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碳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为实现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能源领域该如何发力?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走绿色发展之路 "当前能源行业作为碳减排的先行者,仍存在缺乏顶层设计、交易体系不健全、企业各...  相似文献   

2.
2022年3月31日,在第六届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中国工程院发布重大咨询项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成果. 该重大咨询项目由40多位院士、300多位专家、数十家单位,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能源、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碳移除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为我...  相似文献   

3.
周婷  李婷  常传源 《河南科技》2023,(6):155-158
【目的】双碳目标下,分析数据中心的碳中和路径,为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提供方向。【方法】以基于碳中和的数据中心相关政策、标准出发,分析数据中心从选址规划到设计、设备选用、生产、运维全寿命周期节能优化方法。【结果】数据中心的碳中和路径涉及制冷、供配电、ICT设备等各方面,仍存在技术上的短缺与政策、标准等指导性不足的问题。【结论】全寿命周期的节能降耗离不开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以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降低碳排放量是新形势下电力系统转型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风电等新能源虽然具有零碳排量的优势,但其具有不确定性,给电网的平稳运行带来了挑战,因而较为稳定的火电仍然是重要的电能来源,但需要对传统火电厂进行改造,采用碳捕集和封存利用技术减少碳排放量。经改造后的碳捕集电厂具有综合灵活的运行方式,可以与风电进行配合。在综合灵活运行方式下,研究了碳捕集电厂灵活运行时的能量特性,建立了低碳经济调度模型。同时,为了提高调度的效率,减少不确定性的影响,设计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算法来学习调度策略,并基于真实的电力系统运行数据进行仿真,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空气源热泵采暖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但想要真正利用好空气源热泵系统,就要解决低温下空气源热泵效率低、工作不稳定等问题。【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以提高低温下空气源热泵能效为目的,从提高压缩机本身的性能、采用与其他热源相结合的多源耦合热泵系统、采用各种新型抑霜除霜方式和一些低温制冷剂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结果】目前,为提高低温下空气源热泵能效而总结出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但仍有问题需要解决。【结论】对低温下空气源热泵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对比分析结果,对提高寒冷地区空气源热泵能效的深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基本车辆路径问题基础上增加"同时取送"、"时间窗"与"碳费"三个约束条件,发展为带碳费约束的有软时间窗同时取送车辆路径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以Or-opt为邻域结构、增加碳费惩罚机制的禁忌搜索算法对模型求解.通过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显示了禁忌搜索算法搜索速度和寻优能力的优越性.物流企业若能采用以较好算法开发的车辆调度软件,将能削减其碳费,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纺织钢令的耐磨性,对其表面进行碳氮共渗处理.通过分析气氛中不同碳势模式控制的特点,确定了20钢碳氮共渗的工艺参数.根据碳氮质量分数、残余奥氏体质量分数,以及合金元素内氧化对纺织钢令显微硬度的影响,设计了碳势控制系统.系统运行后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除了传统的进度、成本、质量三大目标,绿色施工将环境保护、施工安全纳入工程施工中的主要控制目标中,形成更复杂、更全面的多目标管理体系.通过应用集成理论,建立工程项目绿色施工多目标集成管理框架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应用多属性效用函数及目标优化理论,建立多目标均衡优化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微粒群算法(PSO)对模型进行求解,求得最满意的解为各目标达到整体近似最优.本文采用多模型的研究模式,为工程项目绿色化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最后通过应用实例对模型可行性进行验证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方磊  李梦 《河南科技》2022,(5):128-131
绿色金融是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是实现环保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绿色金融工具的精准实施对产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绿色金融落实情况为例,分析河南省绿色金融支持现状及在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方面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助力河南省更好地顺应绿色发展潮流,提高绿色发展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市人造石墨产业占据近六成国内市场,在全国石墨碳素行业标准制定、技术研发等方面拥有较大话语权.为突出解决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加快由生产型向产学研协同发展型推进,推动碳材料特色产业转型发展,2020年,平顶山采取"开小口,挖深井"的工作方法,开展碳材料科技创新专题活动,指导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1-氰甲基-3-丁基咪唑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为前体,采用一步法直接煅烧得到高含氮量的多孔含氮碳材料.通过氮气吸脱附、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元素分析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发现,在800℃温度下煅烧lh所得到的材料不但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543.9210 m2/g),而且含氮量高达13.94%.  相似文献   

12.
《漳州师院学报》2022,(4):45-50
大学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储备的主力军,也是“双碳”目标下助推乡村生态振兴重要的后备力量。通过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双碳”目标下大学生助推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逻辑,认为大学生助推乡村生态振兴行动不仅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融入大学生乡村振兴的理念,构建常态化、多元化的人才培育机制,还必须激发大学生内生动力,构建政府主导、乡村基层党组织配合和学校协同的激励机制。同时,从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出发,要不断强化大学生法治意识,推进绿色宜居生态环境建设的法治进程;不断提升大学生应用和推广现代科技的能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发挥大学生的文化引领作用,倡导乡村生活的新风尚,形成乡村振兴的新气象,以实现全方位高标准的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3.
装配式钢结构是目前政府鼓励发展的绿色建筑。随着传统水电施工企业逐步转型大土木工程领域,企业重型钢结构厂急需转型装配式钢结构新兴产业。装配式钢结构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市场广阔。本文探讨了传统水电施工企业重型钢结构厂转型装配式钢结构厂的可行性、市场前景、产品研发方向、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廖秋阳 《河南科技》2022,(3):124-127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与城市污水处理相比有其特殊性,结合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和农村污水的特性,研究农村污水处理的特点,采用高效的节能技术手段,开发利用低碳新能源,降低农村污水处理的能耗,减少碳的排放,最终实现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从节能降耗到能源的自给自足,是"碳中和"背景下对农村污水处理中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纳米银/三维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并测定对硝基苯酚,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CA)研究其电化学行为.该修饰电极在测定对硝基苯酚时,表现出较正的还原电位和较大的峰电流等优势,并对其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此传感器制备简单、灵敏性高、稳定性和重现性好,用于硝基苯酚的检测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构建具有优良荧光性能的生物功能化碳点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乳糖和盐酸为原料,通过超声和细菌辅助反应直接获得新型的生物功能化碳点,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构建出来的生物功能化碳点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所得粒子表面富含羧基和羟基,这一性质使得生物功能化碳点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生物活性.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生物功能化碳点与传统化学方法合成的荧光碳点相比,具有很高的光致发光性和光稳定性,且生物功能化碳点的发光区域在近红外和可见光区,这使其在生物活体成像和生物活体检测上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的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推动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顺利转型,以微分方程的课堂教学为例,改革传统的重理论和计算、轻实践与应用的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建立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为重点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建成区绿化已成为服务全社会碳减排、支撑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关键领域.而预测是系统规划和运行的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即灰色模型GM(1,1)预测方法,对黑龙江省近6年的电力消费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水力发电量累计值、风力发电量累计值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后验差比值c最大值为0.0358,相对残差检验值、多数的级比偏差值均小于0.1,预测结果精度较高,且与传统的需求预测方法相比,对历史数据的依赖也更小.  相似文献   

19.
基于河南省长期定位试验2006—2016年试验数据,分析免耕对土壤碳储量、有机碳(SOC)平均年变化量和有机碳相对年变化量的影响,并依据2015与2016两年试验数据研究免耕条件下S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在0~100 cm土层的分布特征及c_(DOC)/c_(SOC)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较传统耕作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年变化量和相对年变化量。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在冬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土壤0~100 cm土层平均DOC含量4.2%和26.9%。免耕在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和收获期较传统耕作降低土层0~40 cmDOC含量,而40~100 cm土层平均DOC含量由于不同年份、不同生育期降雨量和冬小麦生物量不同而表现不尽相同。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处理c_(DOC)/c_(SOC)在土层20~40,60~80和80~100 cm显著降低,表明免耕有利于土壤碳库稳定。  相似文献   

20.
白雨霞 《河南科技》2022,(23):111-114
从市域尺度出发的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研究,对区域实现碳中和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本研究基于遥感解译技术、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碳排放模型等研究方法,对吕梁市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0年,吕梁市耕地、林地、水域面积减少,建设用地、草地、未利用地增加,主要是由于城镇发展速度加快,建设用地占用大量林地、耕地引起的。同时,在这15年间,吕梁市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对碳排放总量贡献最大;林地碳吸收量则是碳汇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