饱和度极低时生长缓慢,且晶体表面有很多小孔存在,晶面生长很不完整;还对不同过饱和度下晶体生长速率进行了定量的测量,也反映了过饱和度对EAFP晶体生长的影响;同时对在AFM观察过程中由探针的扫描速度和方向对表面形貌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用相差显微镜和诺曼斯基干涉术实时研究了ATMB晶体生长表面形貌和台阶运动的变过程,将计算机图象自动处理系统引入晶体生长台阶的研究中,提高了实时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测量了ATMB晶体(1012)面生长台阶列的高度和台阶推移速率V。研究了晶面法向速率与过饱和度的关系以及不同过饱和度下晶体生长机制的转变情况,得出了ATMB晶体是二维成核层状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7.
用quantum Sutton-Chen 多体势对Cu70Ni30合金熔体快速凝固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在冷却速率2×1012 K/s下, 通过键型分析及原子平均能量与温度曲线关系确定Cu70Ni30形成fcc晶体结构和结晶温度, 此外采用原子示踪及可视法对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及晶体生长细节的分析, 不但能说明系统在微观上形成二元无序固溶体, 而且有助于对液态金属的凝固过程、晶体结构生长过程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应性熔盐法,通过中温固相反应在500℃下合成晶体K4Sn3Se8。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Ccca,晶胞参数:a=0.82115(6)nm,b=2.7790(2)nm,c=0.81865(6)nm,V=1.8682(2)nm3Z=4。K4Sn3Se8由[Sn3Se8]4三聚体负离子和K+正离子组成。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该材料能隙(Eg)为2.6eV,属于半导体,对太阳能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深过冷方法实现了三元Sb60Ag20Cu20合金的快速凝固, 最大过冷度达到142 K(0.18TL). 在40~142 K过冷范围内, 合金凝固组织由(Sb), θ (Cu2Sb)和 ε (Ag3Sb)相组成. 深过冷扩大了(Sb)相的固溶度, 从而使其点阵发生膨胀, 点阵参数值增大. 初生(Sb)相存在两种生长方式: 小过冷条件下主要以非小面相枝晶形式生长; 大过冷条件下呈现小面相枝晶生长. (Sb)和θ相的晶体结构差异较大, 使合金熔体到达(θ+Sb)共晶线时不易生成(θ +Sb)二相共晶, 而是形成条状θ 相. θ 和 ε 相具有较强的协同生长趋势, 因此易于形成( ε + θ )二相共晶. 另外, 根据微观组织特征和DSC实验结果确定了合金的快速凝固路径.  相似文献   

10.
系统研究了室温下Tb0.3Dy0.7(Fe0.9T0.1)1.95 (T = Mn, Fe, Co, B, Al, Ga)合金中ⅢA族金属和过渡金属元素T替代Fe对晶体结构、磁致伸缩、内禀磁致伸缩、自旋重取向的影响. 结果发现, 不同金属T替代Fe, Tb0.3Dy0.7(Fe0.9T0.1)1.95合金具有相同的MgCu2型立方Laves相结构. ⅢA族金属B, Al, Ga替代使磁致伸缩λs下降幅度较大, 同时发现Al, Ga替代使磁致伸缩容易饱和, 表明Al, Ga替代可降低 Tb0.3Dy0.7(Fe1-xTx)1.95合金的磁晶各向异性, 而过渡金属Mn, Co替代Fe使Tb0.3Dy0.7(Fe1-xTx)1.95合金磁致伸缩λs 下降幅度较小; 不同替代金属元素, 对内禀磁致伸缩l111有不同的影响. Mössbauer 效应表明, Al, Ga 替代使 Tb0.3Dy0.7(Fe0.9T0.1)1.95合金的易磁化方向在{110}面逐渐偏离了立方晶体的主对称轴, 即自旋重取向, B, Mn, Co替代未使易磁化轴发生明显转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场法,模拟Ni-Cu二元合金非等温凝固时各向异性系数对晶体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向异性系数越大,二次枝晶越发达,枝晶生长速度越快.潜热的释放,致使固相区温度比液相的高,而且在二次枝晶生长速度最快的固/液界面处的温度最高.固/液界面温度的升高,使过冷度降低,晶体的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速度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Nd(OH)3,Co3O4和Nb2O5纳米粒子以及Nd(OH)3-Co3O4-Nb2O5纳米复合掺杂和传统复合掺杂BaTiO3基陶瓷,研究了掺杂剂的粒径对BaTiO3基陶瓷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并对纳米掺杂和传统掺杂BaTiO3基陶瓷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掺杂剂的粒度对BaTiO3基介电陶瓷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有较明显的影响,特别是纳米复合氧化物掺杂能够促进烧结中晶粒"芯-壳"结构的形成,能有效地抑制晶粒长大并形成细晶结构,从而显著地降低烧结温度,提高介电常数、降低介电损耗,改善BaTiO3基陶瓷的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表面预处理—交替层叠—热轧复合—热处理”的工艺流程制备了SUS441不锈钢/Al金属间化合物微叠层复合板。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与表征方法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板界面形貌、微观组织、物相组成、维氏硬度、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板界面结合良好;热处理后,固–液反应界面氧化严重,易导致界面分层而开裂;固–固、固–半固、固–液热处理后,金属间化合物层由均匀层和两相层组成,均匀层的物相组成为Fe2A15,两相层的物相组成为Fe4Al13和Al13Cr2,且两相层具有韧性特征,固–半固反应所得到的复合板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不同晶型的碳酸钙晶体,采用凝胶法生长出了碳酸钙的三种同质异象体:方解石、文石、球霰石.讨论了反应物浓度和杂质离子(Na^+)对碳酸钙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和利用不同的反应物可以生长出不同晶型的碳酸钙晶体.同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生长的方解石晶体表面的形貌观察发现:晶体生长是以台阶簇(大台阶)的方式推进,不同高度的堆垛层错呈现在表面上.  相似文献   

15.
首次在La0.9Sr0.1MnO3/SrNb0.01Ti0.99O3全氧化物p-n结上观测到纳秒光电效应. 当脉宽20 ns和波长308 nm的激光脉冲入射到p-n结的La0.9Sr0.1MnO3/薄膜表面时, 在p-n结的两端产生开路的光生伏特脉冲电压, 脉冲电压的上升响应时间达到23 ns, 半高宽约为125 ns. 光生伏特电压的灵敏度为80 mV/mJ.  相似文献   

16.
采用提拉法生长Na2Ce4(MoO4)7晶体,通过XRD测试证实其为白钨矿结构,空间群为I41/a. 测试晶体在400~1600nm波段的透射光谱,其在600~1600nm波段透过率较高,大约77%~79%. 晶体中Ce3+稳定存在,退火前后均未发生变价. 不同方向磁化率的测定表明,Na2Ce4(MoO4)7晶体为顺磁性且存在明显的磁各向异性,其易磁化方向与光轴方向一致. 采用消光法测试晶体在635、 1064nm处的法拉第旋转角,计算得到的费尔德常数分别为:-194.5、 -58.5rad·(m·T)-1,约为TGG晶体的1.46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剂热法,以n(K2Te4)∶n(MnCl2·4H2O)∶n(SnTe) =1∶1∶1的摩尔比、乙二胺作溶剂,在160℃下反应6d,生成黑色块状晶体K2MnSnTe4。其结构由具有扩展的网状共价骨架的Zintl负离子 [(MnSnSe4)2-]n和K+正离子堆积而成。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该晶体具有 1 .75eV能隙 (Eg),属于半导体,对太阳能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高亮度橙色高温相Ca2.99Eu0.01SiO4Cl2荧光粉,进行了发光特性表征并探索了其在LED上的应用。Eu2+离子在Ca3SiO4Cl2基质中可被300~450 nm光有效激发发出橙黄光,发射光谱是Eu2+离子的特征4f65d1→4f7跃迁发射带。测量得到的Eu2+离子的荧光寿命为微秒量级,分别是 τ1=1.53 μs和τ2=7.29 μs。用该荧光粉制备了395nm近紫外芯片基和460 nm蓝光芯片基发光二极管,并测试了它们的发光性能,表明高温相Ca2.99Eu0.01SiO4Cl2荧光粉适合于用作白光LED的红黄色组分。  相似文献   

19.
 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经过多次表面裂解-浸渍循环制备SiC/Al2O3-PCS陶瓷梯度复合材料.DTA-TG分析研究表明,裂解面抗高温氧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显微红外及SEM扫描分析表明裂解表面内聚碳硅烷陶瓷先驱体全部转化为SiC,从裂解面向聚合物层的过渡为连续过渡,没有明显的界面.随着离裂解面的距离增加,Si-H键红外吸收强度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室温高能同步辐射X光能量散射方法研究了Zr41Ti14Cu12.5Ni10Be22.5大块金属玻璃0~24 GPa的压缩行为. 研究表明, 该非晶在这一压力范围内, 出现了压力诱发的结构弛豫. 低于8 GPa, 过剩的自由体积的存在, 导致快速结构弛豫, 随着压力逐渐升高, 结构弛豫引起非晶的结构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