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酸性降水对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以及建筑物,人体健康的危害和潜在影响已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潮阳区属于沿海城市,季风气候,大气质量较为良好,但随着燃料煤、燃料油的消耗量逐年增加,工业废气排放量、车辆的随之增加.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酸雨及化学成分时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1987—2000年监测数据,分析了西安市酸雨及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西安市降水pH值和酸雨的年内变化呈“双峰”型,即每年1—3月和10—11月降水pH值低、酸雨出现频率高,4—6月酸雨出现频率低,7—9月酸雨pH值较高.14年来,降水pH值与酸雨年际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以前降水pH值较高,酸雨年际变化不明显;1994年以后降水pH值下降,酸雨频率年际变化较大.降水pH值与酸雨强弱由酸碱离子相对浓度决定.当酸根离子摩尔含量超过碱性离子时,降水pH值下降、酸雨危害增强;反之,降水pH值升高,酸雨危害减弱.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酸雨状况及其化学组成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2006年广州市降水监测结果表明,广州市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4.31~4.78,酸雨频率70.2%~82.0%。降水中化学组分以SO4^2-、NO3^-为主要阴离子,Ca^2+、NH4^+为主要阳离子,酸雨类型转变为硫酸型和硝酸型并重。广州市酸雨污染状况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4.
根据湛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04-2008年的大气降水监测资料,对湛江市近5年来酸雨变化趋势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湛江市降水pH值和酸雨pH值均有所升高,酸雨频率有下降趋势.降水离子浓度分析研究表明,湛江市区的酸雨硫酸根离子比重最大,属于硫酸型酸雨.综合分析表明,近年来湛江市大气降水质量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5.
戴翠贤 《河南科学》2014,(4):605-610
利用三门峡市2007—2011年5年酸雨测量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加权平均法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三门峡市大气降水酸碱度的变化特征及酸雨与降水量、风速、风向、云状、雾等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对酸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三门峡市降水的平均pH值为5.2;pH5.6的酸性降水出现比率为57.2%;采暖期的11月—3月pH值较低,平均为5.10,其中12月最低,只有4.39,达到了4.5≤pH5.6的弱酸性降水标准;非采暖期的4月—10月pH值较高,平均为5.21,其中6月份最高为6.13.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余欣  陈鲍发  黄龙飞 《江西科学》2014,32(5):606-612
利用景德镇市酸雨、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和常规天气图等资料,对景德镇酸雨的天气形势与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冬季,酸雨频率大,酸性强,与冷空气将北方较重污染的气体或污染物影响有关;夏季,受南方暖湿气流作用下产生降水,酸度较低。2)景德镇市降水pH值与降水量有一定的正相关,降水量越大,pH值越大;而气压值越小,pH值越大;湿度与酸雨的相关性不如气温与酸雨的关系明显;强酸雨时主要是盛行N风和NNW风,弱酸雨或无酸雨时,多西南风分量;雾天酸性降水不仅频率高,而且酸度强。3)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污染物排放较大的企业地处城区附近,这些污染源造成景德镇市城区酸雨较农村、郊区严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十二五"期间广西酸雨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情况,利用"十二五"期间广西全区14个市的大气降水监测数据,通过pH值、酸雨频率、降水离子组分3方面数据统计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十二五"期间广西酸雨污染主要为弱酸性酸雨,其次为酸性酸雨,重酸性酸雨污染占比不足20%,较少有严重酸性酸雨;降水酸度总体呈减弱趋势,酸雨频率呈波动下降趋势,5年期间城市酸雨污染整体呈减轻趋势;酸雨区域主要集中在桂北、桂西部地区,东南部由酸雨区域变为非酸雨区域,酸雨区域面积有所减少;降水中SO24-离子当量浓度逐年下降,NO3-离子当量浓度呈上升趋势,SO24-/NO3-的比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广西酸雨污染特征由硫酸型向硫酸与硝酸混合型酸雨过渡。广西的酸雨污染略有减轻趋势,这与广西近年来的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有关。  相似文献   

8.
佛山市区大气降水pH值的时空分布及酸雨成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分析佛山市区5个测点2000~2002年大气降水的监测数据,并结合历史资料。对大气降水pH值的时空分布及酸雨成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防治酸雨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酸雨的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雨对水体和农田、城市等系统造成的危害已越来越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重视,因此为探明近年来长沙市酸雨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利用近10年降水pH值、酸雨频率等数据探讨了长沙市酸雨变化的趋势,分析了长沙市酸雨的成因.结果表明,长沙市的酸雨冬、春两季较为严重,酸性降水的形成与环境空气质量、机动车尾气、土壤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酸雨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pH和有机配体对Cu-Pb复合污染土壤中Cu的解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棕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了pH对Cu—Pb复合污染土壤中Cu的解吸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以EDTA还是以CIT为萃取剂,pH值都会对Cu的解吸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当解吸液pH值为4.0时,Cu的解吸量最小;Cu的解吸率在各个pH下的大小顺序大致为:pH5.6的〉pH3.0的〉pH4.0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拉曼光谱研究了经不同pH值的酸处理后的DNA溶液.小牛胸腺DNA被配制成pH6.0、pH5.0、pH4.0、pH3.0、pH2.0、pH1.0的酸性溶液,经24h充分水合后测试其拉曼光谱.实验结果表明,DNA分子内部产生了明显的质子化,其拉曼特征频率和强度均发生了变化,而且不同的pH值致使它们的变化程度也不同.对DNA分子结构的影响包括磷酸骨架基团,脱氧核糖及碱基.随着酸性的增强,DNA的构型也发生变化:在pH6.0、pH5.0时DNA溶液为标准B构型,而在pH4.0、pH3.0、pH2,0的DNA溶液出现B和C构型共存,到pH1.0时出现了Z构型.从pH3.0碱基开始质子化,逐渐地GC碱基对之间形成了Hoogsteen型氢键,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双螺旋结构遭到破坏,而脱氧核糖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2005-2009年怀化市城区酸雨监测结果,对怀化市城区酸性降水的污染状况、形成机制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进一步阐明了酸雨污染危害及其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降水化学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1-2000年广州市降水化学成分特征、降水酸度、主要酸性污染气体浓度及各自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降水酸化明显,但有逐步好转的迹象。降水化学成分中SO_4~(2-)对酸化仍起主要作用,但其作用略呈下降趋势,同时NO_3~-对降水的酸化作用呈上升趋势;Ca~(2+)、NH_4~+在中和降水的酸性方面仍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且两者的作用基本上保持稳定。大气中主要酸性气体的浓度对降水的酸度和酸雨频率有很大的影响,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酸雨监测点2016-2022年的监测数据,分析酸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6-2022年佛山市禅城区酸雨主要为弱酸性酸雨,降水pH值逐年上升,而酸雨频率逐年下降,酸雨污染整体呈减轻趋势,春、夏季酸雨污染较重,秋、冬季相对较轻,NO3-和SO42-是降水致酸的关键性离子,降水SO42-/NO3-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酸雨污染类型从硫酸型过渡到硫酸-硝酸混合型逐渐向硝酸型转变,NO3-对降水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模拟酸雨对杜仲光合生理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杜仲光合生理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列模拟酸雨胁迫下,无论春、夏、秋季,杜仲叶叶绿素(Chl)含量和Chl a/b值随酸雨pH值降低而降低,呈显著正相关.pH 4.0~5.6酸雨在春、夏、秋季对杜仲叶Hill反应活力、CO2补偿点、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而在pH 3.5~2.5强酸雨胁迫下Hill反应活力逐渐降低,CO2补偿点和光补偿点明显升高,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则显著下降.另外, 酸雨各处理组最大净光合速率与杜仲总生物量、杜仲叶药用有效成分(绿原酸、桃叶珊瑚甙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酸雨通过影响杜仲光合生理活性,进而影响其生长和药用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二室单阴膜电解再生钠碱脱硫废液的试验和模型推导,研究了膜电解过程中再生效果与阴极进出口溶液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二室单阴膜电解再生钠碱脱硫废液时。硫的电解效率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大,根据阴极进出口溶液pH值可以计算得到;出口液pH值在6.0—7.5的范围内,硫的电解效率上升速率较快,当pH值小于6.0或大于7.5时,硫的电解效率变化速率较慢,硫的理论电解效率应小于50%;且阴极进口液pH值在4.4—6.0的范围内模型有较好的稳定性,试验结果与模型具有较好的匹配性,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电解效果.  相似文献   

17.
纯净的雨雪降落时,因为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_2),因而呈现弱酸性.正常空气中的CO_2浓度在316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左右,这时,降水的pH值在5.6.当空气受到污染时,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溶入雨雪中,使降水的pH值低于5.6,这种降水即称酸雨.酸雨作为一个国际环境问题,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由瑞典等国首先提出来的.但当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个别地区的问题,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但以后在西欧、北美的许多地区都先后出现了酸雨,人们才开始认识到酸雨是一个广泛存在的世界环境问题.从此,各国政府便重视研究酸雨的形成、危害与对策,并于1982年与1984年两次在斯德哥尔摩讨论酸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济宁市酸雨观测站2006 - 2010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济宁市酸雨的季节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了酸性降水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统计得出,济宁市的酸雨无论从频率还是从强度上都呈现减弱趋势.在242个降水样本中,pH值小于5.6的酸性样本94个,占38.8%;酸雨在秋季出现频率最高,冬、夏两季频率较少,且冬半年要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酸雨入渗对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湖北丹江口库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模拟不同酸性条件(pH为3、4、5、7)开展比重试验、固结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分析不同pH的酸雨对其比重、压缩特性、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的降低,膨胀土的比重增加,压缩系数的变化幅度增大;土中石英的含量增加,伊利石、钠长石和蒙脱石的含量有小幅度的降低;酸雨侵蚀后,膨胀土的基本单元体由片状、固体状逐渐变成絮状。  相似文献   

20.
商丘市酸雨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 1992~ 2 0 0 0年 4 2 1个降水过程的分析发现 ,这 9年期间商丘市出现了 34次酸雨 ,酸雨频率为8.1% ,酸雨降水量 6 93.4mm ,占总降水量的 11.7%。 1992、1993年酸雨污染较其他年严重 ,但 9年间无强酸性降水 ,从季节分布来看 ,9月、11月、12月酸雨污染严重 ,1月、6月、7月无酸雨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