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的"烤"验:气候变化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现阶段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继续增加,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给中国减排二氧化碳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压力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国石油消费的增长趋势、我国和世界的石油供应潜力以及我国减排CO2面临的巨大压力,提出发展生物燃料是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和减排CO2 的重要战略举措。指出发展生物燃料和生物基材料是生物质利用的最佳途径,综述了世界及我国生物燃料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培育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气温室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等,其中水汽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约占95%;二氧化碳的贡献率约占3.62%,而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大约只有0.105%左右.IPCC过分夸大了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时气候变暖的影响.IPCC认为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植物油发展生物炼油化工厂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植物没为原料的生物炼油化工厂以生产生物柴油为主,同时还可联产甘油、1,3-丙二醇等大宗化工产品以及可生物降解的多种精细化工产品。首先从减少石油进口、保护环境、支援“三农”等方面论述了发展生物炼油化工厂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生物柴油快速发展的现状,发展这种炼油化工厂的关键是原料的供应,尤其是其价格;最后研讨了发展生物炼油化工厂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谈起世界气候日渐变暖,大概很多人都会想到“温室效应”这个词。不过,切不要以为“温室效应”只使气候变得异常。所谓“温室效应”,简单形象地说就是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与水份象棉被一样裹住地球,使地球上的热量不致散发到外空。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就会象火星一样冷得没法住人了。随着20世纪世界工业化的日益发展,大气层中的各种废气(主要是工厂和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越积越多,地球的“棉被”越来越厚实,人们这才将“温室效应”与世界气候  相似文献   

6.
目前许多工业废气中都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 ,排到大气中既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又浪费了宝贵的碳资源 .“温室效应”给人类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现已开发一整套二氧化碳回收提纯技术 ,将不同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回收提纯再利用 .主要有锅炉烟道气或水泥厂废气用溶剂回收法 ;石灰窑气、合成氨副产气、硼砂碳解尾气等用变压吸附法 ;油田气、粮食发酵气等用蒸馏分离法 .以上各种方法都可以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回收提纯到 99% (工业级 )或 99.95%(食品级 ) .这一技术已通过鉴定 ,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凡有二氧化碳废气气源…  相似文献   

7.
世界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以后,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化石能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事实上,这些燃料所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和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公害,比原来估计的要严重得多。因此,改变能源结构,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新世纪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云冀涛  王文华 《科技信息》2013,(16):154-155
航空业最近几年高速发展,航空业污染物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全球航空运输业每年消耗15亿至17亿桶的航空煤油(Jet A-1),占世界范围内人造排放量的2%~3%。欧盟在2008年11月19日修订通过了2008/101/EC号指令,提出于2009年8月22日将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纳入EU ETS。国际航协预计,如果ETS执行,第一年进出欧盟的航空公司需要为碳排放缴纳的费用将会让航空业的成本增加35亿欧元。生物航油是指通过植物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制造的脂肪酸甲酯等生物燃油。与传统燃油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提取不同,生物燃油可以从植物等生物可再生资源中提取,这些资源在以植物形态生存时即已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用生物航油替代传统航油不仅可以应对航油成本波动,还可以使航空公司达到节能减排方面的目标,这是世界航空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发展的一个方向。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三种机制中唯一连接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碳交易制度体系,发达国家通过资金、技术帮助暂不承担减排任务的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来获取核证排放量。对生物航油的使用进行CDM项目的探讨,可以推动航空业进行生物航油的应用,同时对欧盟等碳税的征收取得一定的抵消。  相似文献   

9.
施用氮肥与生物炭对菜地净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施用氮肥与生物炭对菜地周年净综合温室效应(net GWP)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增加菜地N2O累积排放量和净综合温室效应,增幅分别为31.2%~116.4%和38.9%~308.5%,对蔬菜产量和CH4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影响,增加菜地温室气体强度(GHGI)52.1%~293.8%;施用生物炭能够显著减少菜地N2O的累积排放量和净综合温室效应,减幅分别为1.6%~24.4%和89.5%~701.1%,显著增加蔬菜总产量2.4%~34.5%,降低菜地温室气体强度。因此,在菜地施用生物炭既能保证蔬菜产量又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合适的增产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世界》2007,(11):72-73
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需要增加成本,这是开发减少排放的技术所必须投入的资金。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关于运输部门可以采用的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技术,提到了“生物燃料”和“新一代汽车”。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在生产、储运过程中易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而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合理利用又可以解决如温室效应等的环境问题。为了考察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性质 ,采用改进的气体水合物静力学实验装置 ,测定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分解动力学数据。将水合物分解反应看作一级反应 ,建立了分解动力学模型 ,计算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速率 ,较好地拟合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 ,模型的平均误差为 8.0 %。实验数据验证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速率与压力推动力有关 ,水合物表观分解速率常数与压力推动力成正比。将分解速率常数k以Arrhenius方程描述 ,计算出的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活化能为 71.4kJ/mol,与文献值相近  相似文献   

12.
在冬季温室内应用西藏耐低温生物菌群进行堆肥发酵,并以无堆肥温室作为对照,对温室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油菜生长状况和产量进行监测分析,来明确耐低温菌剂处理后的生物发酵技术在油菜上的生产效果.结果表明:发酵温室的温度始终高于对照温室,其中后期的处理间温度差异显著(P<0.05);不同时期发酵温室的室内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均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发动机试验台架和燃烧分析仪,测录了燃烧压力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和柴油时的燃烧放热规律.结果表明:与燃用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的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在低速、小负荷时明显较高;在高速、小负荷时与柴油发动机的基本相同;在大负荷时低于柴油机的水平,对应的曲轴转角略有提前;生物柴油的瞬时燃烧放热率峰值随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趋势与最高燃烧压力基本相同,对应的曲轴转角提前2° CA~3° CA;生物柴油的燃烧始点比柴油早1° CA~2° CA,整个燃烧过程有所前移;生物柴油发动机在小负荷时工作粗暴,而在大负荷时工作柔和.  相似文献   

14.
世界生物燃料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庆云 《甘肃科技》2008,24(5):10-12
文章详细论述了目前世界生物燃料发展状况、乙醇汽油生产及生物柴油生产情况及生物燃料的发展引发问题,最后对中国生物燃料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少儿科技》2012,(11):11-11
要快捷出行,也要环保,这是摆在航空业面前的一个难题。 在去年召开的气候峰会上,混合使用生物航空燃料与传统石油航空燃料的商用飞机备受关注。今年6月,荷兰皇家航空公司首次采用由食用油和传统航空燃料构成的混合燃料进行航班试飞。10月,世界上第一架完全由生物航空燃料供给的飞机在加拿大试飞。此次试飞是加拿大三大机构的共同举措,希望能为减少航空排放提供一个可持续运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生物等高技术产业将是引领未来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主要力量。当前内蒙古生物产业面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既是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迎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发挥内蒙古生物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开创内蒙古创新型发展战略抉择。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灾难,同时也正在酝酿着人类第四次技术革命。内蒙古生物产业基础、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突出。生物产业主要集中在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精细化工制造业以及农业和环保等行业。加快发展内蒙古生物产业要做好内蒙古生物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方针。集中力量尽快形成生物产业群体优势和局部优势。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构筑四大平台,增强产业基地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MXenes是一种新型的二维金属碳化物和碳氮化物晶体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 质。本文对其在电催化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其析氢反应、 析氧反应、氧还原反应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并展望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分析其面临的亟需解 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用生物燃料替代石油以实现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石油消耗和环境污染、创造就业机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历程和趋势,以及在汽车燃料和航空燃料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我国当前发展生物燃料的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聚碳酸亚丙酯(Poly propylene carbonate, PPC)是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而成的可降解绿色环保材料,可以有效利用二氧化碳以缓解“温室效应”,其广泛应用于包装、医药、电池和军工等领域.但是PPC也存在热性能与机械性能较差、强伸性能对温度依赖性强等不足,为此研究人员对PPC的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PPC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实际生产等方面入手,分别就PPC的化学改性、复合改性和混合改性进行了综述,指出PPC当前的现状以及将要面临的难题,最后对PPC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能有效发现和保护油气藏,提高机械钻速,降低成本,对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有着巨大的优势.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考虑超临界二氧化碳物理特性,分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温度、压力、流速和钻杆偏心度、屈曲条件对岩屑速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压力影响超临界二氧化碳物性进而影响超临界二氧化碳携岩速度,岩屑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受偏心环空和重力的综合影响,岩屑在环空流动过程中产生了指进现象,宽间隙岩屑速度明显高于窄间隙岩屑速度;偏心度越大,宽窄间隙内岩屑速度分布差异越明显.在钻杆发生屈曲的窄间隙处岩屑体积分数急剧升高.通过地面设备,精确控制井底温度和压力、调节泵排量,采用钻杆扶正器,建议将偏心度控制在0.6以内,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岩屑运移效率,为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