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以“义”为核心,围绕义利之辩展开,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苟子在百家争鸣中充分阐释了他们重义轻利,义以为上,以义克利等义利思想。通过分析儒家的义利观,我们看到建立在“义利合一”基础之上的道德回报对于提高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建立道德回报的有效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义利说 ,是先秦儒家“第一义” ,其义利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义、利何者为第一性 ;义利之辨证关系 ;如何运用义利观治国理财。先秦儒家义利思想的形成是以人性论为哲学基础的。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先秦儒家义利思想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 ,认为儒家在义利关系问题上是重义轻利 ,本文通过对孔、孟、董、朱诸子义利观的剖析 ,说明这种观点只是诠释家的结论 ,与“本文”并不符合。为了合理地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必须对此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4.
义利关系与社会财富分配直接相关,在社会生产关系转型时期总是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我国学术界多认为“孔孟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这是对孔孟极大的误解。从孔孟的言论和行动看,他们“重义而不轻利”,“尚义而不排利”。儒家义利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了两次蜕变,这是孔孟义利观被误解的主要原因。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义利观,必须区分儒家义利观的精华和糟粕,批判地继承孔孟义利观中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儒家义利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其“以义制利”、“公利为上”的合理内核,逐步确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以义利同在、以义导利、义利统一、义字当头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型义利观,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斌孙 《科技信息》2008,(23):202-202
在中国近代,传统义利观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严复对传统的“义利”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提出了“开明自营”的思想。本文通过对严复义利观的阐述,来分析其义利观对今天我们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苯、佛二元相融为主要构成元素的藏传佛教文化,是藏族传统社会主导性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是藏族传统社会的主要思想根源以及藏族传统义利文化赖以产生、形成的主导性文化。文章对以这样的主导性文化氛围中产生、形成的藏族传统义利观或义利文化在《格萨尔》中的始终贯穿的根源进行了探讨,并对传统的义利文化在反腐倡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天下为公,以义制利,舍己为义,兴天下利,除天下害的传统文化精神,永远闪耀着正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中义利观是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儒家经典中,就是所谓的“义利之辨”。朱熹视之为“儒者第一义”(《朱文公文集·与延平李先生书》)。 有人认为,先秦儒家义利观就是重义轻利。更有甚者,有人不究全部内涵和精神实质,仅仅抓住重义轻利的抽象概念,并赋予一种狭隘的理解,便笼统否定,大加挞伐。有鉴于此,本文本着求实的精神,对先秦儒家义利观作一历史的考察和辩证的分析,以还其本来面目。 “义”的原意为礼仪的仪,后来假借为适宜、合宜,即人生活动,人际关系中的应当和准则。先秦儒家所说的“义”,一般是指道德上的应当、应该。“义者,宜也”(《中庸》)。义在与私利相对时,意谓国家、天下之大利,也称作“公义”。“利”的本意为锋利,后引申为利益、好处、财利。先秦儒家所说的“利”,一般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物质利益和功利,有时是专指个人的私利。所谓义利观,就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关系问题的认识或看法。综观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关于义利观的经典论述,我们不难看到,先秦儒家的义利观有着丰富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其主要观点是:  相似文献   

9.
靳楠 《科技信息》2012,(30):223+225-223,225
先秦儒家、法家作为诸子百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学派,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源远流长。义利之辩自古有之,而先秦儒、法是源头,对后世义利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义利观的问题上,在两家都认为"利欲之心"是"人之本性"的基础上,又有不同的侧重点,进一步比较分析、挖掘借鉴其丰富的义利观内涵,对构建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观,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对义利问题的看法主要有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以义为重”论;以管仲、商鞅为代表的“以利为重”论。“重义轻利”或“重利轻义”,都是价值取向的失衡,阻碍社会进步。同时也有一些思想家如墨子、荀子等主张义利统一,提出“义利并重”论。历史发展到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义利观,选择义利统一的价值取向,将成为当今中国人要逐步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煤矿安全投入与安全绩效的关系问题,采用系统动力学进行煤矿安全投入与安全绩效的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初期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投入对各因素的安全水平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从长期来看,增加安全投入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绩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煤矿企业初期安全水平高低影响煤矿达成期望安全绩效的快慢;人为因素水平和管理因素水平与煤矿安全绩效呈正相关性。该成果为煤矿安全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经济合理的露天矿备采煤量留设位置和保有期,运用露天开采基本原理与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新时期露天煤矿的发展变化特点及其对备采煤量留设位置和保有期的影响;以经济效益最优为判断准则,研究复合煤层露天矿备采煤量留设位置与内排运距的关系,建立备采煤量留设位置优化模型;研究季节性剥离露天矿备采煤量保有期与剥离成本、运输成本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关系,建立备采煤量保有期优化模型。以内蒙古东部地区某露天矿为研究实例,确定了该矿经济合理的备采煤量保有期为6.5个月,备采煤量应全部留在1号煤层。研究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可用于指导露天矿生产,有效降低剥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安全监管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单一煤矿群体安全生产行为博弈模型和非对称煤矿安全监察博弈模型,通过复制动态方程的动态趋势和稳定性分析对煤矿安全监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降低煤矿安全生产成本,降低监察成本和提高监察效率,提高惩罚力度等都将使煤矿安全监管博弈向着良好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4.
李文元 《太原科技》2011,(11):67-68
结合实际阐述了加强技术管理与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说明了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证,加大科技人员的培养,采取各种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发挥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煤矿安全人为事故预防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为因素是导致中国各类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对煤矿从业人员实验基础上建立了以能力与非能力因素为基本内容的人为事故预防指标体系,并对这一技术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进行了实践验证。提供了煤矿从业人员人为事故预防技术指标与方法,包括能力测验、兴趣测验和人格测验3者组合而成的共性指标与涉及机械和空间能力、感知运动能力等专业指标的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输煤与输电环境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铁路、公路、海运运输和通过电力网络输电是煤炭转化为清洁电能的两种主要方式。输煤与输电两种不同能源运输方式对环境污染产生不同的影响。考虑量化输煤与输电的环境价值,首先对输煤与输电环境污染分析,建立了输煤方式和输电方式污染物排放量计量模型;然后根据防护费用等来间接评估污染物的环境价值,构建了较完整的输煤与输电环境效益模型;最后以某条特高压输电工程为例,对该工程环境效益进行评估,具体量化了输煤与输电环境效益模型之间的关系,为计算输煤与输电环境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遗传规划在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预测对于矿井设计和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影响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各因素之间关系不明确,而遗传规划特别适用于各影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不明确的复杂非线性问题,因此,它为预测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应用遗传规划理论,建立了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精度满足要求.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安全科学理论和煤矿安全成本分析,提出了煤矿安全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就如何提高煤矿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对小煤矿事故频发的深层原因与控制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评测煤层顶板砂岩层含水性,根据煤矿采区钻孔的测井资料,构建煤层顶板砂岩层含水响应与测井曲线参数相关关系模型,并以皖北某矿6-1煤层顶板砂岩层为例,预测煤层顶板砂岩层的含水特征.结果表明:视电阻率参数与岩层含水饱和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利用测井曲线参数预测煤层顶板砂岩含水性具有可行性.所获得的采区岩层含水饱和度分布情况对矿井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煤炭开采及瓦斯抽采向更深层开发,对含瓦斯煤岩的导电特性评价技术要求更高,尤其是利用导电性预测深部高瓦斯煤层。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含瓦斯煤岩导电性研究的相关文献,着重分析了应力变化、孔隙特征、变质程度以及煤岩吸附和解吸瓦斯过程中煤电阻率的变化机理,得出主控因素有:导电方式、残余形变、水-气置换等。为了实现从定性划分瓦斯带分布到定量计算瓦斯含量、煤矿安全开采过程中高瓦斯带预警以及瓦斯抽采过程中瓦斯含量精准预测,应从地球物理测井角度出发,深入剖析煤岩瓦斯含量与电阻率变化量间的定量关系,明确含瓦斯煤岩的导电机理,将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