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以民勤试验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甘肃省民勤县城关镇毗邻的4个乡镇为典型试验区,利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技术方法,重点监测了近10年来该地区土地利用的具体变化状况。并在地物光谱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试验区实际情况的遥感波段组合(TM R1B4G6)和分类方法(贝叶斯方法)。对该实验区而言,这种波段组合效果最佳,贝叶斯分类的总精度也达到88.51%。对经制图综合而获得的土地利用专题信息,通过数据转换、软件接口与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2.
刘一凡 《河南科学》2014,(9):1806-1809
以1988年、2001年与2007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配准、监督分类、动态变化分析等遥感技术对焦作市1988—2007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焦作市农用地面积变化较小,林地面积有所增加,建设用地面积持续较快增长,而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城市发展迅速,土地利用日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长江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利用1986年TM和2000年ETM 卫星遥感数据的对比,运用GIS方法,分析了江河源区近15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变化与演变格局.结果表明,源区林地、湿地、草地和冰川面积减少,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下降.土地利用动态转化过程以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土地、湿地转化为草地和未利用地逆转为草地为主要特征,全区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转换面积大于其数量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数据分析平台下,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地类转移矩阵对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七星关区3期土地利用分布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七星关区在北部、西部和南部3个方向上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大,中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小。经研究发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是造成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信阳市潢川县和光山县的实地考察和遥感影像目视判读,获取研究区花木种植的面积和空间分布,并利用景观分析指数对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花木种植土地在空间分布上比较集中;不同地区的花木种植土地利用率差异性较大;个别区域花木种植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研究区域花木种植土地结构复杂,制约花木产业的发展.研究认为研究区花木产业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应在交通状况、产业模式、信息交流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干旱区典型的条带状绿洲一且末绿洲为例,以1972年MSS、1990年TM、2000年和2005年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野外考察数据,选择适宜的分类指标体系,对遥感图像进行了监督分类,并获得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转移矩阵。研究结果表明,近33年来耕地面积一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增加了92.588km^2,耕地面积的增加量主要是由草地和林地的转化而来,是增加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和草地面积一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减少最多的土地类型是林地,减少了65.641km^2,林地面积的减少由林地转移草地、水体和耕地的比例超过草地转移林地的比例而引起;草地面积减少了62.01km^2,这主要是由一部分草地转移耕地、一部分转移未利用地而引起;水域面积总体上有增加趋势,增加了22.073km^2,这主要由草地和未利用地转移水体而引起;未利用地变化幅度不大,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增加了13.105km^2。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动态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建立前后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从而为科学地组织人类有序活动、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以确保流域生态安全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1999~2009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呈先下降后逐渐回升好转最后又下降的趋势,2005年和2008年是两个转折点,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状态处于风险型和恶化型之间.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预测——以井陉县威州镇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以遥感影像得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据源 ,通过利用GIS技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 .并且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马尔可夫模型 ,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了近20年来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林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水体面积相对比较稳定.2)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土地利用类型转变较为剧烈,土地开发强度不断增强.3)研究区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斑块密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升,在整体景观破碎化加剧的同时,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化、均匀化,景观异质性不断增强.研究认为,由于山水阻隔,重庆主城区形成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景观格局,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推进,这种格局正逐渐被弱化,呈连片发展态势.因此,管理和决策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从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入手,总结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及存在问题;归纳概括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内涵,并描述其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层次的评价方法,对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综合评价福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提出若干有益于土地集约利用和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研究区为四川省攀枝花铁矿区,主要以TM图像、ETM图像作为遥感信息源,根据中国西南地区土地资源信息提取标志,对研究区1989-1999年十年间的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动态变化的驱动力[2],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对攀枝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进而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土地利用基本特征的阐述,和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优化土地利用模式的策略,探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为沈阳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空天地一体化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快速准确的提供各类土地资源的面积以及分布情况,从而减少乱占耕地、植被破坏、环境恶化等现象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周边区域为例,基于RS和GIS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以期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相关部门决策等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1980,1996,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构建地形综合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各地形级别上的变化情况及速度.结果表明,地形综合指数比传统的单一地形因素方法更能综合地反映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明显,在不同地形级别上,土地利用分布、土地利用转移、土地利用变化速度等均表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导驱动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率,基于GKSIM模型对江苏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控制性模拟预测,探讨在主导驱动因子GDP、人口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下,江苏省土地利用未来变化态势.结果表明,随着GDP与人口的增长,江苏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最为显著,表现为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且与其他地类相比减少值最大,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土地利用经济评价探讨——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小城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经济评价,直接反映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文章构建了一套小城镇土地利用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北碚区小城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从而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经济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作为基本乍产资料的土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已不能满足要求.建立一个新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本文从遥感手段出发.以内蒙占自治区固阳县为研究区域.利用LandSAT ETM 数据和SPOT全色波段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查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对肆致其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了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以及人口减少为其主要驱动因子,并对当地未来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西安市作为新晋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发展与土地监测信息不足的问题,基于遥感方法,利用1993、2003、2013、2017年4期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西安市4期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信息,通过扩张指数、象限分析法、同心圆分析法、植被覆盖度等方法分析西安市近年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并对西安市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在1993—2017年间城市扩张明显,扩张速度经历了缓慢增长阶段、加速阶段和稳定增长阶段;扩张方向整体经历了"向南—向北—向西"发展,扩张范围主要集中于以钟楼为中心的6~20km处,反映了城市区域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和空间开发受政策变动的影响。城市扩张规模影响因子主要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口增长,扩张方向主要受政府政策影响。由于城市的快速扩张,西安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下降。因此,西安市后期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大耕地的保护力度以及对林地、水体、草地等生态用地的维护与改造,维持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提高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是小城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城镇土地利用环境效益综合评价直接反应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文章建构了小城镇土地利用环境效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由此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环境效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