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灵芝属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灵芝属传统分类方法都以灵芝的外部形态及担孢子的特征为主,根据形态解剖学差异而建立的,至今仍在分类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形态学特征是细胞的基因型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的差异常导致分类结果与系统进化的不一致性,因此寻找不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客观分类指标,开发利用新的、稳定的分子标记已经成为传统分类研究的重要的补充内容.目前,人们正在从蛋白质和核酸水平来研究灵芝的分子系统学,尤其是在核酸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对核糖体RNA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它不仅具有辨别科或属的专一功能,而且有助于种间的区别.另外,Mn-SOD基因核苷酸序列可同时作为不同分类层次的分类指标,即灵芝属与非灵芝属间、灵芝属内异种间与灵芝属同种但不同品系分类的指标.本文从灵芝属传统学分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灵芝属现代生物技术分类方法及其灵芝属分子系统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前景3个方面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蓝藻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包括①目前用于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因种类以及这些基因进化的结构规律,PCIGS,16SrRNA和ISR序列分析在蓝藻系统发育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结果;②用于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方法及其应用;③有毒微囊藻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石斑鱼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其种类繁多,大部分营定居性生活.由于种间缺乏明显的外部形态区别特征.石斑鱼的分类一直是鱼类系统分类学中的一个难题,存在着很多争议和混淆.通过DNA序列分析在分子水平重建物种的系统进化关系是当前系统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是传统系统学研究的重要补充和佐证.本文简要综述了石斑鱼类传统分类研究状况、存在问题及当前石斑鱼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并对石斑鱼类的系统学研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石斑鱼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其种类繁多,大部分营定居性生活.由于种间缺乏明显的外部形态区别特征,石斑鱼的分类一直是鱼类系统分类学中的一个难题,存在着很多争议和混淆.通过DNA序列分析在分子水平重建物种的系统进化关系是当前系统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是传统系统学研究的重要补充和佐证.本文简要综述了石斑鱼类传统分类研究状况、存在问题及当前石斑鱼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并对石斑鱼类的系统学研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海龙虾属8种龙虾COI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沿海分布8种龙虾属的龙虾,为了研究其系统发育和筛选分类DNA条形码,对线粒体COI 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用MEGA4.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 NJ) 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获得大小为731 bp, GC含量在40.2%~44.5%之间COI基因片段。8种龙虾种内变异较小,遗传距离范围0.00~0.057, 平均0.016;种间遗传距离较大,介于0.124~0.228之间, 平均遗传距离为0.185,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相差约10倍。NJ树和MP树都支持8种龙虾分成2支:密毛龙虾、长足龙虾和日本龙虾为一支,中国龙虾、杂色龙虾、黄斑龙虾、锦绣龙虾和波纹龙虾等5种龙虾为另一支。表明COI 基因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进行龙虾属的分类鉴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RFLP ,RAPD ,AFLP和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葡萄属植物上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丁香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解剖学方法对丁香属8种植物的叶片解剖特征做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8种丁香的叶片结构相似,均为背腹型叶,表皮由单层细胞构成;叶片的主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发达程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胞间隙大小均表现出种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用于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因片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峰 《山东科学》2004,17(1):55-58
本文简要介绍了用于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各种基因片断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克隆测序的方法,测定8种蜘蛛抱蛋属植物的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加上1种从GenBank查得的ITS序列,经对位排列后有218个位点是变化的,其中91个位点对于简约分析是有效的信息位点.序列GC的含量相对较高,GC的含量在66.1%~75.4%之间,使得蜘蛛抱蛋属植物的ITS区序列的测定存在一定困难.对于蜘蛛抱蛋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ITS区是一段很有价值的DNA片段。  相似文献   

10.
对弓背蚁属12种昆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测定.获得了长度为487 bp的序列片段.基于Cytb基因序列数据,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相似法(ML)分析其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弓背蚁属12种蚂蚁分成4支:第一个支系包括杂色弓背蚁C.variegates、拟光腹弓背蚁C.pseudoirritans、黄斑弓背蚁C.albosparsus和弓背蚁C.sp1;第二个支系由尼科巴弓背蚁C.nicobarensis、弓背蚁C.sp2和日本弓背蚁C.japonicus组成;第三个支系包含哀弓背蚁C.dolendus、少毛弓背蚁C.spanis与平和弓背蚁C.mitis;第四个支系由弓背蚁C.sp和浅毛弓背蚁C.albivillosus组成,属内种间的分类关系明确.遗传距离的分子数据支持将未定种弓背蚁C.sp定为弓背蚁属的新种.  相似文献   

11.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s)、噬菌体P1衍生的人工染色体(BACs)和酵母人工染色体(YAC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DNA克隆新技术。着重介绍了YACs作为转移大分子外源DNA的载体,在生物基因组分析,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表达与调控、定位与分离以及遗传病的基固治疗等研究领域的应用。比较了BACs、PACs和YACs的主要特点。对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的研究情况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电解质水溶液性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电解质水溶液的理论模拟和相平衡与相图的实验研究两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总体而言,电解质水溶液的实验研究主要限于五元或五元以下(少数涉及六元)体系的研究;理论模拟则朝着经验模型和统计力学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力图解决多相、多组份、高浓度、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电解质水溶液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缪勤  朱骞 《实验动物科学》2007,24(2):49-51,74
嗅觉在动物的生命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许多动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它们的嗅觉协助活动、获得食物、辨别敌人和其他危险。嗅觉在配偶的选择、母子识别及群体之间的信号交流中发挥着作用[1,2]。然而,气体是怎样通过鼻子传递到脑呢?机体又如何辨别不同的气味呢?大量的研究发现,这个过程是通过结合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OR)而起作用的。Lancet等研究表明,OR基因的缺失能引起特异性的嗅觉分辨力下降或缺失[3]。1 OR基因的分布、信号途径及其功能嗅觉受体基因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1991年Buck和Axel首次在褐家鼠(Rattusnorvegi…  相似文献   

14.
Rho蛋白调控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ho蛋白作为信号通路重要的开关分子,在所有的真核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因而对Rho蛋白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就极为重要.从Rho蛋白的结构、功能、调节Rho蛋白鸟苷酸结合形式的蛋白以及Rho蛋白已知效应物等方面总结了Rho蛋白调控分子机理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disease,ICVD)占脑血管病的80%~85%,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研究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探讨其发病机制、开发新药、开拓治疗新途径已经成为热门课题,制作最接近人类卒中的理想动物模型一直是其研究的基础。在众多动物中,啮齿类动物因其价格便宜、来源充足、制作模型方法简单、存活率高、脑血管解剖和生理接近于人类,故被广泛用作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1]。现将常见的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情况概述如下。1全脑缺血模型应用最为普遍的啮齿动物主要是大鼠和沙…  相似文献   

16.
暴马丁香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var. mandshurica)子房2室,每室2个倒生胚珠,中轴胎座,具单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大孢子呈直线形排列,其中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备继续发育的功能,胚囊发育为蓼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线粒体ND5基因的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D5基因位于mtDNA上,其进化速率较快,是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理想的分子标记之一.目前,已经利用该基因从各个分类水平对昆虫系统发育关系、物种形成与分化、种群遗传与变异及生物地理等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对ND5基因的分子特点及其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苜蓿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遗传转化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植物,使其获得新的性状.传统的育种方法进展缓慢,周期长,而且短期内性状表现不明显.转基因技术比传统的育种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定向培育植物新品种,获得的新性状比较明显.因此,它已成为植物育种研究领域热点.目前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法包括农杆菌介导,基因枪直接转化等方法,但农杆菌介导法由于外源基因整合的拷贝数少,重排程度低,转化效率高,是最常用的苜蓿遗传转化法.现在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已获得了抗逆,抗除草剂和品质改良等新性状转基因苜蓿,为苜蓿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华北紫丁香鲜花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有关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成果的分析,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六个方面论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了评述,结果表明,国内的研究体系还不够全面与系统,综合研究成功的案例尚不多见;在土地利用变化系统模型方面建树不大;有关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今后的研究应结合遥感、GIS技术与数理手段,寻求方法突破,全面、系统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体制响应-土地利用”反馈环,形成完整而系统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