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相继诞生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简称“三论”),业已成为横跨所有科学技术领域的新兴横断科学和现代科学方法论。别开生面的“三论”思想和方法像三朵奇葩,在当代科学与哲学的百花园里竞相争艳,发挥着推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大综合、大统一的“元科学”作用。在当今和未来的地球科学研究中,引入“三论”科学思想与方法,势将触发地球科学的深刻变革。一、确立地球系统观与地学系统观是地学发展的必然从科学哲学意义而言,“三论”是同起一源、三位一体的。它们共同发源于“系统”的概念,现已结合为不可分离的整体。”三论”各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又一次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也为地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者托马斯·库恩,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史教授,美国科学史学会主席。《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他的一本代表作。库恩原是学习理论物理学的,1947~1950年当研究生时,读了一些科学史和哲学著作,以后又进一步地研究科学史,逐步形成了他对科学发展史的别具一格的看法。库恩认为:过去的教科书和科学史著作往往把科学的发展描述为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一堆轶事和年表的货仓,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他指出,科学发展中除了比较平静的所谓“常规科学”发展时期外,还必定会出现“科学革命”。为了说明“科学革命”,库恩引入了“规范”这一重要概念。所谓“规范”,是指共同接受的模式、假设、规则等。库恩认为,“常规科学”之所以形成和发展,关键就在于出现了“规范”。然而,各门科学的“规范”都只能解释一定的事实,当原有的“规范”无法说明的“反常现象”愈来愈多,引起科学的“危机”时,就会爆发“科学革命”,提出新的“规范”。库恩强调,科学革命不仅使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还将引起了人们世界观的变革。《科学革命的结构》从1962年出版以来,在科学界和哲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外报刊称为“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热潮”,把这本书誉为“本世纪的经典”。库恩提出的观点并不是全新的东西,他的一些看法和概念也可以进一步讨论。但他独到的分析,明确的观点,对于我们吸取科学史上的经验教训,掌握科学规律,进一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加速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有很大价值和实际意义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将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刊选载的这篇《导言》,概括地说明了库恩的基本思想。以后还将陆续选载其中一些章节。  相似文献   

3.
段韬 《科学》2006,58(1):2-4
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在中国率先树起了“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吹响了现代化文化启蒙的号角:最先使用横排向右、使用标点符号的排版方式。倡导科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使用,便利了科学信息在中国的流通传播;开创了将科学作为一个完整知识体系在中国进行传播的事业,促进了国人在现代意义下对“科学”一词的理解和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飞碟”热开始以来的近三十年中,显然已从幻想和想入非非者的性质转变成真正的科学研究课题。“飞碟”这个耸人听闻的术语已正式被称为“不明飞行物”(UFO)。对这类报告的研究称为“飞碟学”。这种飞行物的本身,由于并不确实存在而不可能被研究。“飞碟学”这个词具有一门真正科学的全部特征,然而,这门特殊的科学分枝却还没被承认为科学。“飞碟学”能被认为是一门真正的科学,或者是一门未成熟科学,或是一门未来的科学吗?或者仅仅是歇斯底里的一种代名词?所有的研究工作究竟取得了什么成果? 飞碟学已被“传统”科学摒弃。这种对不落陈套的新思想的抵制,在飞碟学的许多参与者看来,这就  相似文献   

5.
《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1914-191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洪业 《科学》2005,57(1):37-40
1915年1月,一份创办于美国大学校园之中的学术杂志在上海刊行问世,刊物封面上醒目地印着中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字样。这份刊物的创办者们是一批身居异乡、心系祖国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受了几年的系统科学训练后。他们从内心对科学发出了深切的呼唤,立志引进西方人称为Science的科学,来改变祖国国力衰微的面貌,是谓“科学救国”。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科学》月刊,为此他们首先组建了“科学社”,不久又改建为“中国科学社”。今年时逢《科学》创刊和中国科学社成立90周年。90年来,前辈的科学救国理想已化为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往事并非如烟.几代科学家奋斗的足迹已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史册中。本刊今年各期将连载由中国科学社史研究专家樊洪业先生编写的“史事汇要”。为读者再现“赛先生”在中国发育成长的这一重要侧面,并借以为《科学》杂志后承者祭奠前辈的一瓣心香。  相似文献   

6.
伪科学,当然是骗局一类的闹剧,揭穿了,一文不值。但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还有一种是地道的以科学“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为幌子的骗局,这就是科学骗局。 科学骗局,确实使一些普通百姓信以为真,而且也使一些科学家受骗。其实,这也不奇怪,科学家也是人。他(她)们在某一研究领域是内行、是权威,但对其他研究领域,他(她)们又是外行,是普通百姓。一旦有经过包装的所谓科学“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同样也是会欺骗他(她)们的。 在20世纪的100年内,科学骗局出现过不少,有的是用论文发表的形式公…  相似文献   

7.
这次,在这里所推荐的,是一本颇为奇特的“科普”书。说它是科普书,可以有许多理由,例如,它是上海科技出版社的“看世界”科普丛书中的一本,在这本书里面,也讲了许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内容;说它奇特,则是到目前为止,这还是本推荐者所见到的唯一一本专门讲述“民间科学爱好者”题材的书。此书的副标题“江湖中的科学”,也明确地说明了此书的主题。一方面,由于此书在目前的唯一性;另一方面,由于此书讨论的内容对于相当多的“业余科学爱好者”(注意,在此书中,这个概念与“民间科学爱好者是有区别的)有着某种警示作用,并且在叙述中涉及到了科…  相似文献   

8.
y1.打科学旗号反对科学。 “伪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违反和否定已被千百万人无数次科学实验所反复证实了的科学原理、科学定理和定律。他们把违背科学定律如能量守衡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等看作是自己的创造和成就,但却还要宣称自己的愚昧和迷信是“科学’,甚至公然说是“违背科学的科学”。他们往往把和科学对立的迷信思想和活动冠以“预测学”,“人体科学”,“研究天、地、人的学说”……等美名。  相似文献   

9.
告读者     
《科学通报》1957,2(2):42-42
“科学通报”从1950年創刊超,在科学工作者的支持和帮助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然而作为一个全國性的綜合性的科学刊物,作为科学工作者發表意见,报告工作、了介情現、交流經驗的园地,“科学通报”显然还远远赶不上实际的需要。許多读者反映,“科学通报”刊登的研究工作报告的数量太少,科学界动态的报导既不全面,又不及时,同吋也沒有很好地反映科学工作者对科学工作各方面的意見。我們感謝讀者对“科学通报”的关心和爱护,我們出珍視讀者提出的批评和建議。根据大家的批評和建议,“科学通报”从今年起在內容和形式方面想作了些改动。  相似文献   

10.
张继恒 《科学》2000,(12):59-60
北京师大天文系副教授刘文中和北师大实验小学刘梦二位老师,对笔者在《科学》2000年4期上发表的《个位数之和法与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简称“文1”),进行了学术讨论,并在《科学》2000年9期上发表了题为《关于“个位数之和法与哥德巴赫猜想”之商榷》一文(简称“文2”)。汕头大学数学系骆伟祺老师,在《科学》2000年10期上发表了题为  相似文献   

11.
吴家睿 《科学》2004,56(6):23-25
当科学家温伯格(Alvin Weinberg)在1950年代发明“大科学”(big science)一词时,他指的是大型火箭和高能加速器等大科学装置。显然,在那个时代,只有高能物理学被科学界公认为是大科学。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大科学也成为了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在《科学》上的“后基因组时代的思考”专栏就是围绕着“大科学”展开的。最近,笔者有机会读到蒲慕明教授为英国《自然》周刊撰写的一篇评论——“大科学,小科学”,感到该文提出了许多值得讨论的观点和问题。因此,笔者借此专栏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供蒲慕明教授以及其他关心此事的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科学的定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时东陆 《科学》2007,59(3):4-9
我们首先必须定义“科学”这个名词。事实上“科学”一词应该是“现代科学”(modern science)的简称,因为科学的定义是近代和现代才真正产生的。在现代科学产生之前,科学还没有完整的定义,因而很难在没有定义的前提下讨论科学。所以,必须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讨论科学的形成和定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时报》上近期不断出现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科学研究(支持科学)与反科学的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和发展,又提出了历史上的索卡尔事件……简洁地说,一些人认为国内已经形成了两大阵营———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前者唯科学是瞻,后者反对把科学绝对化、神圣化和真理化。在前者的意见中,似乎有一种比较担心的(也许杞人忧天)观点,认为在一个还没有真正走上科学的道路、科学理念和科学素养还相对较低的国度形成了“反科学主义”的思潮以及更为可怕的“反科学”现象,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非常不利于科学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文章还把一…  相似文献   

14.
张志明 《大自然探索》1992,11(3):112-120
卡尔·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1902—)不仅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历史政治哲学家。他的以“证伪主义”的方法和原则为基础的历史、政治哲学,批判了“历史决定论”,抨击了“整体主义”的社会变革方法,倡导“渐进社会工程”和“开放社会”。作者认为,波普尔将其科学哲学中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应用于社会领域是不合理的,而以此建立的历史、政治哲学是不科学的。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波普尔的历史、政治哲学体系,评析了他的历史观和社会政治观。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科学在伦理学或道德的判断领域里是无能为力的。这可用古老的格言来反映:“科学对付的是事实而不是价值”及其推论“价值判断位于科学领域的外部”。换言之,科学能够告诉我们“是什么”而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或者科学只能描述而不能规定。在科学、哲学界以及有关领域中绝大多数人至今仍原则上接受传统的观念,即作为一门学问的科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通报》1977,22(3):114-114
1974年5月,本文作者在《科学通报》上撰写了《“不断创造物质”的学说必须批判》一文,该文批评了F. Hoyle所鼓吹的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可以任意破坏的“不断创造物质”的学说,批评了由F. Hoyle,J. V. Narlikar所提出、由唐孝威同志所支持的“电子静质量不断增长”的假说。此后,在《科学通报》、《复旦大学学报》上又陆续刊登了从不同角度来讨论这一  相似文献   

17.
大科学与小科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和东方都在刮“大科学”之风,大量的研究经费都投入到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或“某某组学”等计划上。在中国,“大科学”符合了国家一向的习惯,即“由上而下”的方式来进行科研规划和运行。一些决策者们也认为“大科学”代表着未来科学发展的趋势。许多科学家都忙着篡写“大项目”的申请书,要求政府给予高达几亿到几十亿的经费。  相似文献   

18.
聶荣臻 《科学通报》1957,2(22):673-673
一自从中共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以后,到现在已经一年半了.这个期间,中共中央又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发展科学艺术的方针,并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示,学术思想已渐趋活跃;国家在1957年对科学事业给予了更大的支持;中国科学家们在制定了十二年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之  相似文献   

19.
英国《自然》(Nature)杂志1983年9月29日一期刊登了Alun Anderson和John Maddox所写的有关“日本科学”状况的系列文章,是国外介绍日本科学最系统、最权威的报道.这是本刊继以往译载“法国科学”、“联邦德国科学”后对世界科学发达国家的又一组译介绍.原文篇幅较长,现摘其主要内容译出,以供参考. ——编者  相似文献   

20.
(一)从历史一例看天文学的实际应用在自然科学的分工里,“数、理、化、天、地、生”中的“天”,是相对于“地”而言的。天文学的研究领域是远离地球而为人类主动影响所不能及的大千世界。远离地球就远离实际,因而从“务实者”的角度看来,天文学是一门不着边际、“为科学而科学”的行当。然而,翻开中国的自然科学史,天文学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