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易佳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3):8-10,18
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由“国家本位主义”观念向“尊重市场主体意志自由”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诉讼领域中表现为诉讼模式的转变——从职权主义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模式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建议取消我国民事检察抗诉制度,以正当程序原则作为审判的基准,通过加强当事人诉权保障来制约和监督审判权。  相似文献   

2.
权威教科书认为诉讼收费制度有多重“意义”,这只是一种假想。我国诉讼收费存在制度上的不合理,如:按争议金额收取诉讼费不合理,诉讼退费不合理,缓、减、交诉讼费不合理,等等。福利国家形态的出现、公力救济取代私力救济,以及诉讼模式的转变等是诉讼不收费的理论基点。基于我国实际情况,完全实现免费诉讼是不现实的,可以实行有限的有偿主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环境公益诉讼理论的广泛传播,两大法系的国家都在研究和实践环境公益诉讼,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出发,比较了国外的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深入探讨了我国民族地区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我国民族地区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是在行政型职权主义诉讼体制框架之内建立的。经济基础的变革,外来诉讼法律文化的冲击,使证据法律制度的运行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发生着冲突。证据法律制度的重构必须以变化了的或正在变革着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公正价值理念为指导,使公正价值渗透于证据法律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5.
王玉华 《科技信息》2007,(23):265-266
本文就公益诉讼、公益诉讼主体及构建公益诉讼制度意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构建公益诉讼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广泛保护。其次,有利于维护正当社会秩序。再次,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后,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预防的功能。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极为有效的司法途径,这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经验,因此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为适应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不起诉制度由于缺乏程序上的必要限制,导致不起诉的决定的公正性受到民众的质疑,其也不符合诉讼民主、科学的发展要求。世界各国的法律中都建立了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来确保不起诉活动的正常进行。我国应当建立不起诉听证制度,来加强对检察机关不起诉活动的监督,确保诉讼的公正与公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虽然抽象地规定了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但我国的法律传统决定了在公益诉讼起诉承担上必然带有强烈的权力化色彩。地方保护主义决定了法定行政主管机关在近期内无法有效地开展诉讼,检察机关作为今后民事公益诉讼的主要承担者,需要司法解释进一步授权才能全面开展诉讼。检察机关的起诉权要在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得到民事诉讼法乃至宪法的确认,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应当遵循谦抑原则和起诉法定主义。  相似文献   

8.
刑事起诉替代措施是指公诉机关对特定的构成犯罪的刑事案件,在案件进行审查起诉的环节,即作终止诉讼的处理,转换为非刑罚性处分措施,而不再进入刑事审判程序提交法庭审理的制度和作法。它体现了刑法谦抑思想,是起诉便宜主义和诉讼经济思想的产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探寻起诉替代措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刑事不起诉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符合诉讼发展方向、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制度,应用于世界各国。由于其生存背景及法律文化的不同,我国与德国不起诉制度存在的差异值得探讨,以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0.
权威教科书认为诉讼收费制度有多重"意义",这只是一种假想.我国诉讼收费存在制度上的不合理,如按争议金额收取诉讼费不合理,诉讼退费不合理,缓、减、交诉讼费不合理,等等.福利国家形态的出现、公力救济取代私力救济,以及诉讼模式的转变等是诉讼不收费的理论基点.基于我国实际情况,完全实现免费诉讼是不现实的,可以实行有限的有偿主义.  相似文献   

11.
诉讼告知制度一直为大陆法系国家所广泛适用,其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效率。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模式正全面地由职权主义转向当事人主义,诉讼告知制度对我国民事诉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既能充分保障当事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又能有效地促进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进而有效克服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应从诉讼告知的条件、告知的程序和第三人的权利保障等方面思考我国诉讼告知制度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官释明权制度在国外被广泛适用,其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模式正全面地由职权主义转向当事人主义,释明权制度对我国民事诉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能有效缓解审判改革冲突,能促进审判改革顺利进行,进而实现现代司法价值目标。应从释明权范围的界定、行使释明权的原则和正确行使释明权的保障三个方面思考我国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事公诉制度是指通常以公诉机关身份出现的检察院,为了维护特定情形下的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民重要权利,以原告的身份提起民事诉讼的一种制度。我国建立民事公诉制度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是对支持起诉原则的扩展,是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民事诉讼主体与民事实体主体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从诉讼参与人及案外人角度看,诉讼参与人及案外人对其实施的妨害诉讼活动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不利性法律后果则是一种法律责任,这种法律责任由于是因违反诉讼法而产生的,因而应被定性为诉讼责任。诉讼责任具有自己的独特属性、构成要件、责任方式,因而是一种同传统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宪法责任相并列的独立的法律责任。《民事诉讼法》第十章的章节名称“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应修改为“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苏格兰是英国的一部分,然而其法律一直被定义为大陆法系,而在现代,苏格兰越来越多地继受英美法的影响,从而又被法学界定义为混合法系。而苏格兰得以保持自己独特的法律传统的重要原因在于:苏格兰法参与了罗马法的继受。不过苏格兰对罗马法的继受仍停留在一般原则的层面,罗马法仍然是作为补救措施而在苏格兰适用的。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作为民法典的一部分,其基本要求便是对权利人的权利进行平等保护。物权法首次将平等保护原则写入其中,是对《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的深刻反思。必须改变传统民法对国家财产实行特殊保护的观念。公民合法取得的财产应当受到与对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同等的法律保护.使人民群众积累的财产能够受到切实的保障.这也是物权法引进这一原则的重要意义所在。鉴于此,有必要对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和科学内涵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一些概括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秦晋 《长春大学学报》2008,18(4):105-107
侵权行为适当法乃是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法律适用规则,在实践上,以为一些国家所采纳,但其规则要旨与理论意义仍须进一步探讨,尤其在“适当法理论”视角下,侵权行为适当法的本质才能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取得时效”作为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应否在我国民法典中予以确立,学术界存有争议。本文考察了取得时效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在各国的立法体例,并对取得时效独有的价值功能进行阐释,在取得时效制度与相关制度的比较分析中表明其的不可替代性,最后简述了其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9.
对国家法及民间法在解决纠纷中各自的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社会既有着乡土本色的底蕴,又有着法制化的内涵。在其纠纷的解决中虽然民间法的作用仍然功不可没,但是国家法日益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国家法强调人们和平共存、相安无事,民间法则要求人们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国家法可以通过民间法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再论公法法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析框架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局限性。一味强调市民社会自治、轻视国家在建构法治中的作用,实际上是对市民社会理论的误解。主张市民社会与国家互补的治理理论并不能否定国家的主导作用。强调国家的作用并提倡一种公法法治观,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