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引进西方艺术的先驱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教育家。他在任教过程中,始终注重实行人格感化。  相似文献   

2.
李叔同于1912年春任柳亚子等组办的《太平洋报》副刊主编,同时又与柳亚子一起创办“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还加入了柳亚子主持的“南社”。可见,李叔同与柳亚子交往密切,情趣投合。然而,我们从柳亚子与弘一法师的一次诗词往来中可以看出柳亚子对李叔同的出家似乎并不赞同。1939年,柳亚子写了一首诗赠给弘一法师  相似文献   

3.
林子青先生的《弘一大师新谱》在旧谱的基础上增补了许多新发现的资料.使弘一大师一生之嘉言善行更为翔实、具体,足为后人楷模,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份较为完整的资料。但是.弘一大师一生著述宏富,其事迹亦多特行,林谱虽资料丰富.也不可能包揽无余。其间容有未备之处、失察之处.至于简略之处.则更可偻指而数。近几年.我在从事南社研究的同时,发现了一些新的资料。有关李叔同的种种资料.皆多未被采入新谱者。因试为文,其误者正之.阙者补之.简者详之,共得三十几项。李叔同与浙江乡试问题即其一。一、问题的提出1902年壬寅.清政…  相似文献   

4.
柳诒徵不仅是著名的史学家、国学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图书馆事业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与书法家,是一位具有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这些多为学界关注与重视,然而,至于南社人与柳诒徵深厚的情结及其南社革命文学精神对他的影响诸问题,则迄今未见具体研究。其实,南社柳亚子等人与柳诒徵交往频繁,关系密切。二柳关心国事,共同钦敬赵声。在南社文学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柳诒徵弘扬国学,辛勤笔耕,鞠躬尽瘁,出版了《中国文化史》等史学开山巨著。  相似文献   

5.
过去 ,人们习惯于把南社称做诗的文学社团 ,而不知道它还有丰富的小说内涵。南社的小说作家主要有五位代表。他们的小说成就代表了民国初年中国小说界的最高成就。可以说民国初期的小说 ,就是南社的小说。南社的小说作家 ,有的后来成为了鸳鸯蝴蝶派小说作家 ,这是很自然的事。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之一 ,就是鸳鸯蝴蝶派作家 ,并不像有些人想象得那么坏。他们在小说创作上 ,做过一些努力、取得一些成绩、写出了一些好作品。现在应当给他们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肯定他们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的某些公论有时是错误的,李叔同(弘一法师)的研究中也存在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尤其是创作界出现了李叔同热,好几种李叔同传、李叔同年谱问世,甚至还出现了李叔同的电视剧。这固然是件好事,但电视剧中的史料错误,尤其是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史料错误却层出不穷,有时“惨不忍睹”。一些传记和年谱也与历史真实相距甚远,想像成份过多。甚至部分研究著作也缺乏学术性,多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而大多数著作则都扬长避短,避虚就实,对李叔同在中国的活动采取“实写”的方法,而对他在日本的情况采取“虚写”的方法,或加以…  相似文献   

7.
“南社内讧”事件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中的著名事件。此事件因论诗而引发,持续发酵,而成舍我号召另组南社是事件的高潮,由此正式拉开了南社解散的帷幕,成舍我是事件的关键性角色。新挖掘的材料显示:成舍我入社后境遇不佳,导致他早就有退出南社、另寻他路的想法;在柳亚子驱逐朱鸳雏出社之前,柳、成两人已因伶人陆子美而交恶。这两个原因交织一起,驱使成舍我退出南社,并最终号召另组南社。  相似文献   

8.
杭州与嘉兴之间的石门湾,孕育了像李卓吾歌颂童心的佛教徒丰子恺.在渐江第一师范,李叔同是他的音乐教师.感染李叔同出家的新儒家马一浮直接影响丰子悄.留学日本十个月时,丰氏苦学美术和音乐.夏丐等阅读日本杂志一将提倡“断食”的文章,李叔同送往虎跑寺实践断食,且用老子“能婴儿手”意改名“李婴.1927年48岁的李叔同(弘一法师)影响丰子凯皈依佛门时取法号“婴行”。丰氏最爱猫,曾经激赏熊的母爱行为;以及蚂蚁救护受伤的同伴.这不尽由于居格涅夫《猎人笔记》的启迪.1938年在《佛无灵人他却很批不少佛教徒“念佛吃素;全为求…  相似文献   

9.
李叔同是我国近代话剧运动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日本东京组织春柳社,演出世界文学名著《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等新剧,并亲自饰演剧中的女主角玛格利特和爱米柳夫人,表演技艺娴熟优美、超群绝伦,在日本戏剧界曾引起很大轰动,赢得了很高声誉。这些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无需多费笔墨。但在此之前,李叔同所参加的一些戏剧活动却鲜为人知,很  相似文献   

10.
“先器识而后文艺”是近代艺术大师李叔同的文艺观点,这一观点从哲学高度概括了为人做事和从事艺术创作的关系.纵观中国艺术发展史,李叔同的文艺观是对前人艺术见解的全面总结.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入手,简明地分析了前人对书法艺术的众多见解,阐述了“人品”与“书品”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李叔同留学东京期间的一些问题,提供了若干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12.
弘一大师(李叔同)研究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该项研究可以从不同途径,用不同方法来进行。从弘一大师活动的地域角度展开研究,根据其活动的区域来探讨他的文化行持,由点及面,由部分及全体,会有较多的收获。杭州是弘一大师活动的重要地点。杭州是他人生道路发生重大转折和在艺术教育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之地。研究梳理他在杭州的行迹是弘一大师研究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栾梅健先生的《民间的文人雅集-南社研究》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著作,但在《南社社友简况表》中却出现了两处失误,本文就此给予匡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对"近代"的批判性论述,为我们重新使用"近代"这个概念来表述中国的"早期现代"(early modern),提供了某种基础。这里的"近代"是充满不间断的运动与抵抗的张力场,是传统中国基体形态的蜕变与再生。"近代"同时具有对"现代"的追求和超越的双重性,始终保持着相对于经典现代性的差异性。在这样的问题意识中重访中国近代,我们很自然会对近代文学与文化史中的重要社团———南社的特殊意义作出一些新的思考。必须努力发掘南社的文学文本与社会文本,文本主体与社会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由此打开南社独特的文化政治面向。南社成员在现代大众传媒的语境中的文化活动,既不是现代西方"纯文学"观念所能限制的,又不能与中国传统文学生产模式同日而语。要深入地理解南社,首先要把历史"陌生化",在清末民初的文学/文化场域里,在革命与抒情的互动关系中,探索南社群体的文化实践,才能揭示这些实践作为回应危机的方式有着怎样的文化政治的意义。无疑,重新研究南社,也后设地寄寓了一种对于历史连续性的自我理解和表述意识。没必要夸大南社群体在文化政治上自我肯定的强度,但应该看到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敏感与困惑。而革命与抒情的变奏,正是构成了我们通过南社重访中国近代的基本视野。  相似文献   

15.
李叔同《祖国歌》寻绎一般认为,《祖国歌》是李叔同根据民间乐曲《老六板》而填词的爱国歌曲。虽有争议,但在1904至1905年间跟李叔同共事的黄炎培先生的一段证词应当可信。黄炎培在1957年3月7日上海《文汇报》上发表的《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一文中说:...  相似文献   

16.
对闽西籍南社诗人丘复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作了全面系统的评述。丘复又是民国前后闽粤两省知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著作等身,亦略作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17.
高旭是随着诗界革命而成长起来的诗人,后来又是南社著名的诗人。但是因为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里没有提到过他,所以人们对他的诗名知之甚少。并且,因为对诗界革命的研究中存在偏颇现象。所以得出了“诗界革命失败了”这种论调。研究高旭的诗,会对这个问题做出正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8.
2 0 0 2年 1月 17日 ,《杭州日报》第一版报道 :杭州的李柏霖、杨志勤二先生在一位自号为“雨夜楼”的八旬老人处发现了收藏数十年的大批中国近现代画家的画作。在此后的整理工作中 ,共发现李叔同油画、水彩画和素描 34幅 ,为国宝级文物。此为李叔同研究中的重大事件 ,为李叔同研究新添了一项重要内容。在本次发现的“雨夜楼”藏画中 ,还有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留学时的同学曾延年的 4幅素描和一幅水彩画。为使研究者能详尽了解本次发现的情况 ,现特刊出李柏霖先生《关于李叔同早期画作的发现》和陈星、曹布拉《“雨夜楼”藏画中的曾延年作品》二文 ,并选配李叔同画作若干和曾延年的 3幅素描作品  相似文献   

19.
近一个世纪以来 ,关于李叔同的出家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诸多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对李叔同的出家原因进行解析 ,试图解开李叔同出家之谜。本文不拟对李叔同出家之因进行全面的探究 ,只试图对李叔同的文化性格进行一些粗浅探讨 ,以便对如何理解弘一大师其人其事提供一点看法。一本文所谓的“文化性格” ,主要是指人在特定的文化环境的浸润、熏陶、影响、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心理特征的综合。一个人的文化性格既具自己独有的特点和个性 ,又受到同类文化性格模型的制约 ,是类的相似性或共性和个体独异性的结合物。在一定意义上讲 ,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把南社人当作固守国学、对西方思想和文化一味抵制的旧文人的传统认识,无疑与南社人的本来面目相距甚远。事实上,南社知识人在清末是以一种复杂的态度对待西方思想与文化的:一方面他们以开放性的态度勇于接受和传播自由民主思想,开风气之先,呼唤中国变革;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放弃主体性的认知立场,警惕殖民主义的威胁,努力把革命派对国家与国民的复杂理解,更广泛地传递给更多的普通民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