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坤标 《科技信息》2013,(6):463-464
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会对附近建筑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当建筑物距离基坑边缘近,基坑深度大,土层工程性质差,建筑物自身稳定性差时,往往很难控制建筑物的沉降,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土体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技术可以在基坑与建筑物之间的地层形成一道幕墙,减少了基坑开挖施工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本文以天津地铁某车站基坑开挖施工为例,对该项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其可行性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盾构法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安全、进度快等特点,已成为城市地铁隧道施工方法的首选.但周边建筑的存在,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要严格控制.本文针对盾构法隧道开挖过程中对施工区域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手段,对某在建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盾构法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与距离和建筑物自重有关.文中分析盾构法隧道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对地铁施工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余鹏  于伟 《科技信息》2012,(14):381-382
随着我国大量地铁隧道的建设,频繁出现了地铁施工穿越各种建筑物现象,新建的地下隧道的施工不可避免的对周围地层产生扰动,使地层和地表产生变形,必然引起近邻既有结构产生附加内力和变形,要实现施工过程中既有结构的安全,必须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减轻地铁开挖施工对既有结构影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地铁的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的复杂性及地质勘察的局限性,在开挖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大范围的承压水,造成开挖掌子面的突水事故,危及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对承压水及其地层的处理,是保证联络通道开挖及地表建筑物安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在砂性富水地层条件下进行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以杭州地铁5号线江城路站基坑开挖工程为例,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主要是在房屋基础以上的的范围内,超过建筑物基础深度时,继续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不再有明显变化。基坑围护结构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建筑物的沉降控制有利。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建筑密集区深基坑工程和其他类似的地铁车站施工、隧道穿越等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下工程施工,会引起地层移动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沉降和位移,从而影响到隧道和地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营。以某一地铁施工为依托,运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施工进行动态开挖模拟,分析其沉降因素,正确估计特定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面变形沉降,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可信度高。该研究对城市地铁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魏志云 《广东科技》2008,(12):104-106
城市地铁施工大多数位于闹市区,人口、建筑物密集,尤其需要爆破施工的基坑开挖,更要保证周边建筑物等的稳定及安全。通过对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黄沙站主体基坑爆破开挖的研究,从爆破装药量、爆破孔网参数、防护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及实地操作,为城市内、闹市区、施工近危房区等的地表控制爆破提供了可操作性理论及数据。  相似文献   

8.
监测技术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峰 《甘肃科技》2009,25(4):116-117
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主体开挖会对周边建筑物、管线产生一定影响。施工监测可以准确测量出建筑物、管线基础、基坑围护结构变形量,以指导施工,控制基坑变形,避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9.
毕永涛 《科技资讯》2023,(18):156-159
洞桩法施工先期,首先通过竖井横通道开挖,然后在横通道中进行导洞开挖。然而竖井施工对临近建筑物沉降存在一定影响。基于此,该文以沈阳地铁3号线三好街站为工程背景,运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三维模型建立,着重研究分析了建筑物四角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沉降现象,得到基坑附近建筑物的沉降规律,以期为同类基坑开挖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开挖地铁对地表建筑物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地铁开发建设项目,采用ADINA有限元结构分析程序,分析了地铁开挖引起地表变形的特征和规律,得到了地铁及建筑物基础围岩的应力与位移变化规律,探讨了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对工程设计、施工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交叉隧道盾构施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已成为地下工程研究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城市地铁隧道掘进会引起邻近建筑物的变形,甚至造成灾害。随着城市交叉隧道邻近建筑物施工的现象明显增多,如何确保上部建筑物与隧道结构的安全成为施工中的难题。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邻近不同位置建筑物工况下的新建隧道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研究表明,忽略邻近建筑物的存在将低估交叉隧道盾构下穿施工的影响;建筑物与交叉隧道盾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存在一定范围,当新建隧道轴线与建筑物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与隧道外径之比L/D=0~2时,交叉隧道盾构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当L/D=1.5时,建筑物处于危险状态;L/D=0~3时,建筑物的存在会增大新、旧隧道的内力和变形,在该区域以外对隧道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对交叉隧道的安全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特点,结合上海军工路越江隧道工程超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实践,在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探讨复杂环境条件下如何有效控制周边环境变形.现场监测数据表明:盾构推进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导致建筑物沉降不均匀;盾构经过建筑物前后沉降变化明显.实践结果表明:盾构推进施工应对施工参数的匹配进行合理调整,并建立监测信息交流沟通网络以有效控制地面沉降,也可采用地面跟踪注浆加固措施来保护构筑物的稳定.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盾构施工对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市朝阳门护城河老桥和明城墙安全防护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参数,以确保其在地铁一号线盾构施工中的安全,特在该路段建立了建(构)筑物及其周边地表变形监测系统,跟踪测试了朝阳门护城河老桥和明城墙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形特征,并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了各建(构)筑物等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其整体变形状态和沉降的趋势。结果表明:护城河老桥最大累计沉降量为5.1 mm,最大差异沉降量为1.6 mm,最大累计桥拱沉降量为2.4 mm,最大累计桥拱收敛为1.8 mm;朝阳门城墙主体和周边地表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为4.5和5.2 mm;各监测项目最大累计沉降量均在控制值之内;现场无新增裂缝、无凹凸现象,隧道内无渗水情况,表明该路段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无不利突变现象;结合现场监测和巡视情况,可判定盾构机在穿越护城河和城墙期间,对该段建(构)筑物变形影响较小,老桥和明城墙处于安全可控状态。本次监测可为后期地铁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维修管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黄土地层盾构隧道开挖对地表沉降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黄土地层,采用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考虑盾构隧道开挖过程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建立了盾构隧道衬砌与土体相互作用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黄土地层中盾构隧道外径和埋深及其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对地表及相邻建筑物沉降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盾构外径下,地面沉降随隧道埋深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减小趋势;在相同隧道埋深下,地面沉降随盾构外径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大趋势;无论盾构外径如何,隧道顸部及相邻建筑物处的地表沉降值均随隧道和建筑物水平距离与盾构外径比的增大而减小,也随隧道埋深的增大而减小.文中给出了受沉降影响较大的范围,可为地下工程施工时对周边建筑物及地基采取加固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西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盾构法施工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得到推广使用。而盾构掘进过程中近距离下穿(侧穿)建筑物时会引起其周围土层应力、应变、位移等性质的改变,对既有建构筑物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建(构)筑物受土体应力变化影响比较敏感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破坏,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本文根据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地质情况,利用MADIS模拟盾构掘进过程,分析盾构掘进过程中土层的应力和位移变化对车站站房桩基础及盾构管片的应力变化的影响,总结盾构掘进过程中站房桩基础及不同工况下盾构管片的应力变化规律,以便采取相关措施减少盾构掘进过程对既有建(构)筑物基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而城市土地资源有限,使得高层居民住宅建筑变成缓解城市居住压力的有效方法。同时为保障人民的居住及财产安全,对高层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以了解建筑物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恒基住宅楼现状的变形监测及预报分析,介绍了变形监测的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主要采用N2水准仪进行观测,采集变形数据,然后用灰色模型进行沉降分析,得出监测结果及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为类似工程变形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双圆盾构隧道的特点以及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和不同计算方法.测试分析表明:双圆盾构隧道与圆形盾构隧道相比,双圆盾构隧道具有占用地下空间小、隧道断面形式多样化、切削面平衡操作简单、掘削土量少等优点;而隧道几何形状和埋深,土体性质的施工扰动,隧道衬砌的变形,盾构推进的平衡压力、姿态,同步注浆等是影响地表沉降的主要因素;最后得出双圆盾构隧道地表沉降与圆形盾构隧道具有相同的机理,但沉降值较大;双圆盾构隧道地表沉降槽的形态可以用正态函数表示,但最大沉降并不一定产生在隧道中心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整个切桩过程房屋沉降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为今后越来越多的类似工程的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和施工参数调整提供依据,依托郑州地铁5号线隧道工程,对盾构切群桩复合地基全过程中的房屋沉降数据和施工参数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变形控制措施与建议.研究表明,在距离开始切桩位置约3.9倍隧道外径,以及盾尾脱离复合地基加固后约5...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天津地区软土地层隧道盾构区间下穿施工对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的影响,以下穿京沪高铁的天津地铁7号线外院附中站-榆关道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下穿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段区间盾构隧道进行设计,通过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数值分析方法对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施工过程中桥面、桥墩、承台及桥桩位移变化规律特征。总结盾构区间侧穿桥桩施工过程中桥桩附加应力变化规律;揭示了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特大桥施工过程中承台差异沉降及地层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京沪高铁天津南仓特大桥桥桩附加弯矩较小,桥面、承台、桥墩及桥桩沉降最大值均在控制标准值范围以内,桥桩水平位移最大值在控制标准值范围以内,不会对大桥产生破坏影响。可见在软土地区盾构施工对高铁特大桥有一定程度影响,但通过施加工程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对桥的影响程度,保证高铁桥的安全。研究成果可为类型工程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闫潇  杨双锁  姜山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8):7457-7463
太原地铁2号线盾构隧道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方式,盾构区间按照设计需要下穿湖泊穿越富水粉细砂层。为了保证盾构施工安全平稳通过,合理控制土压平衡盾构下穿湖泊的风险源,对风险产生的机理和如何控制风险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盾构穿越富水粉细砂层主要风险:含水地层盾构螺旋机喷涌机理,盾构通过后盾尾空隙沉降较大原因,盾尾密封失效风险。针对风险控制提出包括调整渣土改良参数,优化同步注浆配比,对盾构机尾刷改造等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在富水粉细砂层中掘进,将高分子聚合物浓度创新性地提高到10/1 000,可以有效控制螺旋机喷涌,降低盾构下穿湖泊时湖底坍塌、湖水倒灌风险;通过将第三道盾尾刷由钢丝尾刷改造为钢板尾刷,有效减小了盾尾刷磨损导致盾尾密封失效风险;优化盾构掘进过程中同步注浆浆液的配比,使其凝固时间由6 h变为4 h,有效控制了盾构通过后的盾尾空隙沉降过大风险,最终湖底监测点测得累计沉降25.33 mm,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