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为原料,采用悬浮聚合工艺,合成得到了固体羟基丙烯酸共聚树脂.研究工作探讨了单体选择、引发剂种类及用量、悬浮剂种类及用量、油水比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树脂状态及分子量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对树脂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及分析,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与动态热机械分析检测对树脂的分子量及分布、玻璃化温度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及丙烯酸-2-羟基乙酯合成了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一丙烯酸酯,产物经叔胺中和得自乳化水分散体系.考察了羧基含量、中和度、聚醚分子量、异氰酸酯指数等对乳液粒径、粘度、稳定性及漆膜的耐水性能和耐甲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富马酸聚乙醇酯(PEGF)与双丙烯酸聚乙醇酯(PEGDA)共聚合成了可注射水凝胶.探讨了引发剂量、温度、物质的量之比、单体浓度、复合β-磷酸三钙(β-TcP)对产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Xanthobacterautotrophicus在发酵中聚-β-羟基烷酸的积累过程及超微结构.得到聚-β-羟基烷酸的最高含量为62.70%(W/DW).其中聚-β-羟基丁酸与聚-β-羟基戊酸的比例为1.0∶2.6  相似文献   

5.
用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和马来酸酐的接枝物与丙烯酸-β-羟乙酯在碱性条件下酯化制备了改性物,并探讨了反应温度、接枝物浓度、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90℃、接枝物浓度为35;、接枝物与丙烯酸-β-羟乙酯的摩尔比为1∶4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反应时间为3 h时,可得到单酯化率为81.52;的酯化物,并对该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改性物在紫外光辐照下的固化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新型阻垢分散剂丙烯酸/丙烯磺酸钠/醋酸乙烯酯调聚物的合成,测定了其表面性质,并对调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分子量对其分散性能的影响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介绍了对此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7.
以固定化的脂肪酶(Novozyme-435)为催化剂,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引发剂, 丙烯酸乙烯酯(VA)为封端剂,进行ε-己内酯的酶催化开环聚合,得到了α-丙烯酰氧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型大分子单体(APCL-b-MPEG),其分子量为2510,分子量分布系数为1.11。对该大分子单体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分子量为22784、分子量分布系数为1.19的梳状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8.
快干丙烯酸醇酸树脂涂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低分子量的羟基丙烯酸树脂为改性剂,采用单甘油酯法合成愉干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醇酸树脂的油度,丙烯酸树脂(PPA)中甲基丙烯酸的含量及邻苯二甲酸酐与PPA的摩尔比对树脂涂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配方和工艺。  相似文献   

9.
用丙烯酸-β-羟丙酯作改性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通过"种子聚合"、"分段加料"方式,合成了醋酸乙烯/丙烯酸-β-羟丙酯共聚乳胶,探讨了改性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的用量对乳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制备工艺;测试了共聚乳胶所配制的粘合剂的剥离强度,测试结果及卷烟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由该共聚乳胶所配制的卷烟粘合剂能满足8000支/分钟高速卷烟机卷烟粘胶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用丙烯酸-β-羟丙酯作改性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通过"种子聚合"、"分段加料"方式,合成了醋酸乙烯/丙烯酸-β-羟丙酯共聚乳胶,探讨了改性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的用量对乳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制备工艺;测试了共聚乳胶所配制的粘合剂的剥离强度,测试结果及卷烟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由该共聚乳胶所配制的卷烟粘合剂能满足8 000支/分钟高速卷烟机卷烟粘胶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性能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低成本,高性能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了丙烯酸树脂的结构和分子量分布,以此树脂为基础,采用六亚甲基二酸酯(HDI)缩二脲为固化剂,制得了高性能的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涂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用相转移催化剂合成的高分子量的聚羟基醚砜的分子量分布,建立了聚羟基醚砜在N,N—二甲基甲酰胺淋洗液中的GPC标定曲线,本文还测定了聚羟基醚砜的溶度参数并取得了与理论计算值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Xanthobacter autotrophicus在发酵中β-羟基烷酸的积累过程及超微结构,得到聚-β-羟基烷酸的最高含量为62.70%(W/DW),其中聚-β-羟基丁酸与聚-羟基戊酸的比例为1.0:2.6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酸(AA)与丙烯酸-β-羟基乙酯(HEA)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出了二丙烯酸乙二醇酯(EGDA)。以EGDA得率为考核指标,对催化剂种类及用量、阻聚剂种类及用量等合成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与优化,发现对于该反应,环己烷是比苯更优的带水剂,反应宜采用减压降温的方法抑制聚合的发生。对比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EGDA的得率比直接酯化法、酯交换法更高,且产品的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5.
从歧化松香中提取的去氢枞酸(DHA)出发,将其酰氯化后与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反应,合成去氢枞酸丙烯酸乙二醇酯(DHAAGE).并以DHAAGE为单体,苯胺/二苯甲酮络合物为引发剂,THF为溶剂,在紫外光照射下,通过电荷转移聚合(CTP)法合成具有苯亚胺基链端的聚去氢枞酸丙烯酸乙二醇酯(PDHAAGE).利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嗜黑液菌对木质素进行厌氧降解处理,研究在厌氧降解过程中,木质素的元素组成、分子量、结构基团的变化及其红外光谱和氢谱.结果表明,在厌氧降解过程中,分子量大于4 950的木质素将发生碎片化反应,尤其是木质素结构中的香豆满和松脂醇结构,以及β-O-4和β-β结构都因为发生断裂而消失,同时进一步发生脱甲氧基作用和脱羟基作用,生成了可溶性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动电位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螯合剂辛基羟昕酸,α-亚硝基-β-萘酚对黑钨矿的捕收作用机理。测定查明药剂是以化学吸附及表面反应生成表面螯合物为主,药剂与金属离子的螯合反应、药剂的质子化以及矿物金属离子羟基化合物生成反应的平衡计算均与浮选实验结果相符,表明黑钨矿浮选行为与化学吸附的发生及锰离子螯合物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反相悬浮共聚合成聚丙烯酰胺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自由基共聚的方法进行了合成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中试研究 ,并得到了分子量达 1.45×10 7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比较了中试与实验室小试两种情况下聚合条件的不同 ,确定了原料丙烯酰胺中金属杂质铜和铁的含量 ,研究了原料丙烯酰胺在有机络合物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存在下与丙烯酸钠的共聚 ,并研究了中试条件下一些因素如引发剂浓度、脱水时间对产品分子量和溶解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聚合体系中加入占丙烯酰胺质量 0.025 %的EDTA能显著提高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 ,在本实验条件下 ,引发体系K2S2 O8-NaHSO3 的最佳用量是K2S2O8、NaHSO3 分别占单体质量的 0.05 % ;并且还发现 ,随着脱水时间的延长 ,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和溶解性能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一系列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丙烯酸聚氨酯光敏预聚体的粘度、数均分子量、自动氧化反应以及光固化后树脂的平衡溶胀比和力学性能的测定 ,探讨了这类丙烯酸聚氨酯光敏树脂的链结构与微相分离、光固化性能以及力学性能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齐聚物二元醇以及加入的小分子二元醇是影响光敏预聚体及光固化后树脂结构与性能的重要因素 ,其中加入α AGE不仅可有效地消除光固化过程中氧阻聚 ,而且对光敏预聚体粘度、光固化后树脂微相分离也有显著影响 ,平衡溶胀法较好地表征了此类丙烯酸聚氨酯光固化树脂的相分离聚集态结构  相似文献   

20.
石菖蒲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对石菖蒲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表明:从该植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苄醇-β-D-木糖-(1→6)-β-D-葡萄糖苷(1)、5-羟甲基糠醛(2)、二聚5-羟甲基糠醛(3)、石菖蒲醇-12-β-D-葡萄糖苷(4)、赤式-1',2'-二羟基细辛醚(5)、苏式-1',2'-二羟基细辛醚(6),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