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寻找较好的播种覆盖物,提高播种出苗率和育苗灌溉节水,在吉林东部对长白落叶松种子大田育苗进行不同的播种覆盖物试验,分析不同播种覆盖物对播种出苗率和苗床土壤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物处理下长白落叶松种子出苗率差异显著,影响出苗率大小的覆盖物依次是锯末、草炭土、豆秸、煤渣灰、河沙;不同覆盖物下土壤蒸发量差异显著,白天影响蒸发量大小的覆盖物依次是草炭土、煤渣灰、裸地、对照、河沙、锯末、豆秸。不同播种覆盖物对土壤表层温度变化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白落叶松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进行梯度剂量的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对比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控释氮肥培育下苗木的苗高、Ⅰ级侧根(长度大于5 cm)数均比施普通氮肥的多。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控释氮肥培育下苗木总生物量不断增加,当施氮量为360 kg/hm2时,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生物量比施普通氮肥的增加24.3 %;但与施普通氮肥相比,控释氮肥培育处理下的播种苗高径比和茎根比没有显著差异。在120 与240 kg/hm2施氮量时,控释氮肥处理下苗木体内氮的积累比施普通氮肥的高,且叶片氮含量占单株氮的比率均较小。因此,控释氮肥有利于氮向苗木的根和茎分配。长白落叶松播种苗在此次试验地条件下的最佳控释氮肥量为240 kg/hm2。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是林区造林的常见树种,在林业生态和经济工程建设中,落叶松以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成材率高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防护林、生态林、混合林等主要林业工程的建设中离不开落叶松资源的有效配比。落叶松应用在林业建设中应该抓好育苗和造林两个主要环节,要突出落叶松育苗的技术,保障苗床制作、浸种、播种等重要环节的细节,在做好落叶松植苗、抚育的基础上,提高落叶造林效果,为落叶松资源的林业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兴安落叶松是大兴安岭地区的重要成林乡土树种,由于过度采伐,森林资源锐减.通过科学的播种育苗技术、播种地管理、播种苗的抚育管理等技术方法,提高兴安落叶松种苗成活率,达到丰产目的.  相似文献   

5.
播种育苗是苗圃繁殖苗木的一种主要方法。播种苗是利用种子繁殖的苗木,北方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如落叶松、油松、樟子松、侧柏、榆树、沙枣、沙棘、紫穗槐等都是采用播种育苗。下面将播种育苗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文冠果有很多优良特性及很高的应用价值,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经济树种,已被确定为重要能源植物.文冠果苗木繁殖主要采用播种法,不同的播种方式对文冠果的出苗和苗木质量均有很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种脐平放;覆土厚度2 cm;播种密度15×15 cm时能够显著提高出苗率及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践经验,介绍了太行山区华北落叶松平地全光育苗技术,包括苗圃地的选择、整地施肥、做床、种子的处理及催芽、播种及苗期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张邦颖 《汉中科技》2010,(5):46-46,49
介绍了日本落叶松两段育苗技术,第一段种子育苗,要做好圃地选择,整地作床、播种育苗和圃地管理;第二段移值育苗,要抓好苗床准备、苗木移栽和移植苗管理。经调查统计,采用两段育苗技术与对照(留床苗)比较,苗木质量、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两段育苗技术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落叶松苗木的越冬试验,落叶松全埋越冬法损失率较低,仅为3%,造林成活率达到97.67%,苗木含水率可增加4.26%,所以,落叶松苗木越冬以全埋法为宜。  相似文献   

10.
由于黄铜水平连铸覆盖物渣组成相的特殊性,使其在常温常压下通过使用硫酸作为溶剂浸出困难,浸出率低,而在溶剂中适量加入硝酸可使黄铜水平连铸覆盖物渣中Cu的浸出更完全.因此,常温常压下使用硝酸和硫酸作为混合溶剂进行浸出,铜、锌浸出率得到显著提高,且工艺简便,适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1.
用手工简易制作装饰板,可以不用电、不要大型昂贵的机械设备,投资小,只需数百元即可就简上马,且碎木屑、刨花、锯沫等原料丰富,易购得,只要在制作过程中适当加色,产品就可做得相当美观,表面光亮如镜,结实耐用。它耐水、耐高温,能锯、能钉,能拧木罗钉,可用来做家具面板、装饰居室外表面等。用它制作的家俱造价低廉,外观可人,使用寿命长。因此,这种装饰板市场潜力大。它每平方米成本只要5元左右。售价可达12元以上,经济收益颇丰,家庭作坊若为2人配合操作,每天可生产20~30m2,很适合乡镇、农村和下岗工人自谋求职…  相似文献   

12.
谭荫初 《安徽科技》1999,(11):36-36
大蒜原产亚洲西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品种繁多,资源丰富。现介绍几种新的栽培技术。 1 快速催芽育苗。蒜瓣休眠期长,蒜皮包得又紧,常规播种需要半个月以上才能出苗;若采用下述任一法催芽,不仅可以提早出苗,而且出苗率高,幼苗粗壮,生长快,产量高。 (1)人尿催芽。将选好的大瓣蒜种,用人尿浸48~52h,待蒜瓣发红,捞出稍沥干后播种。播种后加盖6~9cm覆盖物,如猪、牛粪,草或湿稻草,5~6天即可齐苗。 (2)剥尖皮催芽。用剪刀将瓣尖皮剪去,或用手剥开蒜尖皮,现出蒜尖肉即可播种,播种后加盖6~9cm如(l)的覆盖物,7~8天可齐苗。  相似文献   

13.
1.万能装饰板材生产技术:本晶利用锯沫、刨花、植物秸秆、石粉等为原料,一次成型,具有质地坚硬,防火阻燃(900°不燃烧),可锯、钉、刨、粘,使用寿命长,图案纹理逼真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家俱、娱乐器具、墙面、车船墙壁的装饰,是现有木材、晶丽板、宝丽板、三合板的理想换代产品,设备投资5000元,成本8元/m~2。技术转让费:单位1.5万元,个体1.2万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不同直径分布预测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Gamma分布模型、Lognormal分布模型),构建包含华北落叶松林分因子的直径分布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有助于分析直径分布对林分因子动态变化的响应。【方法】利用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数据,应用最大似然估计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估计模型参数,通过K-S(Kolmogorov-Smirnov)检验、C-V(Cramer-von Mises)检验、A-D(Anderson-Darling)检验对模型适用性进行检验,基于最优模型构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直径分布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最优模型为Weibull分布;基于最优模型,构建了包含优势高、断面积、对数密度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当3个参数随机效应方差-协方差结构和误差项结构均为对角矩阵结构[UN(1)]时,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包含位置、尺度、形状3参数随机效应项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5、0.888、0.801,均方误差(MSE)分别为5.365、1.724、1.15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316、1.313、1.073,拟合结果均较好。【结论】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直径分布能力,可为精准预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
实生苗又叫播种苗、有性繁殖苗,它是用种子繁殖的苗木。实生苗包括播种种苗、野生实生苗两种,苗木经移植培养的移植苗。本文主要从实生苗的利用、种子的休眠与层积催芽处理,同时提出了解除种子休眠的途径等。来对实生苗培育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定样方和定期观测的方法研究了2a生日本落叶松苗木高生长和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年生日本落叶松苗木的高生长与气温、土壤温度和空气相对温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相关方程通式为:Y=A+BX+CX^2,最小的相关系数R为0.84119。  相似文献   

17.
水松纸夹沫问题,就是烟支卷制成型后,在水松纸与滤棒之间夹杂烟丝现象。烟丝夹杂在水松纸位置的不同可能会造成不同的烟支工艺质量问题。原有除沫装置采用正压风吹风方式改变烟沫飞行方向,进而消除一部位夹沫问题。但是此方法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需研发新式除沫装置来加强除沫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一年生落叶松苗营养规律和最佳施肥量研究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研究了一年生落叶松苗的追肥技术,包括底肥与追肥的分配、追肥时期、次数、数量和比例,并做了大面积示范,以期为改进落叶松苗的施肥技术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干形指标为主要数据,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构建长白落叶松削度方程,研究不同的二次抽样方案对混合效应模型预估精度的影响。【方法】在不同类型的削度方程中选择拟合效果最好的Kozak方程作为基础模型,通过再参数化的方法引入树冠特征变量,分析树冠大小对干形的影响;在包含树冠变量的模型基础上,结合混合效应模型考虑样地、样木效应对于干形的影响,建立长白落叶松削度方程;采用2种抽样方案(方案Ⅰ,不限定抽样位置;方案Ⅱ,抽样位置限定在相对高0.1以下)对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树冠变量中冠长率与干形关系最为密切,将冠长率引入模型后,提升了模型的拟合精度,且模型参数在5%显著性水平上均显著。通过似然比检验,样地效应和样木效应极显著提升了模型拟合效果(P<0.01),并使用指数函数和一阶连续自回归结构[CAR(1)]来解决削度方程中普遍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问题,最终的混合效应模型调整后决定系数( R a 2)为0.994 1,均方根误差(RMSE)为0.623 1,拟合效果优于基础模型( R a 2提高了0.4%,RMSE减小了24.6%)。当使用不同的抽样方案进行预测时,方案Ⅰ表现出最高的预测精度,抽样数量为5时,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470 0,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为4.62%;而方案Ⅱ不同抽样数量之间的预测效果差别不大(MAE的变化范围为0.520 3~0.536 6,MAPE的变化范围为5.14%~5.22%),但仍优于基础模型。【结论】将冠长率引入模型后,模型对干形的模拟更贴合实际中的林木生长情况;包含样地效应、样木效应的两水平混合效应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长白落叶松的干形变化,为精准估计长白落叶松各材种和立木材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凌华 《甘肃科技》2015,(4):147-148
云杉是洮河林区各苗圃主要培育树种之一,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异常的影响,许多苗圃云杉苗木越冬后大量死亡,给苗木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苗木越冬覆盖试验,利用麦草、胡麻草、竹帘、草帘,进行覆盖对比观察记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得出,草帘是云杉幼苗越冬最理想的覆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