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点子     
雨萌 《创新科技》2005,(1):38-38
介西是美国的一位年轻的妈妈。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她要出门办事,但怀里不得不抱上自己心爱的小宝宝。舔犊情深,她生怕小宝宝晒得难受,于是准备一手抱孩子,一手打遮阳伞。但是,这样一来把自己的双手都占住了,再也不好携带其他东西了。为了腾出手来提点东西,她只得放弃打伞的计划,改为戴遮阳帽。她试着把帽子戴在怀里的婴儿头上,当妈妈的只好自己硬着头皮挨晒。  相似文献   

2.
江意 《世界博览》2016,(5):62-63
正食物和爱总是息息相关,放下餐桌,爱就开始上场了,但是怎样让孩子吃得更健康是每一位家长需要学习的重要课程。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吃更多的蔬菜,好消息来了,美食作家比·威尔逊带来了福音,她说,父母们比他们自己想象的,更有能力改变孩子的口味。第一口非常重要在她的新书《第一口》中威尔逊描述了遗传学,文化,记忆和早期喂养方式如何影响了孩子的饮食偏好。她说,孩子的味觉在他们出生前就形成了。这一结论对于那些想让自己的孩子吃得更健康的父母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3.
追求忘我     
不要把自己当做鼠,否则肯定被猫吃。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  相似文献   

4.
新发现     
石敦奇 《少儿科技》2010,(12):13-13
草地上,住着灰兔妈妈和她的四个孩子。灰兔妈妈常常教育孩子们,从小就要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发现新情况,就开动脑筋分析,看看会不会对自己有危险。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2016,(3)
正为什么鸟妈妈产卵后却不自己孵化和养育呢?这些"狠心"鸟妈妈的孩子又是如何长大的呢?是谁代替了鸟妈妈?她为什么愿意养育"别人的"孩子呢?她自己的孩子又是如何孵化及长大的呢?近期,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鸟类研究组的研究人员在观察东亚本土种丝光椋(音:liáng)鸟的繁殖发育行为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个体会悄悄地把自己的卵产在其他丝光椋鸟的巢中,由巢主代为孵化和抚养自己的孩子。丝光椋鸟为什么不亲自抚养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贺梦禹 《世界博览》2012,(17):66-67
正花几万块送孩子到国外参加夏令营值不值?要想让孩子在外国夏令营学到东西,对当地语言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还是得参加"暑期学校",或采取寄宿家庭的方式。王越开学就是初一的学生了,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她有很多事情要忙:预习初中的课程、学英语、钢琴、素描,不过在她看来,自己的同学们更忙,除了要做她的这些"功课",还要去美国参加夏令营,一去至少半个月。每逢暑假,家长们就不免为了如何让孩子有一个充实的暑假而伤脑筋。除了给他们安排各种暑期班,"国际夏令营"这种早些年还属于新鲜事物的选择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家长们所青睐。天才之旅国际夏令营还有个浪漫的名字:游学。这两个字一方面非常符合时下正流行的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则反映了这种夏令营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正法国妈妈认为对家庭应尽的责任是投入足够的时间去经营婚姻,而不是让自己因为孩子而不堪重负。作者兼编辑凯瑟琳·克劳福德是位两个孩子的妈妈,住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她经常出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及福斯国际电视网节目中,探讨如何在工作与育儿间取得平衡。有一次她与一群法国女人聊天,谈论到母乳喂养,当她问这些法国妈妈喂奶喂到孩子多大时,她们流露出非常奇怪的表  相似文献   

8.
找春天     
春天来了, 我想找她玩。 可是, 她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要和我玩捉迷藏。  相似文献   

9.
正高龄妈妈有足够的精力带孩子。她们不会因为青春的放纵而常常宿醉。她们的手机上只下载了三个应用。霍莉·芬是在硅谷工作的演讲稿撰写人和专栏作家,在她抱着自己4个月大的孩子在街上走的时候,一位女士在路边拦住她问。"这是你的孩子吗?"霍莉说是的,"真的吗?"她又回问道。"因为我以为你可能是祖母。"她接着又问了一次  相似文献   

10.
龚玲 《科技信息》2011,(10):355-355,353
一位单亲妈妈,面对14岁的儿子,越来越不听自己的话,处处与自己过不去,成绩也持续下降,因此感到很困惑和焦虑,她认为与孩子无法沟通,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而来咨询。通过系统规范的心理咨询,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教育和沟通技巧方面的问题,找到了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策略,提升了教育艺术水平,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正拉罗洛娜相当于一个现代的神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自19世纪后期以来一直被用来反映和评论墨西哥的社会政治。1986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市,一个名叫胡安娜的墨西哥女人把她的七个孩子扔进了的布法罗河,想淹死他们。胡安娜本人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她试图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和孩子的痛苦,结果造成两个孩子死亡。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胡安娜宣称她是  相似文献   

12.
铅笔盒     
汉克是位心理医师。一天下午,有位陌生女士打电话给他,说自己快死了,想咨询汉克是否要将这悲伤的消息告诉她7岁的儿子。汉克当即邀请这位女士参加当晚的一个讲座,因为那晚他正要讲述孩子如何面对死亡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老麻雀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终于飞了回来。嘴里的一粒粮食啪地掉在地上,她再也没力量站起来了。皱纹交错的脸上挂满了苍白的老泪。很想再抚摸一下自己的孩子,双翅怎么也抬不起来。望着羽毛尚未丰满的孩子,她怎么也放心不下。她不忍心也不敢就这样合拢双眼一走了之,她深知世间的险恶。有很多话必须给孩子交待清楚,否则,她死不瞑目。小麻雀惊慌万分地望着躺在地上的老母亲,手足无措,急得哇哇大哭。“孩子,听妈的话……别哭……听妈给你说……”小麻雀一边抽泣一边擦眼泪,听着老麻雀上气不接下气的艰难诉说。“这是老祖先们的规定……在我走之…  相似文献   

14.
正她对儿童的独特视角以及该如何为他们写作的独特想法,使她的书与当今的世界息息相关,甚至现在比以往更有阅读的必要。童书不仅仅是娱乐。还反映了一个社会如何看待自己和它的儿童。通过塑造孩子们的态度和愿望,童书帮助塑造了孩子长大后所要继承的世界。芭芭拉·库尼(Barbara Cooney)的书就是这样,这位美  相似文献   

15.
做事磨蹭、拖拉是许多孩子经常犯的毛病。现实生活中,早晨一起床,你叫孩子刷牙,他会说等会儿;你叫孩子赶紧吃早饭,他却要先摆弄一会玩具;你在那叫破嗓子说要迟到了,可是孩子却依然根本不当一回事。许多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但常常无计可施……如何让你的孩子改掉做事磨蹭、拖拉的毛病呢?方法有许多,下面介绍几种如何巧用比赛的方法帮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让孩子自己与自己比赛在确定好了要让孩子改掉的某一个磨蹭毛病后,家长可以帮孩子设计一张自己与自己"比赛"的成绩表。首先记录下孩子做这件事的最初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这件事的时间,过几天总结一次。如果孩子做的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其表扬和奖励,如果孩子没有进步反而有退步,就要询问孩子具体的原因,如属孩子自己努力不够应当明确地向其指出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眼睛     
我最好的朋友是詹尼弗。詹尼弗是那种完美无缺的朋友。她有趣、友好、慷慨、甜美、可爱、富于同情心、天资聪慧,而且她还有一种没人能够夺走的勇气。詹尼弗天生有视力障碍。正常情况下,角膜要盖住眼睛,使人能看清东西,但是詹尼弗的角膜模糊不清,她看不清东西。更糟糕的是,她的听力也不太好,所以她需要戴助听器。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止她努力学习,取得成功。詹尼弗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眼睛有问题,但其他孩子知道她有问题,并拿她开玩笑。他们冲她扔石头,侮辱她,叫她“歪眼”。孩子们都是单纯的、无心的,令我伤心的是二年级之前我…  相似文献   

17.
正她并没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相反很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论语言还是态度都非常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我从没看过她强逼女儿做自己不情愿的事。在加拿大生活了一二十年,从东岸辗转到西岸,结识了不少当地人,发现原来在这个移民国家里严格意义上说,根本没有什么纯粹地道的"当地人",大家不是移民就是移民后代。碧岭女士是第三代移民,家族两边的祖父在印度就认识,将近一个世纪前还是少年人时就相约来到加拿大谋生,后来回  相似文献   

18.
【案例】她从小在学习数学上就有困难,尽管成绩一直不错。得到的总是“这孩子不聪明,就是学习努力”。久而久之,她也默认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五百年前我做了一件错事,很多人很多神仙都说我做的那件事情是一件错事,虽然我自己并不那么觉得但事实上不管我是否承认自己是否做了一件错事,我还是受到了惩罚,我被压在了一个叫五行山的脚下。佛祖的力量强大的可怕,在这样的力量面前我认输。于是我在五行山下心甘情愿地过了很多个春秋冬夏,一直到她的出现。那天她穿一件淡蓝色的碎花裙子,我一下就看得出她是龙宫里的孩子,因为只有龙宫里的孩子才会穿这样的衣服。她好象对我很好奇,还有一点点恐惧。所以她  相似文献   

20.
有空吗?     
一位母亲刚读完一本教导人如何养育子女的书……想到自己身为母亲,实在有些疏忽的地方。基于这种自责,她到楼上找她的儿子,走到房门外面,她所听见的是震耳欲聋的鼓声。她心里有话要对儿子说。可是在敲了门之后,她又畏缩起来。“有空吗?”她问。儿子出来开门,“妈妈,你知道我随时有时间给你。”儿子说。“孩子,你知道,我……真的很喜欢你打鼓的样子。”他说:“真的?好,多谢,妈!”说完了话,她开始下楼。走到一半,她才明白自己没有说完想说的话,于是回头上楼,再次敲门,“还是我!你还有些时间吗?”她说。他说:“妈,我早说过了,我总有时间给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