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沈阳是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具有发展工业经济优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沈阳工业竞争力大大下降,发展工业经济的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本文利用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基本分析指标,对比沈阳以及同级城市工业产业总体竞争力的基本情况,分析沈阳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基本特征,阐述了工业产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提高沈阳工业竞争力与发展“混合”工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迎来了一个契机。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充分利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大力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外开放水平,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进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从而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3.
本文纵向回顾了工业设计与产业经济的发展演变历史,揭示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不可分离的关系;横向阐述了工业设计竞争力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竞争力,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意产业已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以来,内蒙古经济的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居于全国前列,人均GDP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出现了与可持续发展不和谐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内蒙古工业经济的增长特点,研究了目前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内蒙古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支柱产业、建立生态经济利益补偿机制、建立有效利用资源的新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于海彬 《科技信息》2009,(23):I0391-I0391
工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破解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必然选择。本文就如何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提高综合竞争力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河南国有工业结构评价及其主导产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shift-share分析法对河南国有工业的结构与竞争力进行了时间趋势分析,认为河南国有工业的行业结构分布不尽合理,应尽快予以调整;但河南国有工业的竞争力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或者说其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分析了哪些行业造成了河南国有工业的上述特征,并结合国有工业的社会经济职能、河南资源条件和区域工业化阶段,采用结构优势、竞争优势、规模优势、增长优势四个指标,筛选出1  相似文献   

7.
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是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工业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工业发展了,才能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广大基层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建设得更加美好。本文认为要提高县域工业企业竞争力,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企业和产品,使之成为支撑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脊梁,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工业经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先导产业,也就是高新技术产业:二是支持产业,也就是经济总量比较大的传统产业;三是都市产业,也就是为城市市民服务的消费品产业。增创杭州巾的工业新优势,以上三个方面都应有所作为,而主要的一点是将技术创新引入工业经济的主要的产业领域。根据市委、市府提出的到201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和“科教兴市”的战略部署,设想杭州市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1、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定位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全面结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基本特征,特别分析了江浙沪三地工业结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工业结构并不十分合理,上海产业竞争力薄弱,而江苏产业竞争力较强。最后根据长三角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业结构及空间布局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利娟 《甘肃科技》2021,37(20):109-113
工业是黄河流域多数经济体的支柱产业,对工业竞争力的研究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众多,在产业竞争力波特钻石模型基础上,结合济源工业发展实际构建了 6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采用灰色关联法对济源工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济源工业与政府财政收入关联度高,但整体的创新能力较低、研发投入不足.提出济源工业要紧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机遇,协调发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集群化,合理构建产业布局,以创新驱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在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价值链体系中,以寻求比较优势为目标的传统竞争战略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产生了严重的削弱作用。研究表明,为获得可持续竞争力,我国制造业竞争战略的重点应聚焦如何建立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和控制地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偏离—份额法用结构偏离份额和竞争力份额来说明西部产业结构水平和区位优势,比较西部开发前后前后十年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结论显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及产业竞争力内部差异与区域差异明显,增长型产业比重不大,但因自身资源优势及政策倾斜,区位优势还较明显,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竞争力提高程度不够。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进一步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扩大增进型产业比例,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西部增长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与武汉城市圈特色产业的空间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形态转型,区域竞争加剧、地区合作需求上升,基于创新的特色产业发展将主导区域竞争格局.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创新和空间基础.以钢铁及新材料等8个特色产业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网络兼容的空间组织系统,能够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从而加速区域发展、提升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物流业不仅涉及领域较广、吸纳就业人数众多,而且具有促进生产、拉动消费等功能,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重要产业部门.大力发展物流业,既是东北三省物流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产业计划.基于东北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基础和《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2015)》,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物流需求、物流供给、物流环境3个一级指标及其20个二级指标测评东北地区四大中心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结果显示:长春、哈尔滨在第一主成分排名中靠后,沈阳、哈尔滨在第二主成分排名中居前,综合测评的排名顺序为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发挥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是一种提升目的地竞争力的新的战略模式.论文分析了山东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条件,从旅游产业集聚度、旅游产业联系、旅游业发展规模三个方面对山东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评价.认为山东省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良好,区域内存在着旅游产业高度集聚的现象,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产业集聚的效应还不十分强大,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升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的区域产业效率评价——以西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效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是区域产业内部协调性和外部竞争性的表现。文章以西藏为例,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各产业部门的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进行实证分析,动态揭示西藏产业结构合理程度和产业竞争力强弱性。研究表明:西藏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结构亟需优化;建筑业竞争优势大于工汪,第二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好,产业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流通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建立一套流通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沈阳市流通业综合竞争力,分析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改进措施: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等措施来培育沈阳市流通业有效竞争市场模式,增强流通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空产业竞争力: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提升航空产业竞争力是促进我国航空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我国航空产业国际竞争地位的关键和必由之路。文章基于钻石模型对我国航空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稀土产业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稀土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实现内蒙古稀土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必须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大力进行资源整合,不断延伸优化产业链,逐步扩大集群的开放性,推动集群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从而提升内蒙古稀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日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本文从基础竞争力、显性竞争力和隐性竞争力3个层面,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西省为例,利用各项评价指标2013—2015年的面板数据,对江西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提供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