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阜阳城市垃圾污染对城市生态系统构成的威胁,已引起阜阳人们的关注,对市区污染现状作出客观的综合评价,能够判明生活垃圾危害程度,以便采取对策,为制订城市总体综合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古城城市发展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于旅游环境的评价因子做出了类型划分,并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绛州古城旅游环境作出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大同是能源转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各领域都有所改善,为此,对大同市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文针对大同市年鉴中的农业、工业和建筑业,能源、贸易、交通邮电和旅游、财政金融、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方面,选择其作为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确定权重,建立评价体系,并建立了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再用模糊分析法进行计算,得出大同市的居住适宜度为73,从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对大同市作出城市适宜性评价,从居民的认知方面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综合研究,通过实际对大同城市的宜居度作出评价,提出发展对策,根据不同的指标、不同的区域和针对人群,提出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洲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2019年《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作出了重要部署.本文基于对长三角城市发展现状的研究与高质量内涵的理解,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了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权重法,对长三角27个城市22个评价指标2019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最高,其次是绍兴和杭州,与其他城市比较,这三个城市发展质量表现出较大差异,说明长三角城市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鉴于此,本文最后给出了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8):1357-1362
为解决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问题,依据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一个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将信息熵理论与因子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分别获得了城市竞争力的一级指标评价和综合指标评价.为进一步验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从《江苏省统计年鉴2015》获得原始数据,对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综合竞争力展开评价,并通过与传统的熵与因子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信息熵与因子分析法结合的模型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集对分析理论处理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建立了一种基于多元联系数的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宣州市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客观合理,应用方便,是一种有效的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5):102-106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科学的测度和评价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前提.选择河南省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因子分析法对目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结果中将目标城市分为4类:强竞争力城市、较强竞争力城市、竞争力一般城市和弱竞争力城市,最后给出了提升河南省主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ANP的低碳城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而作为经济社会中心的城市是碳排放的集中地。建设低碳城市对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国内外现有低碳城市研究进行梳理和对低碳城市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社会文明、低碳资源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城市低碳指标体系。引入ANP方法建立了可量化的低碳城市评价模型,系统研究了指标体系内各种复杂的依存与反馈关系,并对江苏省2009年13个地级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对煤矿城市可持续发展含义阐述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并就此对陕西省神木、韩城及铜川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评估,且提出了3城市今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综合因子分析法在评价城市设施水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综合因子分析法建立了城市设施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并对9个样本地区的城市设施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较客观的反映出了各样本地区的城市设施水平的高低程度,从而为城市设施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此模型为城市管理部门进行其它方面的定量综合评价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普遍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北省11个设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并对各城市进行排名。结果显示:唐山、石家庄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邢台、张家口、承德、衡水为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其他城市为经济发展速度一般的地区,各层次城市间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东北地区四个沿边开放城市———满洲里、珲春、绥芬河、黑河为例,运用合成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检验了对外开放对沿边开放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对外开放是促进沿边开放城市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这与一般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不同,且对外开放因素对沿边开放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小于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3.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定量化的角度综合评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反映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及发展速度等11项指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的11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按其经济发展水平排序分为3大类,其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地域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测算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研究多数是定性描述,缺乏必要的定量研究.选取我国东部17个城市的10项指标,试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算,确定了两个主成分,计算出各主成分的得分和城市经济水平的综合得分,从而得到我国东部17个主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排序,并对排序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地理位置是H.H.巴朗斯基提出的,现已成为经济地理学中一个基本概念.本文作者定性的分析了经济地理位置的含义,同时阐述了经济地理位置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作者以武汉经济圈为例,选取武汉经济圈内各城市的城市人口总数为指标,通过运用经济地理位置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初步对武汉经济圈内各城市经济地理位置进行了简单的测算...  相似文献   

16.
城市职能是以城市基本经济活动为基础的.采用2005年城市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以及劳动力与就业人口的统计资料,以城市基本经济活动为出发点,在多变量聚类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对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进行综合职能分类,共分出6个大类,然后进行简单的分析.最后提出河南省城市职能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2004年~2010年首都经济圈河北六市的发展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根据相应的评价指标对2010年六市的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发展能力的高低划分为较高发展能力、中等发展能力和较低发展能力三大类.其次,对2004年~2010年六市的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表明各市的发展能力有明显的分异现象和不同的发展态势.最后,给出了提高各市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回顾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基础理论,选取与城市发展有关的20个指标,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作了主成分分析.按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大小排名选取中心城市,并利用基于GIS的可达性分析,计算最小时间成本,确定各个中心城市的影响边界,将江苏省划分成3个经济区.这一划分结果对缩小江苏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中心、网络化"作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将推动其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构成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网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5年间,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显著提高,城市间经济联系频繁而密切;北京与天津、唐山等次中心城市交流与合作加强,京津冀多中心发展格局初具雏形;石家庄依托其省会城市的优势,在城市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间经济联系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0.
以县市为单位对1995年和2004年两年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按1995年和2004年两个年份分别计算各县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并按各县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绘制两个年份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结构分布图,以揭示山东省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并根据山东省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分析山东省经济发展,并对山东省的空间结构演化及经济发展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