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采用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锌-二氧化锰干电池电液中痕量铅的各项实验条件,提出孙加入任何试剂,直接利用电液中的ZnCl2-NH4Cl作为支持电解质,可得Pb^2+的微分脉冲极谱图,在此底液中,Pb^2+还原的峰电位为一-0.45V(相对于AgCl电极,实验值),峰电流ip与Pb^2+浓度Cpb^2+在0-2.0μh/ml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2.
黄酒中微量铜,锌的电位溶出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H3-NH4Cl(pH9.2及pH5.6)底液中,采用玻碳电极镀汞膜作工作电极,经阴极电解富集后,铜(Ⅱ)在-0.48V(vs.SCE),锌(Ⅱ)在-1.08V左右呈现良好的氧化溶出峰.峰高对浓度的线性范围:铜为0.1~2.5μg/20mL,锌为0.2~4.6μg/20mL.用该方法直接测定了黄酒中的微量铜和锌.  相似文献   

3.
基于Ca^2+、Mg^2-与偶氮胂III的络合作用,建立了二的光度测定方法。Ca^2+、Mg2+分别在0~1.2mg/L、0~0.64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已用于清洁水样中Ca^2+、Mg2+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新试剂N-邻甲苯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分析性能的研究,发现其在氨水介质中可和Cu^2+、Hg^2+发生特征性反应。通过寻找适宜的反应条件,确立了Cu^2+和Hg^2+的鉴定方法。该方法用于合成样品和标准试样的分析,均获得满意的结果。因此,该试剂可作为Cu^2+的新鉴定试剂(检出限量为0.015μg),最低浓度为0.5μg/ml)和Hg^2+的新鉴定试剂检出限量为0.075μg。  相似文献   

5.
以碳纤维束为工作电极,铂丝为辅助电极,银丝作为参比电极,制作组合式微型三电极体系和微型电解池,并应用于测定微升级试液,采用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测定血清及汗液中的铜,其电积电压为-0.5V,电积时间2min,扫描电位0.0-0.5V,扫描速度200mV.S^-1,工作底液为0.10mol.L^-1的HCl溶液。铜的溶出峰电流ip与铜离子的浓度C在0.05-1.50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  相似文献   

6.
用新试剂N-辛在-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OPT)鉴定铜,检出限量m=0.012μg,最低浓度c=0.4μg/ml,40多种常见离子均不干扰,用于多种试样鉴定Cu^2+,均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次黄嘌呤在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以1.96×10^-3 ̄4×10^-4mol·L^-1NaOH作支持电解质时,在-0.25 ̄-0.40V的电位范围内有一灵敏的阴极峰,它是吸附于铜电极表面的Hxa与Cu^+络合物的溶出伏安峰,在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峰高与Hxa的浓度在1.46×10^-6 ̄2×10^-3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5.6×10^-8mol·L^-  相似文献   

8.
蛇床幼茎外植体在MS+2,4-D2mg/l+KT0.2mg/l培养基上形成淡黄绿色松软状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转入培养基MS+NAA0.2mg/l+2T0.8ng/l以后分化出不定芽,在1/2MS+IAA2mg/l培养基中可产生不定根,进而发育成为完整植株。愈伤组织在MS+2,4-D0.2mg/l+ZTZT0.4mg/l培养基中继代3~4次以后,再转入MS+NAA0.2mg/l+ZT0.8ml/l培养基中继代1~2次,形成了大量胚状体。胚状体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最终发育成再生植株。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这两种形态发生方式在发生顺序、形态特征和所需激素条件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Zn(Ⅱ)一SCN一RhB一PVA高灵敏显色反应体系。表现摩尔吸光系数L6×106L·mol-咐·cm-1。锌含量在0.0~1.0u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测定了食品中总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用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修饰铅笔芯电极研究锌的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特性。测得锌在PAN修饰的铅笔芯电极(PCPE)上,于-0.92V处有良好的溶出峰。峰电流ip与锌离子浓度在4.0×10-7~4.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以测定植物中的微量锌,与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并初步探讨了该修饰电极对锌的富集和溶出机理  相似文献   

11.
用静态法和选择提取法研究重金属元素铜、镉在石灰性土壤及其不同组分上的吸着。吸着条件为:PH=7.8±0.2,T=293K,离子强度为0.01mol/L CaCl_2。研究表明,铜和镉在土壤上的吸附并不是离子交换机理,而是符合Langmuir吸附机理,该法的特点是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2.
Ce~(3+)和Tb~(3+)掺杂的BaO-La_2O_3-B_2O_3-SiO_2玻璃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传统熔体冷却技术制备Ce~(3+)和Tb~(3+)掺杂的BaO-La_2O~3-B_2O_3-SiO_2玻璃,并测试样品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由于Ce~(3+)在5d-4f轨道之间的电子跃迁,基础玻璃掺Ce~(3+)后吸收截止边明显红移;掺Ce~(3+)的BaO-La_2O_3-B_2O_3-SiO_2玻璃的荧光发射光谱为峰值位于410 nm附近的宽带,对应于Ce~(3+)的5d-4f跃迁;由于SiO~2比B_2O_3的光碱度大,玻璃的荧光发射波长,体现出随硼硅比的降低而略有红移;还原性气氛有利十提高玻璃中Ce~(3+)的含量,从而增强发光强度;对Ce~(3+)和Tb~(3+)共掺玻璃,Ce~(3+)和Tb~(3+)在波长200-311 nm间有激发带重叠,因存在竞争吸收,导致以此区间波长激发时Tb~(3+)的发光有所减弱;Ce~(3+)和Tb~(3+)在311-444 nm间也有激发带(或激发带与发射带)部分重叠,因Ce~(3+)和Tb~(3+)之间存在的辐射和无辐射能量传递导致Ce~(3+)强烈敏化Tb~(3+)的发光.  相似文献   

13.
镉、锌及其相互作用对小麦种子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小麦种子根为材料,研究了Cd~(2+)、Zn~(2+)及其相互作用对其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05ppmCd~(2+)和0.5ppm,5ppmzn~(2+)对小麦种子根的生长发育及生理活动有促进作用,而当[Cd~(2+)]>0.5ppm,[Zn~(2+)]>5ppm对其生长发育及生理活动具有抑制作用,Cd~(2+)和Zn~(2+)之间的关系不仅与二者的绝对浓度有关,而且还与[Zn~(2+)/[Cd~(2+)]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群论基础,对Cr2+:ZnSe晶体中Cr2+(3d4)的d轨道在正四面体晶体场(Td点群)中的能级分裂进行了分析,考虑到静态Jahn-Teller效应,已经分裂的d轨道将进一步分裂。首先利用群论,将Td点群中以五个d轨道为基函数的五维可约表示向不可约表示约化,得到d轨道在正四面体场中的能级分裂;由于Jahn-Teller效应,造成正四面体配位场向四方配位场畸变,使原来的Td点群向D2d点群过渡,造成d轨道进一步分裂,分别以分裂后的d轨道为基函数的可约表示向D2d点群的不可约表示约化,就可以得到进一步分裂后的轨道能级。  相似文献   

15.
16.
Al~(3+)对离体玉米叶片具有毒害作用,表现在使叶片保护酶 SOD、 POD、 CAT活性降低,蛋白质降解加速,叶绿素结合强度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 MDA及相对电导率增加。而 Ca~(2+)对 Al~(3+)毒有缓解效应。在 MDA、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等指标上,表现出加入少量 Ca~(2+)的保护效应大于 Al~(3+)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光谱和EPR数据出发,用完全对角化方法确定了ZnF2:Ni^2+晶体中的Ni^2+-F^-键长与键角,证实了ZnF2:Ni^2+晶体的局域结构畸变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ZnF2:Ni^2+晶体与ZnF2基晶的结构参数对比,发现掺杂Ni^2+离子的ZnF2晶体分别产生了沿C2轴的伸长畸变和在xy平面的压缩畸变;光谱和EPR参量计算的理论值与实验值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U群方法计算了Sm~(2+)离子的激发态4f~5n′l′的主要谱项能级,给出了以Slater积分为参数的表达式。并顾及自旋-轨道耦合,按Russell-Saunders近似计算了相应能级的耦合参数λ。  相似文献   

19.
实验发现:铜离子Cu2+明显增强了Luminol-NaOH和Luminol-Ca(OH)2两种水溶液的声致荧光强度,并使它们的最大声致荧光峰分别发生了6nm和9nm的红移现象.但这种离子对Luminol-Na2CO3水溶液的影响与上述相反,并对应发生了5nm的篮移现象.然而,Cu2+对这3种溶液的声致荧光的发射波长均不构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用细菌总数计数和琼脂扩散抑菌圈测量研究了Hg2+与有效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1)贴片Hg2+的浓度与正常增菌培养后的有效微生物的抑菌圈有稳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说明Hg2+对有效微生物有明确的毒性作用;(2)贴片Hg2+的浓度与经1.25mg/L和2.5mg/L的Hg2+驯化后的有效微生物的抑菌圈的剂量反应关系下移(右移),说明低浓度Hg2+可以驯化有效微生物;(3)在5mg/LHg2+溶液中培养的有效微生物的细菌总数基本不增加,但在2.5mg/L和1.25mg/L的Hg2+溶液中培养的有效微生物分别滞后8d和2d达到正常增菌培养的有效微生物的细菌总数,说明有效微生物能较长时间耐受5mg/L浓度的Hg2+,能迅速适应<1.25mg/L的Hg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