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DC/DC变换器为强非线性、时变及不确定系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DC/DC变换器的控制研究工作比较困难.文中提出一种用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器,控制DC/DC变换器.对传统的遗传算法进行改进.使之优化能力更好.由仿真和实际试验证明,经过改进的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器,对DC/DC变换器的控制效果更显著,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都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说明所介绍的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寻优能力更好,收敛速度也更快.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颖的DC/DC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具有升降压功能的DC/DC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具体地分析了该DC/DC变换器的设计(拓扑结构、工作模式和储能电感参数设计),详细地阐述了该DC/DC变换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最后给出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DC/DC变换器信号处理速度与控制精度,对隔离型H桥DC/DC变换器的主电路进行了改进,在其超前臂加箝位二极管,滞后臂加辅助网络,使变换器获得了良好的零电压开关效果;提出了基于BPNN-PID混合算法的隔离型H桥ZVS DC/DC变换器系统控制策略,对主电路与控制系统参数进行了设计,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得到了稳态时的工作波形和负载突变时的动态响应波形。利用DSP TMS320LF2407快速数据处理平台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Matlab仿真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响应时间短、超调量小、控制性能优良,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燃料电池汽车DC/DC变换器电磁兼容特性问题,参照GB/T 18655—2018在电波暗室内针对实际的燃料电池汽车DC/DC变换器搭建了实验系统,对其进行传导发射以及辐射发射实验,获得燃料电池汽车DC/DC变换器正常工作时各线缆端口的干扰电流和参考点位置的电场强度.然后,通过测量获取实验系统中各部件的几何参数,建立燃料电池汽车DC/DC变换器的电磁仿真模型,将传导发射实验获取的干扰电流作为电磁仿真模型的激励信号.将该仿真所获得的参考点位置的电场强度与辐射发射实验所获取的参考点位置的电场强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整体变化趋势一致,且高频段时的平均误差在5 dB左右,仅在低频段精确度相对较差,该燃料电池汽车DC/DC变换器电磁仿真模型较为可靠.最后,利用该电磁仿真模型对燃料电池汽车DC/DC变换器的辐射抗扰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电场强度为30~100 V/m的平面波干扰情况下,燃料电池汽车DC/DC变换器的正常工作不会受到影响,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并联DC/DC变换器之间的交互影响给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能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升压DC/DC变换器传递函数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和相对增益矩阵原理,提出了一种并联DC/DC变换器双闭环均流控制回路之间的交互影响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并联DC/DC变换器双闭环控制回路之间的交互影响和系统频率、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基于相对增益矩阵原理分析方法和时域仿真的一致性,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高升压比浮动交错四电平DC/DC变换器(Four-level Floating-output Interleaved-input Boost DC/DC Converter, FL-FIBC).该变换器不仅可以实现高升压比,显著减小变换器输入电流纹波,而且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仅为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和的1/6,对其拓扑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研究,针对非交错导通方式下输出电压纹波大的特点,提出交错导通方式.通过在MATLAB仿真中搭建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史琳芸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786-4789,4796
针对外置式大功率AC/DC电源的待机功耗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单端反激式功率叠加DC/DC变换器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单端反激式功率叠加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对其主要的器件进行设计和参数的计算,并给出了电路和相关波形。应用结果表明,该变换器可用于大功率场所,功率密度高、稳定性好、变换效率高,维护方便。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DC/DC变换器,阐述了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对电路中的元器件参数进行了设计,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参数设计的正确性,为实际电路参数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模块后级高压DC/DC变换器启动时冲击电流较大、软启动控制算法过于复杂的问题,提出将车载充电模块后级高压输出DC/DC变换器与低压输出双向DC/DC变换器集成,共用高压侧电容、控制板和辅助电源;同时提出采用分段式软启动策略将低压电池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给高压侧电容反向预充电。对该电路和软启动控制策略进行软件仿真,并搭建了一台6.6 kW实物验证,结果表明:该策略不仅能够减小启动冲击电流和开机时间,实现起来也更为简单,且节省了硬件电路,降低了体积、重量和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邵珠雷 《太原科技》2014,(11):50-52,54
针对推挽式DC/DC变换器系统参数的选择对系统运行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的问题,研究着重分析了系统变压器变比与系统输出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系统变压器变比的值从7到4变化的过程中,推挽式DC/DC变换器系统由稳定的周期运动状态逐步过渡到混沌的非周期运动状态。通过实际运用可知,该方面研究成果对于开关电源系统参数的设计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设计、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十分重要,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式,缺乏对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创建理想的创新学习训练区平台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团队协作训练、知识整合项目训练、科研成果转化训练等全方位各种层次的综合培训,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文章主要介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机电创新学习训练区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推挽式双向DC/DC变换器中传输电感电流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平均值为零,无法直接用状态空间模型描述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模态平均分级建模方法,通过将模态平均电流代替周期平均电流,同时遵循功率守恒的准则,将原电路解耦为前、后两级分别建模,得到变换器低阶非耦合的小信号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以控制箝位电容电压为目标的电压电...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一款运用数字电子技术知识设计的简易手动三坐标控制器,该控制器主要应用于某些对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测量、检验场合。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培养具有一定设计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双向DC/DC变换器作为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在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双向转换控制中起到关键作用。根据混合动力汽车对双向DC/DC变换器的要求,选取双向Buck/Boost变换器作为主电路拓扑,减小了重量与体积、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采用半导体软开关技术有效减小开关损耗。推导出变换器在不同工作模式时的动态模型,并对相应模式下的控制器进行设计,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速度。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全桥谐振C LCLC变换器和模糊PID控制的半桥Buck Boost变换器,组成两级式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并根据等效模型计算出谐振元件参数,即变压器的匝比为1∶1,输入输出电压为400 V,谐振电感为100 μH,谐振电容为253 μF,半桥Buck Boost变换器中的滤波电感为5 000 μH,滤波电容为127 μF。仿真结果表明,全桥谐振C LCLC谐振变换器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一致;模糊PID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充电状态下电压超调量,缩短调节时间,提高系统的抗扰动能力,说明所采用的设计工艺能有效提高电动汽车变换器的动态、稳态性能和抗扰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种隔离型双向软开关DC/DC变换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双向DC/DC变换器存在的开关损耗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隔离型双向软开关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由对称的拓扑结构组成。在电感和变压器漏感的作用下,变换器中的开关元件能够在较大的负载范围内实现零电压开关,同时在脉宽调制的控制下,二极管实现了零电流关断。这些措施减小了开关损耗、电压电流应力以及电磁干扰。分析了工作原理和开关过程,研制了一台500 W的试验样机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在轻载和重载的条件下,所有的开关管都能够零电压导通,同时二极管能够在电流为零(ZCS)的情况下自然关断。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高效率降压三增益式DC/DC变换器,其输出电压可选择为1.5V、1.8V和2.0V,该电路采用了转换电容阵列技术,具有多增益和功耗低等特点.HSPICE仿真结果显示,其转换效率高于78%,转换误差在10mV之内,稳定性高,最大负载电流可达240mA.该电路可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电源电路中.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M的高效率数控DC/DC变换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的DC/DC变换器采用Boost拓扑电路,对变换器中Boost拓扑电路的主要元件参数进行了计算和选择.变换器具有完善的控制和保护功能,可应用于需提升或稳定电池电压的电池供电系统.变换器以PwM电压调整芯片LM2576ADJ作为控制核心,结合ARM7_LPC2132微控制器实现数字化高精度控制,具有输出电压可预置,输出电压电流可同时显示,过流保护等功能,且系统具有效率高,电压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均较小,输出纹波电压低等特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东华大学对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在学生完成基础性实验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加入以Multisim10.0软件和面包板为平台的"设计+仿真+电路搭建"的综合性实验,使得学生可以系统地实践与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知识内容。教学结果显示,综合实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学校开设机器人教育公选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用Arduino作为课程开发平台,采用直观的ArduBlock图形化编程方式,针对性设计了8个具体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动手实践,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在课程成绩评价方面,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本文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可以为高校机器人教育公选课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