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分析了用于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磁流变减震器的结构原理与工作模式,通过对其阻尼力模型进行分析可知,减震器的最大阻尼出力与其结构参数、剪切屈服应力及零场粘度有关.由于现有磁流变减震器受到空间尺寸约束,磁场作用下的阻尼通道长度有限,因此在原有的Lord RD10053减震器基础上对其阻尼通道进行了改良设计,并通过Matlab软件对这两种减震器进行阻尼力力学模型建模及外特性仿真分析,得到的最大阻尼出力相比原减震器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干摩擦效应的多旋翼无人机惯性单元阻尼减振器,即利用橡胶摩擦片与悬臂支架之间的接触摩擦作用,从而达到耗散振动能量的目的.首先对干摩擦器进行结构设计,并建立其有限元仿真模型;其次利用瞬态动力学分析干摩擦阻尼器的减振效果.结果显示:安装干摩擦阻尼减振器可以明显改善惯性测量单元的阻尼特性...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状态空间平均法的基本思想,通过引入开关函数,建立了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单相电路状态空间平均模型.用Matlab仿真软件对状态空间平均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准确性能够满足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光伏并网逆变器发展及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控制算法,确定采用电压型输入和电流型输出控制的逆变器。根据SVPWM的控制特点,提出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方法,从而提高了直流电压的利用率,减少了注入电网的谐波。基于SVPWM的控制原理,通过Matlab建立系统模型,仿真验证了控制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随机振动复模态分析理论,计算提出了巨-子型控制结构体系在随机风载作用下,结构反应与附加粘滞阻尼器阻尼值的关系;利用搜索的方法,寻找出最优的附加阻尼值;研究分析的结果表明,新型的巨-子型控制结构体系在合理安装附加粘滞阻尼器后,减振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6.
粘弹性阻尼器钢框架减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粘弹性阻尼器的设计过程,推导了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粘弹性阻尼器的设计方法;检验了此方法的精确度及使用范围;分析了随粘弹性阻尼器附加刚度的增加,附加阻尼比的变化规律;给出了粘弹性阻尼器储存刚度与层刚度的合理比值范围.根据粘弹性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对一设置粘弹性阻尼器的钢框架进行ANSYS模拟,并对纯框架结构和安装粘弹性阻尼器的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置粘弹性阻尼器后,结构的地震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相SVPWM思想、方法与研究手段进行类比,将SVPWM技术推广至单相PWM逆变电源.针对单相逆变电源的特点,引入单相"线电压"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相空问电压矢量,提出了单相电压矢量空间的坐标旋转变换方法.详细介绍了单相SVPWM算法的实现方法,给出了一种开关优化的单相SVPWM算法.最后通过构建实验平台,用实验验证了文中所述单相SVPWM逆变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粘滞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及工作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桥梁使用液体粘滞阻尼器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方程.以某高速公路一连续梁桥为背景建立Midas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法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并且对不同的阻尼器布置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粘滞阻尼器在连续梁桥的抗震设计中有优越的性能,使梁端的位移、固定墩墩底剪力和固定墩墩底的弯矩明显减小;阻尼器的布置方案对桥梁抗震性能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密度控制是传感器监测网络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Tian Di.的基于倡导区覆盖模型的密度控制算法SSC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密度控制算法ESSC.该算法着重考虑了SSC算法的不足,修改了倡导区覆盖模型.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ESSC算法比SSC算法减少了约15%~25%的活动节点,同时又保证了一定的网络监测性能.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实际工程,对大底板多塔楼结构基础隔震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混合隔震控制的新型设计方案,建立了大底板多塔楼结构混合隔震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方程中给出各塔楼与隔震层之间的阻尼矩阵,并考虑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通过在上部结构附设粘滞性阻尼器并建立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看到在地震发生时由于所设粘滞阻尼器与隔震层的协同工作,建筑物的地震响应有明显改善.研究中对添加了粘滞阻尼器与叠层橡胶支座相结合的混合控制与单纯基础隔震的减震控制效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混合隔震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小大底板多塔楼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其抗震安全性,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