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死亡的误诊原因,提出预防误诊的对策。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科胸腔积液死亡6例尸体解剖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腔积液死亡6例尸体解剖结果:风湿性心脏病3例,误诊为胃炎2例、慢性胆囊炎1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例,胸部食管下端周围静脉丛血栓机化管腔闭塞伴间质性肺炎1例,均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结论本病临床早期诊断困难,症状隐蔽,需要全面检查确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患者选用全面检查手段,可降低误诊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均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后,治疗组胸腔内注入顺铂和香菇多糖,对照组胸膜腔注入顺铂,每周1次,连续2~3次,4周后评价疗效、生活质量改善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无差异。结论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效果好,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疑难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诊断结果及并发症。结果34例不明原因的胸膜疾病患者,通过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了32例,阳性率达94.1%。结论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疑难性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易操作、较安全的诊断方法,其阳性率高,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疑难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诊断结果及并发症.结果 34例不明原因的胸膜疾病患者.通过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了32例,阳性率达94.1%.结论 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疑难性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易操作、较安全的诊断方法,其阳性率高,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45例恶性胸水患者采用胸腔置管闭式术基本引流完后,腔内注入博莱霉素,每周1次,在胸水再生的情况下重复引尽胸水及腔内给药.结果45例患者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3例,缓解率(CR+PR)77.7%.发热3例,恶心呕吐3例,胸痛8例,均为Ⅰ度.结论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疗效好毒副反应少,病人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45例恶性胸水患者采用胸腔置管闭式术基本引流完后,腔内注入博莱霉素,每周1次,在胸水再生的情况下重复引尽胸水及腔内给药.结果45例患者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3例,缓解率(CR+PR)77.7%.发热3例,恶心呕吐3例,胸痛8例,均为Ⅰ度.结论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疗效好毒副反应少,病人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和胸水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断( CYFRA21-1)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9例临床已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恶性47例,结核性32例)的血清和胸腔积液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EA、NSE、CYFRA21-1的含量,采用酶免疫法检测组织多肽抗原(TPS)、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恶性肿瘤生长因子(TSGF)的含量.结果: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6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CEA、NSE、CYFRA21-1的在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7%、90.0%、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中CEA、NSE、CYFRA21-1的在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3%、100.0%、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和胸水中CEA、NSE、CYFRA21-1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及肿瘤组织学分型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取200例新鲜血性胸、腹水5~10mL倒入试管中,离心15~30min后吸弃上清液,分三段取沉淀物:①上清液与沉淀物之间的灰白色部分,②沉淀物中间部分,③沉淀物底部细胞;分别制片稍干后放入95%的乙醇固定液固定30min,HE染色.采用10×40倍显微镜涂片找异常细胞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清液与沉淀物之间灰白色部分的细胞涂片见较多量癌肿细胞,癌肿细胞的占总病例43%,远大于其它二段沉淀物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采用分段取沉淀物法简便、有效,可提高血性胸、腹水癌肿细胞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肿瘤分期可行性。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处理1990至2000年间80例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术后生存时间和预后因素,分析国际抗癌联盟(Union International Centre le Cancer,UICC)所推荐的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的TNM分期方法的可行性,生存时间采用生命表法。结果:80例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中位术后生存时间为13.6个月(范围1~78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4.4%、28.7%和12.4%。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Ⅰ期、Ⅱ期以及Ⅲ Ⅳ期之间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6);同时,T1、T2以及T3 T4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9)。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中,左侧肿瘤(P=0.026)、没有胸痛(P=0.013)、上皮型肿瘤(P=0.029)和早期肿瘤(P=0.001)的预后较好。结论:UICC所推荐的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的TNM分期法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冷却方式冲击换热系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相似理论指导下,采用恒热流方法实验研究了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复合冷却方式多斜孔壁冷侧局部冲击换热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换热系数随着冲击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基本呈线性关系;多斜孔壁上的倾斜小孔抽吸气流对斜孔周围换热增强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瓦斯安全管理新指标-采空区瓦斯涌出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采空区内部瓦斯涌出规律,解决采煤工作面的瓦斯超限问题,从分析采空区内部的瓦斯源出发,提出了采空区瓦斯涌出强度的概念;用负指数衰减函数描述各层瓦斯涌出强度的衰减过程,给出了采空区瓦斯涌出强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定量化分析采空区瓦斯涌出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得出采空区瓦斯涌出强度决定着采空区瓦斯涌出量,且具有显著的线性比例关系。论证了用瓦斯涌出强度衡量采空区瓦斯涌出的科学意义,因该项指标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可以作为衡量采空区向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安全技术指标,并指出该指标的获得途径必须通过现场观测结合场流数值计算模型由参数反演得到。  相似文献   

12.
MRI与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比较MRI和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5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术前均进行了MRI和CT检查;比较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MBI除了对肿瘤内钙化的显示率低于CT外,对恶性胸膜间皮瘤形态学的观察普遍优于或等于CT,尤其对叶间胸膜及横膈膜增厚的显示、肿块侵犯胸壁或膈肌以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构的显示优于CT。恶性胸膜间皮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而在T2WI及增强T1WI上绝大部分呈高信号。结论:与CT比较,MRI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TNM分期以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胸水病理细胞显微图像的灰度分布不均匀性、灰度级范围窄等情况,提出了利用数学形态学方法与Canny算子相结合的算法对其进行边缘检测.首先利用Canny算子对细胞进行边缘的初次分割提取,然后利用数学形态学中的线形和菱形结构元素及填充函数对细胞边缘进行精确提取,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达到了对胸水细胞边缘自动检测的目的,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与路易体痴呆(DLB)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25例PD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在25例中5例为伴痴呆的帕金森病(PDD),初发症状为震颤11例,步行障碍6例,运动迟缓4例及吞咽困难1例。16例(69.9%)出现了视幻觉,24例(96%)对左旋多巴有反应,15例(65%)死于肺炎,3例死于肠梗阻。按DLB的病理学分类,25例中新皮质型5例,边缘型6例,脑干优势型14例。结论:本组PD的病理学特点主要是DLB的脑干优势型改变。PDD的病理类型是DLB的新皮质型和边缘型。病理上诊断为PD的患者,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左旋多巴的反应率,晚期患者多数死于肺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对400例病人进行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检测,了解其基因突变的类型,旨在为临床预防地贫重症患儿的出生提供指导.方法:400个样本分别检测α-地贫及β-地贫基因型,α-地贫采用gap - PCR技术检测东南亚型缺失(--SEA)、右侧缺失(-a3.7)和左侧缺失(-a4.2),β-地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膜反向点杂交技术(RDB)检测β-珠蛋白基因上的17个位点突变.结果:在进行地贫基因检查的400例病人中,检出α-珠蛋白基因缺失的有118例,检出β-珠蛋白基因突变者共78例,均为杂合子,检出αβ复合型地贫者6例,检出Barts水肿胎儿1例.结论:基因诊断技术能确诊地贫缺失或突变,检测绒毛、羊水或脐带血时须避免母体血污染.  相似文献   

18.
1 919例支气管镜检查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癌发病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支气管镜检出477例肺癌病人的发病情况.结果:检出各型肺癌477例,男性391例(占81.97%),女性86例(占18.03%).其中鳞状细胞癌148例(占31.03%),腺癌54例(占11.32%),小细胞癌30例(占6.29%),癌细胞类型不明确245例(占51.36%).结论:各型肺癌发病率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癌,男性>女性,36~60岁组>61岁以上组>35岁以下组,农民>工人>干部.各型肺癌的发病部位均为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外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6例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胸外伤主要是肺挫伤、血气胸、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伤主要是颅脑损失、腹部闭合伤、四肢骨折。采用胸腔闭式引流309例(约占82%),开胸手术39例(约占10.3%)。结论合并ARDS、颅脑损伤,腹部脏器损伤是其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讨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05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373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1],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在3732例分娩数中,符合产后出血的有156例,占4.18%,高于国内报道的2~3%[1],分析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等.结论加强孕前宣传及孕期管理,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同时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