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董冰  杨延哲  张教平  李世杰  杨文新 《河南科学》2009,27(10):1274-1278
介绍了GIS的发展阶段,网络GIS的特点,通过分析网络GIS的典型体系结构、应用模式及其相关实现技术,提出了本论文中采用的结构模式及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作为居民可接触到的主要休憩娱乐场所,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却与居民对绿色空间的需求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文章以北京市六环以内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网络分析法结合道路、建筑、人口等大数据对北京市二环—六环不同环线内城市公园的可达性及其服务状况进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是反映城市公园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判断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标准﹒以贵港市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网络分析法,对步行和骑行2种不同交通方式下的公园绿地空间服务区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步行方式下,仅有不足1/3面积内的居民能在20 min内步行到达公园,且相对集中在港北区;骑行方式下有将近88.22%面积内的居民能在20 min内享受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GIS网络分析扩展模块,并基于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指标,对南通市公路交通网络的区内、区外可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市内部可达性呈现中部沿江地区高、两端地区低的不规则圈层分布,可达性中心出现在市区并向通州区方向延伸,与中心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一致,节点的可达性与其经济区位密切相关,区内可达性受高速干线公路影响甚微;在区外可达性方面,苏通大桥与崇启大桥建成通车后,南通市内各节点与上海、苏州及无锡三市的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缩短到2 h以内,尤其是启东市,区外可达性减少了0.79 h,区外可达性空间格局呈现出以市区、通州区及海门市为中心的南部地区较高,北部地区较低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5.
公交换乘问题是公共交通信息查询的重要内容。针对公交换乘问题,基于有向赋权图构造了公共交通网络换乘矩阵。通过矩阵运算理论,建立了从已知公交起点站到欲到达的公交目的站的最小换乘模型;并以厦门市公交线路和站点数据对换乘模型加以实现,结果验证了换乘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利用公交出行换乘时间阈值可更加准确区别换乘行为和二次出行行为,提高利用公交IC卡数据自动提取公交换乘时间方法的精确性,进而提升城市交通的整体规划和公交整体服务水平. 通过实际调查,首先对公交出行换乘方式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类公交出行方式的换乘时间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 在此基础上从微观的角度建立了公交出行时间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实际调查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应用公交出行换乘时间模型得到了基于GIS公交网络要素分类的各类换乘方式的公交换乘时间阈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息服务的公交枢纽换乘时间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伟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7,25(2):175-177,195
把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两者换乘时间结合起来建立在信息服务条件下的换乘时间模型.通过运行时间的协调和对乘客动态信息的提供,以达到乘客综合换乘时间最少,使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分析最小换乘算法比Dijkstra算法更适合基于WebGIS的公交换乘查询.考虑交通路况对出行路径选择的影响,引入站点热度和线路热度,提出换乘次数最少、换乘站点热度最小、出行线路热度最小优先级递减的线路评价指数模型,能够给乘客提供更加合理的最优出行线路,期望在WebGIS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乘坐公交出行的人们提供准确且有效率的最优乘车路线,在GIS矢量数据结构的基础之上,对公交数据的模型从其公交网空间位置以及关系网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常用的公交规划软件的公交模型数据库进行分析,并对基于GIS矢量数据结构的公交数据模型空间数据采集方式进行了改进,以达到最小换乘次数和最小途经站数。该模型能够实现公交模型数据库的快速创建,且维护效率高,为我国公交网络系统模块的反馈机制提供了多种规划方案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公交可达性的公交站距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公交运营成本、乘客舒适度等众多约束下提高公交可达性的公交站距优化方法.对公交可达性给出了新的度量方法,该方法分别以公交运营速度和公交客流量衡量空间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利用公交站点覆盖面影响系数和潜在公交客流量,研究公交站距对公交客流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公交运营速度与公交站点停留时间、公交车加减速次数等因素的内在关系,研究公交站距对公交运营速度的影响.以秦皇岛公交线路为实例,结果显示提高公交可达性的有效途径是使用不大于5 min的低发车间隔,无论公交客流量大小,最优公交站距都可以保持在600 m以下;而对高发车间隔,公交站距在900~1 400 m才能获得较高的可达性,而相比低发车间隔,公交可达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于莹 《科技信息》2013,(14):287-288
针对沈阳市的公交运行线路、公交站点和城市道路进行分析研究之后,结合ArcGIS软件的特点,研发出公交换乘系统。系统实现地图放大、缩小、漫游等GIS软件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乘客能够对现有的公交站点、公交线路,地名进行查询,并可以对查询信息进行定位。乘客输入任意出行起点、终点,系统可在相应的约束条件下,查找搜索出最优公交出行路径和换乘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徐州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达性被认为是交通网络的评价方法中一项综合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本文以可达性为切入点,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网络分析模块为主要技术手段,根据徐州区域的公路交通情况,建立网络模型;选用最短时间法以及最短距离法两种方法,对徐州区域的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徐州区域的公路网络可达性呈现出同心环状分布的空间格局,且可达性由中心向外逐层递减;外围可达性分布较好区域向邳州市、新沂市方向突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8年安徽省交通网络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的network analyst模块,采用加权平均时间距离为指标,计算得出安徽省各县市的交通可达性空间分布格局,为安徽省交通网络的优化提供借鉴,并指出GIS软件的网络分析模块可为区域交通可达性的定量研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任燕妮  齐磊 《甘肃科技》2016,(18):50-52
面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通过提高老年活动用地的可达性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商州区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缓冲分析法对其老年活动用地的可达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老年活动用地可达性综合评价值为2.00,只有约16.15%的区域可达性达到较好水平。城中片区的可达性最好,城东片区次之,城西片区数量严重不足。表明商州区老年活动用地存在空间集聚、偏中心建设和分布均匀度差等问题。最后根据结论对提高商州区公共服务设施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地表空间异质性和交通可达性测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网络分析和距离成本加权算法,研究城市公交车路网的空间距离和时间可达性.利用网络拓扑模型构建汉中市道路节点-链路网络;采用两步移动搜寻法(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TFCA),考虑社区单元人口、公共设施、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等约束成本,分析城市公交车网络覆盖区域的距离可达性、时间可达性和综合可达性.结果表明:汉中市公交车网络的时间和距离可达性值,由中心城区向主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依次减弱.中心城区和主城区的公交车网络的可达时间小于20 min,可达距离小于5 km;市远郊区和偏远乡镇的公交车可达时间大于50 min,可达距离大于10 km.未考虑公交路线之间的闭合和站点优化问题,市远郊区的公交车覆盖区域的时间和距离可达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17.
为揭示公交网络的复杂性及演化机理,本文利用复杂网络相关理论知识和PAJEK软件分析重庆市主城区公交复杂网络的抗毁性,选择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两种模式。随机攻击就是完全随机地删除网络中的节点,蓄意攻击就是从网络中按照度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删除节点。以重庆市公交换乘网为复杂网络模型,研究该模型受到这两类攻击后,用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和平均集聚系数来描述网络的抗毁性,并绘制相关示意图,由此分析并得出结论:重庆市公交网络具有鲁棒而又脆弱的抗毁特性。  相似文献   

18.
公交网络最优路径的一种改进求解算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多种公交网络中求解最优路径算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考虑公交线路票价变化,并以总行程时间最短与换乘次数最少相结合为原则的公交路径寻优新算法.同时对公交换乘中换乘点的选择、步行时间及等车时间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以一个算例对新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宋百超  王章虎 《工程与建设》2007,21(5):672-673,720
公共交通枢纽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做好公共交通枢纽的布局选址,可以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文章在充分考虑我国自行车数量巨大、小汽车数量迅速增长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参数以优化公交枢纽布局选址模型,并应用此优化模型对合肥市包河区东南部某区域的公交枢纽布局选址问题进行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技术,从供求角度出发,运用核密度分析、泰森多边形分区法、OD矩阵分析等方法,通过道路网络模型,分析厦门市6个行政区26个街道379个社区目前已开放的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的可达距离、覆盖能力等指标,探讨厦门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际成效。研究表明,厦门岛内外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分布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思明、湖里两区中心优势显著,岛外体育空间资源比较紧张,服务压力较大;岛内所辖社区拥有数量较多、较密集的体育空间,而岛外社区拥有的体育空间数量和密度较低;全市有17个街道的住宅区能实现有效的“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内,思明区和同安区的校园体育场地设施辐射能力较好、覆盖面积较大。建议有关部门结合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规划、布局与优化体育场地设施,推动厦门市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