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氏恒等式:李善兰在级数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李善兰(1811—1882),号秋纫,字壬叔,浙江海宁人;清末数学家,任北京同文馆总教习.他撰写了数学专著《则古昔斋算学》,计13种24卷,翻译了《几何原本》、《代数学》、《代微积拾级》、《圆锥曲线说》等数学著作.他不仅向中国学者介绍了  相似文献   

2.
奥马.海亚姆的《代数学》是将代数与几何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代表作,也是阿拉伯数学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关于它的来源,在国内这方面的探讨还很少见.笔者从《代数学》的内容、方法等方面与古希腊、古代中国以及阿拉伯本土数学家的有关著作进行了比较,形成下面的一些初步的认识.奥马.海亚姆在方程代数解法后附有相应的几何证明以及将三次方程写成齐次方程的形式,这都体现了古希腊几何代数学思想的影响;通过与中国古代著作《九章算术》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代数学》中的开方算法与中国古代方法非常相近,而与印度数学的算法相去甚远.《九章算术》中的内容可能是沿着中国-印度-阿拉伯的路线传到伊斯兰世界,并对阿拉伯数学家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同时,他继承了前辈花拉子米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事实上,奥马.海亚姆博采众长,非常明智地吸收了东、西方不同数学源泉中的合理因素,从而创造性地完成了他的代数学著作.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和分析经典数学著作范德瓦尔登的《近世代数学》和欧几里得的《原本》,对经典数学著作的传播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典数学著作均具有知识性、前瞻性、可读性、高度认可性和流行性的特征.由此得出结论,经典数学著作的传播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利于人们掌握新数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是实现人类数学创造性成果价值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是培养数学知识分子队伍的根本方式,亦为数学知识体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李继闵教授自70年代以来,悉心钻研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体系,已发表有关论文30余篇,并与他人合作出版有《九章算术与刘徽》、《秦九韶与数书九章》、《刘徽研究》、《中国数学史简编》等著作。目前他承担了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并主持我校数学史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工作。他的新著《东方数学典籍--〈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研究》,不  相似文献   

5.
日本著名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家小仓金之助的数学教育思想对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日本数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对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小仓金之助的著作《算学教育的根本问题》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数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宋末年的数学教育家杨辉,在其著作《算法通变本末》上卷中有"习算纲目"一节,提出了他的数学教育主张,指出了如何学习数学,怎样培养学习者自觉的计算能力等,这是他研究数学教学方面的重要成果。他的著述光征博引,强调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应放在计算技术方面,提倡循序渐进和熟读精思的学习方法,他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后世也有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数学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费孝通是我国老一辈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写出了传世名作《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云南三村》等著作。文章通过对这两部著作的简要分析考察他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影响:一为"社区研究范式";二为"差序格局"思想;三为"实地研究"方法;四为"类型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8.
傅种孙"数学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早期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种孙为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为数学教育一代宗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其数学教育思想及数学方法论的观点研究不够深入.在他著作的《几何基础研究》中体现了“重视公理化”、“重视数学应用”等思想.他还特别强调“扩张与因袭”的合情推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史上曾有许多知名的数学家,其美名流传于世。有的是因为他们有累累硕果,如欧拉,仅他的著作编辑成选集就多达七十二卷。有的则因为对数学上许多重大分支均有突出的贡献,如高斯在代数学、数论、非欧几何等方面均有惊人的成果,被誉为“数学之王”。而笛卡尔虽也精通数学,但他平生仅留下了唯一的数学著作,即1637年所著《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论》(简称《方法论》)的附录之一——《几何》。仅管如此,笛卡尔仍不愧被人称之为伟大的数学家、解析几何学的创始人之一。笛卡尔之所以流名于世,其数  相似文献   

10.
萨玛瓦尔的《算术珍本》与中国古代数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12世纪阿拉伯数学家萨玛瓦尔生平和他的代数著作《算术珍本》.指出在《算术珍本》中所出现的一些可能源于中国古代数学的若干问题,如"二项展开式系数表"、"百鸡问题"和"盈不足术"等.根据这些珍贵的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中阿数学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出版的汉译方数学著作在日本的流传情况,重点论述和讨论了《数学启蒙》和《代微积拾级》这两部数学著作的流播对当时日本数学的影响,认为汉译西方数学著作对于日本吸收和消化西方近代数学以及日本数学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花拉子米《代数学》的来源,历来科学史家都持有不同意见.笔者从《代数学》的形式、内容、修辞及方法等方面与古代东、西方的有关论著作了比较,并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一些初步认识:《代数学》中所讨论的一次和二次方程以及某些运算技巧可能源于巴比伦.花拉子米对第四种二次方程的讨论,使用的“三率法”,对圆周率的计算以及某些术语可以在早期传入阿拉伯的印度典籍中找到出处,而在这些数学知识中有一些可能是远源于中国的(比如“三率法”).花拉子米讨论一元二次方程时所采用的算术解法与几何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似乎是受希腊人推崇几何学的观念的影响,但经过仔细分析,认为他的几何证明本质上区别于欧几里得的“几何代数”,而与中国古代的“出入相补原理”更相像.通过与丢番图《算术》的比较,发现它对《代数学》没有直接的影响.《代数学》中几何篇章的内容完全是古希伯来人的一部《测量准则》的翻版,而后者中又有大量题材来源于海伦的《度量论》———一部反映了亚历山大后期希腊数学特点的著作.我们认为,在《代数学》中比较突出的反映出东西方数学并存、但以东方数学传统的影响更为突出的特点.事实上,花拉子米可能通晓中东、近东、巴比伦以及古代希腊罗马的科学遗产,他博采众长,非常明智地吸收了东、西方不同数学源泉中的合理因素,从而创造性地完成了他的代数学著作.  相似文献   

13.
基于李善兰传统数学著作中关于组合问题历史文献的研究,得出李善兰组合恒等式与西方数学是保持一致的。李善兰在其著作《垛积比类》得到了一些组合求和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科技导报(北京)》2010,(5):139-139,115
斐波那契(约1170—1250,以斐波那契数列闻名),中世纪欧洲最卓越的数学家。他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他在名著《算盘书》(1202年,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中,向欧洲介绍了印度一阿拉伯数字。这对于改变欧洲数学的面貌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还著有《平方数书》(1225年)、《精华》(1225年)等书。下面的三人共钱问题来自他的《精华》一书。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家与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贯思想。马克思的《机嚣、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数学手稿》;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很多著作中都论述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内在联系,为哲学家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作出了光辉榜样。而列宁则最早最直接地提出了哲学家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问题,他  相似文献   

16.
沈炼之是我国法国史研究的开路人和重要奠基人。他翻译了许多有价值的法国史论著,如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法国历史的作品以及法国一些著名历史学家的著作;他撰写和出版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法国史著作,如《法国通史简编》和《法国革命史讲话》;他还组建了法国史研究机构,是中国法国史研究会首任名誉会长,并为我国培养了许多法国史研究人才。沈炼之在史德、史识和求学治学精神方面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不仅有《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海岛算经》等著名的古代数学典籍,以其丰富的内容,优越的解法饮誉学术界;而且许多非数学的古代典籍也常闪耀着数学的光辉,魅力迷人,《易经》和《洛书》就是这样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科普作家继阿西莫夫(Asimov)之后,马丁·盖德纳(Martin Gardner)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熟悉了。阿西莫夫受过正规的科学教育,他的一些著作(他的著作已超过二百本)如《从元素到基本粒子》、《生命的起源》、《数的趣谈》等均已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销路很广。盖德纳的著作还没有介绍到中国来,中国读者知道他主要是通过《科学美国人》这本杂志。1979年初我国开始翻译出版这本科学月刊的中文版,定名为《科学》,这样,这本杂志同时以英、法、德、意、西、日、中等七种文字出版,发行量已突破百万大关。《科学美国人》设有“数学游戏”  相似文献   

19.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名誉院长、广州大学软件所名誉所长、中科院院士张景中主编的著作《好玩的数学》丛书获得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张院士第二次获此奖项.2005年,他的著作《科学家的眼光》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20.
艾思奇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党的领导下,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学工作,出版过多部哲学著作,著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哲学的现状和任务》、《辩证唯物主义纲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等作出了卓越的、难以估量的贡献。他的著作《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集中阐释了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他在他的著作《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现实化的主张,这与毛泽东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指导思想完全一致。本文旨在浅析艾思奇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