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讯逼供虽然为我国法律所禁止,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却是屡禁不止,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一行为的频繁发生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本文拟从刑讯逼供的危害,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论沉默权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一项重要的基本诉讼权利,是公民用于对抗国家追诉机关的最低防御性权利,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防御权和人格权,沉默权有利于遏制刑讯逼供,这对于中国长期存在的难以根治的刑讯逼供问题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各国法律都明确规定了禁止刑讯逼供,我们国家也不例外,但是,刑讯逼供类案件仍然是存在。任何社会现象都是历史的产物,在当下的历史环境里,刑讯逼供有着各种产生原因,学者们也都不吝笔墨的阐述过,笔者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探讨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刑罚的及时性。以及刑讯逼供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4.
刑讯逼供问题目前在我国刑事侦查领域的现状尤为值得关注,现实案例中许多由刑讯逼供而致的冤假错案经常引起舆论的哗然,同时也对树立司法威信造成不利的影响,想要彻底规避这种现象,必须先从探寻其发生的原因入手。本文将从可能引发刑讯逼供的原因,刑讯逼供在新《刑事诉讼法》中的立法改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人员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折磨被讯问人的精神或肉体以获取口供的一种恶劣的审讯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明文规定禁止采用刑讯逼供非法获取口供的手段。但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时常发生,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6.
从认识上、审问式诉讼制度、侦查职能的特殊性、口供的重要性、官僚主义作风等几方面分析刑讯逼供存在的原因,由此提出控制刑讯逼供的对策,以期从根本上消除刑讯逼供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人员对被追诉人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或精神折磨等非法手段逼取犯罪口供的行为。刑讯逼供遏制对策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8.
刑讯逼供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取供方法.文章主要从理论角度探究了刑讯逼供这一现象的成因,认为其在犯罪侦查中有限的价值远不能与其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相比.刑讯逼供是与我国以实体真实与犯罪控制的价值取向密不可分的.唯有更新诉讼观念,调整法律的价值取向,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才是抑制、消除刑讯逼供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析刑讯逼供行为,认为其产生的终极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条件和生产关系,指出不能企望在短期内杜绝刑讯逼供行为,而是要在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用先进的政治法律思想和制度去教育规范侦查人员,才可能逐步减少直至消灭刑讯逼供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刑讯逼供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这一行为却频频发生,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权衡利弊,刑讯逼供危害较多。屡禁不止,有些甚至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本文将对刑讯逼供导致的一些冤假错案给人带来的危害、形成的原因分析入手.研究以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刑讯逼供是封建纠问式诉讼制度的产物,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破坏程序正义的非法取证方式。这种古老而野蛮的诉讼手段在现代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却屡禁不止,这一现象引起世界各国司法界的高度重视。在提倡依法治国的现代中国,尽管在法律中已明令禁止刑讯逼供,但由于传统司法观念及现行法律制度某些方面的缺位,刑讯逼供现象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频频出现,极大地损害了民众对司法的信心,并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事业造成了极大地损害,这就使得从理论上探讨刑讯逼供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在中国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当前司法实践中对刑讯逼供的监督和查处存在较大的缺陷,对维护司法秩序、保证司法公正带来了不利后果,因此笔者从现行对刑讯逼供的监督和查处机制的缺陷入手,在分析现行机制的薄弱点后,笔者提出了自己关于如何进一步有效的监督和查处刑讯逼供的对策,并从加强事前监督、强化查处措施和转变举证责任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虽然沉默权是法治国家的体现,它可以有效避免刑讯逼供现象的出现,但就中国目前的取证技术来说,仍不适宜确立沉默权制度。只有在取证技术得到完善之时,中国才可能赋予公民沉默权。现时,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减少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入宪,我国的人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并体现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但是,刑事诉讼中的顽疾刑讯逼供依然普遍存在于司法实践中。其主要原因在于实施刑讯逼供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心理,当然法律制度和纪律制约方面的欠缺也是其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愤怒的真相     
刘波 《世界博览》2011,(13):7-7
中国刑讯逼供的历史根源刑讯逼供案件的出现,是因为司法人员将被告人当做获得真相的工具,而没有将其视为一个具有人权的公民。从清末的《大清现行刑律》开始,中国就在法律上明令禁止了刑讯逼供行为。但是在实际的刑事诉讼中,刑讯逼供行为却屡禁不绝。在农业文明为主导的封建社会里,城市人口很少,绝大部分都是散居田野的农夫,相互之间社会联系不紧密。刑案发生后,可能很久以后才会案发,即使很快案发,以当时有限的刑侦手段而言,对实物证据的提取与分析十分薄弱。于是,案件真相的查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言辞证据,即被告人的供述和证人证言,加上判案官的推理。这也是至今仍流传着黑面包公、神断狄仁杰的传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欧丽 《世界博览》2010,(15):54-55
进入监狱到底会受到什么待遇?“正龙拍虎”男主人公周正龙的妻子罗大翠曾表示,自己的丈夫遭遇过刑讯逼供,并对媒体说:“你去那里待一天试试,你是想死还是想活啊?”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学的意义上讲,刑事诉讼的过程就是一种法文化现象。刑讯逼供作为一种曾经的刑事诉讼手段,有其产生、发展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的发展,刑事诉讼制度的进化也应当从文化学的理念入手,通过执法理念和制度设计来明确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进而实现对刑讯逼供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护,是惩罚犯罪和不伤及无辜的需要,它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人权保护水平。我国在这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超期羁押、刑讯逼供,刑事辩护限制过多,风险过大等。因此,应加大人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强化公安司法人员的法治观念,科学素质,改善侦查装备,提高其办案能力,在刑事诉讼中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权保护环境,以有利于我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9.
刑讯逼供在我国及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其有着源远的历史及现实原因。综观这些根源,思想、立法、制度及实践方面的欠缺是其主要原因。它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对于遏制刑讯逼供,必须依其根源从预防为主,惩治为辅的观念出发。在事前预防方面,做到思想上消除其产生的根源;制度上加强与时务相关的一系列配套的法律制度建设;实践上加大司法资源的投入。在事后保障方面以惩治为辅,做到监督、查处和补偿同时进行。总之,要采取全面综合的对策进行治理,从而保障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20.
控辩失衡造成我国刑事审前程序中诸多问题如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问题的出现,是辩方实现辩护权的主要障碍。控辩平衡是刑事审前程序中一个重要原则,是公正的法律裁判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实现司法正义必不可少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