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而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往往以质朴的语言和具体的形象更易于儿童接受。本研究通过对童话文本《小熊维尼·阿噗》的解读,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同伴关系,同时帮助幼儿园老师、家长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心理,帮助儿童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2.
《四十一炮》是莫言首次用儿童视角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罗小通的叙述,使人意识到商业化经济过度发展对农村固有生活的冲击和对人生存状态的思考。作为莫言对儿童视角进行告别式使用的创作,《四十一炮》从童话式形象、童话式语言、童话式叙述结构三个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童话色彩。与莫言之前的文本比较,还能够发现该小说的童话式思维在作家创作中的传承与突破,并呈现出一种变体童话的风格,即“童话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1):121-124
近年来,俄罗斯出现童话疗法研究热潮。俄罗斯心理学家们认为童话能够培植儿童的希望、矫正其心理;提出了阅读治疗功能型童话的类型——民间童话、文学童话、说教童话、心理矫正童话、心理治疗童话、冥思童话等;描述了童话疗法的基本方法——讲述和创作童话、童话绘画、制作木偶、童话治疗诊断、表演童话、沙疗等,同时还介绍了俄罗斯学前教育机构、图书馆、父母对童话疗法的运用情况,这对我国开展类似研究和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早期童话中的重复叙事是普遍存在的,这种重复叙事的形成,既是作家尊重儿童欣赏心理的表现,又是由于人类的文化心理原型——重复原型的存在。这种重复叙事在叶圣陶的早期童话中主要表现为语言和行为的重复、情节的重复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周青 《科技咨询导报》2007,(8):179-179,181
儿童进攻性对儿童人格形成具有危害性,它的产生具有多种原因和特点,根据原因和特点采用行为干预法、情感调节法、人际关系认知法以及行为模式训练法,可以有效矫正儿童进攻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它对儿童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但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许多童话难免被打上父权文化的烙印。通过分析法国夏尔.贝洛、德国格林兄弟、丹麦安徒生的几则英文版童话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揭示传统童话的文化倾向及其对女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父母及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父母要以身示范,营造和睦、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在儿童人格塑造和培养中,要十分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注意早期智力与创造力的开发,重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包括融入集体生活的能力、人际适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等。  相似文献   

8.
西欧传统童话的文化解读——兼论童话对女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它对儿童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但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许多童话难免被打上父权文化的烙印.通过分析法国夏尔·贝洛、德国格林兄弟、丹麦安徒生的几则英文版童话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揭示传统童话的文化倾向及其对女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寄托儿童是我国在新时期出现的一群特殊儿童。通过对寄托儿童和一般儿童的智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发现,寄托儿童和一般儿童在许多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征。对寄托儿童,政府与教育部门、学校与教师、家长应多加关注,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人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很重要的。埃里克森人格渐成理论认为学前期是幼儿形成信任、自主、主动、创新人格特征的关键期。文章以认识自我、面对困难和和他人相处三个方面浅析了埃里克森理论对学前儿童人格教育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童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大部分童话是快乐的结局,但是日本儿童文学家新美南吉的童话却有很多是悲剧性的。本文试对《红蜻蜓》、《去年的树》等作品进行解读,分析新美南吉前期童话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2.
欧美童话以其经典的文学形象与恒久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代代读者品读与回味。借助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欧美童话中所反映出的父权制文化语境的构建与颠覆以及作家对女性的自我反抗意识的肯定与褒扬,兼论童话对儿童性别角色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师生交往与小学儿童的人格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中探讨建设和谐社会大环境下小学儿童的人格社会化问题,主要侧重于师生交往和教师期望对小学儿童人格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欧美童话以其经典的文学形象与恒久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代代读者品读与回味.借助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欧美童话中所反映出的父权制文化语境的构建与颠覆以及作家对女性的自我反抗意识的肯定与褒扬,兼论童话对儿童性别角色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姝 《科技知识动漫》2010,(10):118-1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将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着手培养呢?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我们借助童话进行启蒙教学。童话以其丰富的幻想、奇特的情节、优美动人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对于以无意注意为主的低年段孩子,童话无疑是培养孩子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阅读兴趣和作文兴趣的最佳“诱饵”。  相似文献   

16.
安全的早期依恋关系不仅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化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过程.父母和家庭氛围等家庭因素对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对于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母亲作为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的主要承担者,对儿童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影响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他人".文章通过对H市1931名学前儿童母亲的实证调查与分析,探讨了母亲对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发现,母亲的家庭教养意识整体较强,教养观念较为科学,一般教养知识丰富,教养方法较为合理,但存在教养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人格特征及差异,为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CPQ)对南京市小学四—六年级273名流动儿童和206名本地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流动男童的乐群性、恃强性、轻松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高于本地男童,聪慧性、充沛性、忧虑性、紧张性低于本地男童(P<0.05);②流动女童的稳定性、轻松性、敢为性、世故性高于本地女童,乐群性、聪慧性、敏感性、充沛性、忧虑性、紧张性低于本地女童(P<0.05)。结论:南京市流动儿童正性人格特征表现得多,负性人格特征表现得少,表明改善儿童学校教育环境有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童话语言往往会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本文介绍了三种童话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拟人、明喻和反复。作者分析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并举实例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正在逐步走上成熟,要形成多学科科学家共同参与超常儿童研究的模式;对于超常儿童研究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尤其要把超常儿童的个性培养、人格塑造、动机、信念和价值观的研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扩大超常儿童的研究范围,应注重研究成功人士童年成长经历、受教育状况与当前创造巨大社会价值的联系;采取现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扩大超常儿童教育的受益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