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选取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儿童希望感量表、自尊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1 543名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和自尊在儿童心理素质与社交焦虑之间起连续中介作用;希望无法直接影响儿童的社交焦虑,需要通过自尊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自尊和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WCQ)、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C),以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学生作为被试群体进行测量.结果:智能手机成瘾量表总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应对方式量表得分也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在社交回避及苦恼和智能手机成瘾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并受到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即自尊对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具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结论:社交回避及苦恼与智能手机成瘾具有调节的中介.  相似文献   

3.
自尊是影响社交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南京高校158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交往焦虑量表”(IAS)、“罗森伯格量表”(RSES)、“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为研究工具,运用 SPSS 统计软件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大学生社交焦虑和自尊之间显著相关且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1):113-116
为了探究心理弹性与拖延行为以及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Aitken拖延问卷,选取37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得分、焦虑和拖延行为之间两两呈现显著性相关,焦虑和心理弹性的计划风格维度相关性不显著,和其他维度都呈显著性相关,拖延行为和心理弹性的各维度呈显著性相关;心理弹性水平对拖延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焦虑在心理弹性和拖延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可以直接预测拖延行为,也可以通过影响焦虑,进而间接影响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尊对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RSES)、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自我妨碍量表(SHS)编制而成的问卷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自尊和学业自我妨碍之间显著负相关(r=-0.480,p<0.01),与心理韧性之间显著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6.
孙荣光  宋家臣  贾保先 《科技信息》2012,(35):I0062-I0062
社交焦虑已成为大学生最严重的心理困扰之一,而严峻的就业前景又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心理障碍。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就业心理障碍,探讨两者关系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采取方便取样,并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负性自动思维量表(ATQ)以及内隐自尊联想测验对所选取的1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负性自动思维在外显自尊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内隐自尊对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内隐自尊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使用PROCESS程序进行事后检验,无论在高内隐自尊的情况下(得分高于一个标准差)还是在低内隐自尊的情况下(得分低于一个标准差)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都显著,即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结论:负性自动思维对抑郁的影响随内隐自尊的增加而增强,外显自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心理资本在感恩与大学生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与调节作用,采用感恩问卷、心理资本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对469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感恩、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均呈负相关;感恩与心理资本呈正相关.心理资本在感恩和大学生学习倦怠关系中起中介与调节作用,通过感恩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在正念水平和大学生抑郁影响中的作用机制。运用青少年正念量表、抑郁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以及心理弹性量表对某省1 0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正念水平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的抑郁情绪;(2)生命意义感在正念水平和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3)心理弹性在正念水平和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4)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在正念水平和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认为正念分别通过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以及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弹性链式中介对大学生抑郁起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问卷对1 48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差异显著高(P0.01),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均显著高于低社交焦虑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和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3者间呈显著正相关(r=0.097~0.761,P0.01),社交焦虑和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在社交焦虑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0%。可见社交焦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对大学生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焦虑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469名中职学生进行测查,探讨中职生的焦虑、孤独感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中职生具有轻度以上焦虑占33.9%,中度焦虑以上占8.5%,重度焦虑占1.7%;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与焦虑呈低度负相关,与孤独感呈中度负相关,焦虑与孤独感接近中度正相关;社会支持对的孤独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焦虑对孤独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与焦虑的交互作用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自尊量表对西部某省4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公正世界信念、自尊与大学生情绪智力呈显著相关;公正世界信念和自尊对大学生情绪智力均存在正向预测作用;自尊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情绪智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公正世界信念在一定程度下可以直接影响情绪智力,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尊间接影响情绪智力。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公立和打工子弟学校387名流动儿童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他们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追踪研究,探讨了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歧视知觉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以及歧视知觉、社会支持与自尊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显著降低、幸福感显著增加;自尊在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对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前测社会支持、自尊和歧视知觉共同影响前测幸福感;前测幸福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后测幸福感;前测歧视知觉能够通过后测歧视知觉间接预测后测幸福感;前测社会支持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后测歧视知觉;前测社会支持无法直接预测后测幸福感,但可以通过影响后测歧视知觉间接影响后测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采用身体自尊量表(B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31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身体自尊、人际关系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两两显著相关;身体自尊和人际关系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人际关系在身体自尊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人际关系在身体自尊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自发社会比较对恋人内隐自尊的影响,以及相关任务性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在研究1中,要求66名恋人首先填写恋爱关系满意度调查问卷和完成自发社会比较回忆书写任务,然后进行内隐自尊IAT的测量;研究2以127名恋人为被试,启动相关性自发社会比较任务,探讨相关性任务在自发社会比较对内隐自尊影响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研究1被试在完成自发社会比较任务操纵后,上行比较组恋人内隐自尊得分显著高于下行比较组,且仅男性在上行比较组被试内隐得分显著高于下行比较组;研究2发现任务相关性的主效应不显著,任务相关性不影响自发社会比较中被试内隐自尊水平。结论:自发社会比较影响恋人内隐自尊水平,上行比较损伤男性内隐自尊;相关性任务对自发社会比较对恋人内隐自尊中不起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取贵州省5所高校600名大学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尊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自尊与就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47,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就业焦虑呈正相关(r=0.35,P0.01);自尊能够负向显著预测就业焦虑(β=-0.39,t=-9.14,P0.001),消极应对方式能够正向显著预测就业焦虑(β=0.18,t=4.07,P0.001);消极应对方式在自尊与就业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34.70%。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文版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中文版成就动机量表和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对745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成就动机与新生适应呈显著相关;核心自我评价、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对新生适应均存在预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能通过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新生适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对孤独感的相关关系。方法: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南昌大学360名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被试孤独感得分在年级上差异显著;②被试孤独感得分在教养方式上差异显著;③社会支持和社交自尊与孤独感均有显著的负相关;④朋友支持和社交自尊对孤独感有显著预测力,其解释量为27.5%。结论:社会支持和社交自尊与孤独感均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Anxiety--a sustained state of heightened apprehension in the absence of immediate threat--becomes severely debilitating in disease states. Anxiety disorders represent the most common of psychiatric diseases (28% lifetime prevalence) and contribute to the aetiology of major depression and substance abuse. Although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the amygdala, a brain region important for emotional processing, has a role in anxiety, the neural mechanisms that control anxiety remain unclear. Here we explore the neural circuits underlying anxiety-related behaviours by using optogenetics with two-photon microscopy, anxiety assays in freely moving mice, and electrophysiology. With the capability of optogenetics to control not only cell types but also specific connections between cells, we observed that temporally precise optogenetic stimulation of basolateral amygdala (BLA) terminals in 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 (CeA)--achieved by viral transduction of the BLA with a codon-optimized channelrhodopsin followed by restricted illumination in the downstream CeA--exerted an acute, reversible anxiolytic effect. Conversely, selective optogenetic inhibition of the same projection with a third-generation halorhodopsin (eNpHR3.0) increased anxiety-related behaviours. Importantly, these effects were not observed with direct optogenetic control of BLA somata, possibly owing to recruitment of antagonistic downstream structures. Together, these results implicate specific BLA-CeA projections as critical circuit elements for acute anxiety control in the mammalian brain, and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optogenetically targeting defined projections, beyond simply targeting cell types, in the study of circuit function relevant to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