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洛克的政治哲学为我们展现了这样的政治逻辑:自然状态下的人们为了寻求一种更好的生活,通过签订契约进入政治社会,契约的签订为政府提供了一种基于"同意"的合法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现存的政府不曾经历一个事实上的契约过程,那么这里的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又将从何而来呢?本文以此类政治权威的合法性证成为切入点,尝试对贯穿洛克政治哲学思想的"同意"观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洛克在《政府论》中以双重契约还是单个契约完成政治社会的构建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论。"论政府解体"一章中洛克对"摆脱暴政"与"防止暴政"的人民抵抗理论做出了时间上的前后设定,使得政府解体与社会解体相随与分离的情况同时存在,社会作为独立实体出现,洛克双重契约理论的逻辑架构由此显现。  相似文献   

3.
法律术语为有价证券发行制度提供了"二元对称轴线"的技术解读,此种解读与传统的债权法一般理论进行了无缝对接。"要约——承诺"和"发行——认购"的"二元对称轴线"使传统大陆法系金融法法律工作者在有价证券发行实践中将金融实践完美的纳入了经典契约文化的图解中。需要运用"公司契约"理论和规则将金融契约放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公司语境中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汉武帝以后有两千年的灿烂辉煌时期。这两千年璀璨时期从根本上来说是建立在"文治统一政府"基础之上的。"文治统一政府"是中国的一大创举,它又被称作"贤治政府"、"仕治政府"。这样的政府首先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府,地方的权力集中在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于皇帝,如此以来国家就可以凝聚全国的力量来做大事;其次政府官员大多是由平民中的贤者充任,各级官吏都在公开的标准之下统一选拔,人人不论贫贱富贵都有机会参与政权。中国在这样的政府管理之下,创造了令后人惊叹的灿烂文明。现在我们不禁要问创建这样的政府需要什么样的基础呢?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郑联盛 《世界知识》2011,(16):31-33
一个国家如果出现"国家破产"风险,不管是偿付危机还是流动性危机,对于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债权人以及该国自身等,都会有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张建农 《科技信息》2011,(13):529-529,545
"一国两制"是第二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为统一祖国而提出的一项战略方针,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说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和适时性,为促进整个国家的统一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一国两制"也有深刻的理论渊源,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建国初期就对和平统一台湾有着较早的理论探索。为了适应世情、国情,"一国两制"在理论上不断得到创新和补充,因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互联网应用已成为各国促进高效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强劲动力。在"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分论坛上,多位国际组织代表、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从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探讨了互联网与政府的结合,如青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惠军以实例为证分享了著名的"青岛模式"、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阐述互联网将加速"六型"政府建设、国际行政科学学会(IIAS)前任主席、亚洲公共管理学会(AAPA)主席金判锡先生谈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参与式治理……  相似文献   

8.
朱婕 《当代地方科技》2010,(18):100-1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外贸易,"中国制造"产品对降低全球生产成本、优化世界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使得"中国制造"当仁不让的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中国制造"的国家营销举措再次提上议程。本文继续之前的探讨从政府如何部署国家营销战略及战略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设计:社会契约理论奠定了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分权学说设计了使国家权力和谐运行的政府机制;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理论追求的是经济的和谐发展;对个人权利与社会权利划界,追求的是公权与私权以及不同思想观念之间的和谐;“积极自由”关注的是实现社会和谐所需的物质条件;责任型政府则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物质、制度和法律方面的保障。在对以上诸领域和谐的一步步探索中,西方国家建立起了他们的“和谐社会”。这些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坤展 《科技信息》2010,(25):374-374
当前,随着中央财政改革的大力推进,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支出逐步公开、透明化,各项公共财政经费的使用正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进入纳税者们的视线内。然而在经费使用、开支内容范畴上,由于各地政府的做法均有一定的不同而略有区别,在物资采购、基本建设等公开招标投标的事项上,除国家公开的事项外,各个地方各有各的样式、各有各的特色,尤其是在"国标法规"外、金额在20万元下的采购、建设项目上,实行"内部议标"制度对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加强有关党委理财、理顺经费使用程序、衔接招标采购法规、财务法规、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治即是法的统治,“善法的统治”是一种法治的完美状态,中国传统法律形式多样,不乏善法的存在,但是缺乏法的统治,所具有的善法只是人治的工具,中国法律传统中更多的是非法治因素。法治多元理论下的所谓“中国传统法治”理论偏离对法治的正确认识,引起理论混论。抛弃法治多元理论,正确认识中国的法律传统,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契约伦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应用伦理形态、实体伦理规律"现象"。契约伦理理念主要有理性、公平与自由。理性对"自然状态"展开伦理反省,选择契约作为避免"狼—狼状态"、走向"和平"相与之道的善的路径;公平要求契约制度设定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并确定主客观衡平标准,它是经验世界的"希望"和"追求";自由表现为契约行为的自我主导性,以"人"为目的,属于"相对自由"。契约伦理理念能够引导契约实践,使行为主体在"契约生活态势"中坚守道德光明之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中国伦理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主权遭受到从未有过的冲击和挑战,许多曾被视为国家主权范围内部的事务,突然失去了自己的护身符,被裹进全球化的大潮。在这一背景下,很多西方学者纷纷提出了“主权过时论”“主权终结论”“世界政府论”等各种主权理论。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国家主权“何去”“何从”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处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民族国家主权的历史变迁,从全球化的视阈下重新解读国家主权,进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国家主权的重构作一个诠释。  相似文献   

14.
主权,是整个国际法体系的基石。研究主权的历史起源,具有研究国际法“基础之基础”的地位与价值。历史探源法为追溯主权历史起源提供研究方法;主权本质内容的确定给予追溯主权历史起源研究标准。追溯主权的历史起源,虽然可以沿着人类社会步入文明的足迹逐步向前推进,但由于受到文献材料的限制,只能在目前所知的古老著作、法典或条约中寻找。  相似文献   

15.
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今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它受多种姊妹艺术的滋润.主题也在不断升华,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和合为美”的美学思想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6.
论马援精神     
马援将军对于子侄们来说,是一个美其道,慎其行的严父良师。马援的“择君”思想是对国家的高度负责任的政治态度。它不仅为历代志士仁人所效仿,就是今天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马援一生中表现出的“老当益壮,马革裹尸”和公忠为国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7.
分析庄子思想的核心“道”,及其可行之径“两行”的蕴含。论证“两行”中自适之用与和通是关键的方法,只有自适其适、自得于心,才能无视外在的是非、对立,达到道通为一,这才是行道。道之可行的极境是无待,当客观有待的存在无法改变时,主观的无待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主观的无待是实现无待境界的根本,注重超越主观的有待是真正的无待。  相似文献   

18.
根据规范场论,自然界各种不同的基本相互作用在实质上都归结为规范场,而“规范对称性”的本质在于“物理定律在变换中保持内在不变性”。按照一般系统论的“不同科学中的同构性”的思想,这种“变换中的不变性”可以推广到包括经济系统和生命系统在内的最一般的系统中去。  相似文献   

19.
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概念是权利的合法性:一切权利——个人权利和最高权力都具有合法性.社会契约论代表了启蒙时期西方政治思想的最高成就,但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理论观点有着明显差异,由此反映出这一理论的演进轨迹.其理论逻辑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依次沿着“生命-自由-平等”这种思路进行.但社会契约论只是对国家起源、性质和基本原理的一种理论论证,并非是对国家产生过程的真实描述.以其检验人类社会的价值得失,往往会陷入一定困境而凸显出难以克服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文人论政”传统是我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探究其发展动因,我们可以发现,其在近代的大放异彩,是中国文化传统与“西风东渐”的合力作用,是变革时期中国矛盾重重之社会现实的呼唤,也是近现代中国政治舆论环境的写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