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水资源短缺是限制干热河谷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雨水收集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但目前对于干热河谷雨水收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选择攀枝花市大龙潭乡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干热河谷地区雨水收集系统的组成、类型、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该系统具有集散结合;大中微型兼具、类型多样;间接集雨为主、直接集雨为辅;公私兼备、产权明晰等特点,并从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不同层面分析系统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半干旱区温室集雨节水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半干旱丘陵沟壑区 ,年均降水量 415mm ,年均气温 6.2℃ ,≥ 10℃积温 2 0 75℃ ,年辐射总量 5 898MJ/m2 ,年日照时数 2 5 0 0h ,属中温半干旱气候类型 ,具备发展节能日光温室的基本条件。该地区水资源稀少无法进行蔬菜生产或只能种植一些粗放型的叶菜 ,经济效益差。集雨节水农业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为旱区发展节能日光温室提供了新思路。通过近几年的试验、实践和调查 ,逐步形成了定西干旱半干旱区以集雨节水栽培技术为主的节能日光温室发展模式。1 雨水收集与贮存研究表明 ,发展节能日光温室最适宜的集水方式…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定西地区集雨灌溉高效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区的甘肃省定西地区,面临生态恶劣和经济贫困的双重危机.在长期实践中,定西地区将集雨节灌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结合点,大力发展雨水集蓄节灌高效农业,为解决旱地农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本文着重研究了定西地区集雨节灌生态农业模式的组成内容、空间布局模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类似地区推广应用集雨灌溉农业技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推广雨水集蓄利用灌溉技术,规模化发展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是解决干平地区铁水问题、改各丘陵山区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对山西省祁县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水土资源、降雨、集流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推广、发展集雨灌溉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折了集雨灌溉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发展前景,提出了推广和发展集雨灌溉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华北半湿润偏旱井灌区及旱作区(山西晋中)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项目的概况,针对华北半湿润偏旱区的特点,探索性地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将水权理论引入雨水利用的政府管理中,分析研究在雨水利用的水权管理中的政府管理职能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雨水水权是指能区别于其他水源的由集雨设施收集的分散型降雨的雨水水权;在雨水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政府不仅具有立法、执法和行政司法的传统职能,同时还具有雨水资源化利用产业规划和建设的基本职能;雨水利用的水权管理采用集成化管理模式,通过对集雨设施的管理、雨水水权转让管理、雨水水权交易价格管理来实现.在雨水水权管理过程中,通过优化雨水利用水权的政府管理运行机制,促进雨水资源的有序利用,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榆林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农业区,本文针对区内农业自然特点,就大垄沟,旱地覆膜、旱地双沟覆膜集雨窖灌及旱地有限补灌单项抗旱技术所适用的地类,配套耕作、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旱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将水权理论引入雨水利用的政府管理中,分析研究在雨水利用的水权管理中的政府管理职能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雨水水权是指能区别于其他水源的由集雨设施收集的分散型降雨的雨水水权;在雨水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政府不仅具有立法、执法和行政司法的传统职能,同时还具有雨水资源化利用产业规划和建设的基本职能;雨水利用的水权管理采用集成化管理模式,通过对集雨设施的管理、雨水水权转让管理、雨水水权交易价格管理来实现.在雨水水权管理过程中,通过优化雨水利用水权的政府管理运行机制,促进雨水资源的有序利用,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依据生物节水的机理与节水技术途径,通过生物节水技术在华北半湿润偏旱区的试验,确立了生物节水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依据生物节水的机理与节水技术途径,通过生物节水技术在华北半湿润偏旱区的试验,确立了生物节水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集雨节水建筑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建筑领域一直水考虑集雨利用的现实,提出了在建筑及其环境中充分利用雨水的集雨-滤水-蓄水框架系统,该系统包括有绿化和无绿化的建筑及其环境两部分,分别可将屋面,阳台,散水,庭院,广场,道路等处的雨水有组织地经过滤后再按不同用途分别处理,储存,以供重复利用,着重对建筑屋面,墙面,阳台,散水,地面等处的主要集雨环节进行了细部设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收集雨水工程的发展趋势与作用;从缓解资源性缺水、缓解工程性缺水和充分有效利用雨洪资源、缓解区域性缺水的角度,论述了在城区实施雨水收集工程的必要性;论述了集雨工程的系统组成和集蓄水量的确定方法;阐述了集雨工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范重秀  安文芝 《甘肃科技》2010,26(14):164-166
甘肃省广泛分布于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区,无灌溉条件,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作物生产,水分是限制农业生产的瓶颈。采用大田微型集水区农业技术措施的微型集水法可减少水土流失,能有效地增加耕地蓄水量,而且保水效果较好,使"降水集水—蓄水保水—节水用水"农业用水得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如何充分高效利用西部大有潜力的雨水资源,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发展有限灌溉,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不但是当地政府和群众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水战略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80年代以来,各地集雨节灌发展方兴未艾,“121”雨水节流工程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 发展集雨节灌的途径 1.1利用庭院、场院和屋面集雨,发展庭院经济。农民的庭院、场院一般经碾压,屋面多为机瓦和混凝土,集水效率较高,根据当地有效降雨量,集流效率、集雨场面积的大小,采用“以场定窖”的原则在庭院内…  相似文献   

15.
郭渊  章武首  龚沛  刘洋 《甘肃科技》2010,26(6):48-50,3
通过理论分析暴雨径流初始冲刷效应的影响因素,提出在农村雨水利用中,通过控制集雨面的制作、加强集雨面的维护等措施,强化初始冲刷效应,以少量的初期雨水携带大部分的污染物,从而改善后蓄雨水水质。  相似文献   

16.
留住天上水     
大旱之年,突然急雨,无疑如同天降甘霖,想方设法把雨水收集起来,以解旱魔之干渴,这就是“集雨工程”。“集雨工程”几乎是与人类文明一同产生的,最早可追溯到玛雅文化时期,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由于没有现代化的工程设备和技术,不可能修筑大型水利设施,利用雨  相似文献   

17.
李月 《科技潮》2008,(4):46
该技术充分利用温室膜面的叠加效应,通过建设集流槽、净化池、蓄水窖和微灌系统,收集清洁雨水并加以高效利用,以达到减少开采地下水、充分利用天上水的目的。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自2006年在全区部分蔬菜种植园区、基地推广膜面集雨技术以来,已建成示范区15万平方米,年集水量达4603立方米。  相似文献   

18.
魏永  虞亮 《科技信息》2011,(13):29-29,64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研究,阐述了城市雨水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陇东地区土地资源特点与可持续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晖 《甘肃科技》2005,21(11):20-22,10
在分析陇东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特点及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依据川塬旱作农业优势,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高效优质的旱作农业体系;以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核心,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带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加快区域经济开发为目标,发展新兴特色替代性产业,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黄土高原区农田如何高效利用自然降水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在黄土高原半湿润易旱区研究了不同播种机械与秸杆覆盖对玉米花后叶片衰老生理及产量的影响.播种机械包括大拖拉机(东方红-75/802型,功率为58.8kW)和小拖拉机(泰山-12型;功率为11kW),覆盖处理包括秸秆覆盖0.9kg/m2与不覆盖.结果表明,大拖拉机播种玉米及秸秆覆盖,可减缓玉米开花后穗位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 AT)活性降低及叶绿素的降解,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低,可延缓叶片衰老.采用大拖拉机与秸秆覆盖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分入渗能力,保蓄土壤水分.大拖拉机播种玉米及秸秆覆盖,比不覆盖增产14.75%,比小拖拉机播种增产10.90%.研究表明采用大拖拉机播种与秸杆覆盖结合是延缓玉米叶片衰老,提高玉米产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