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住宅建筑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自然通风对住宅室内热环境的影响,选取室内热环境状况较为恶劣、风资源贫乏的重庆市住宅为例,通过i d图分析了自然通风在改善住宅建筑热环境,提高人体热舒适的可行性;并通过对典型居民住宅的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室内平均预测投票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热舒适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风资源贫乏的城市,住宅建筑良好的自然通风既能大量地节约建筑能耗,也能够极大地改善室内热环境,尤其是过渡季节及夏季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2.
实地测试厦门地区具有代表性农村住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参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测农宅的室内空气温度变化趋势与室外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低于室外空气温度,室内空气温度与黑球温度差别小;海拔高度高、建筑密度低的农宅室内空气温度低、热稳定性差,静风状态下的热舒适性较高;混合结构的农宅室内温度比采用传统建材的高,但稳定性更好,建筑材料对农宅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赵志杰 《科技信息》2009,(4):269-269
针对目前住宅建筑窗体普遍存在着结露现象,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功能和使用寿命,同时影响客户的满意度,不符合节能设计思路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结露产生的原因以及从材料、设计、施工、使用四个方面来防治结露的方法。结果表明:窗体结露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4.
外墙和外窗共同构成了建筑外围护结构,不同窗墙面积比情况下,自然通风建筑室内热环境对二者保温性能的敏感性不同。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外墙和外窗传热系数对夏季和冬季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就全年而言,尽管加强外墙和外窗保温均可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但是存在临界窗墙面积比,即当窗墙面积比小于0.6时,加强外墙保温可更有效地提高室内热舒适性,若窗墙面积比大于0.6,则加强外窗保温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王宗鹏 《科技资讯》2012,(21):58-61,63
本文重点分析了单层住宅使用不同建筑外墙系统产生的环境影响。该类环境影响贯穿住宅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其进行测定和比较的评价指标有:空气污染指数,能源消耗(物化能耗和运行能耗),全球暖化潜势,资源利用,固体废物排放以及水体污染指数。外墙系统主要针对混凝土砌块,现浇混凝土,绝缘混凝土,0.05m×0.1m、高0.4m(2英寸×4英寸,高16英寸)的传统型中心木制结构框架,0.05m×0.15m、高0.6m(2英寸×6英寸,高24英寸)的传统型中心木制结构框架以及钢立柱框架进行分析。此外,结构绝缘板作为建筑物运行能耗的建模依据。文中每一处案例中,设计均基于国际建筑规范所规定的最低R值标准。利用ATHENA(一种生命周期的评估软件)和eQuest(一种测算建筑物运行能耗的能源使用建模软件),评估每个案例中建筑物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环境影响,包括施工期、使用期和弃用期。结果表明,在试运行阶段,绝缘混凝土建筑物产生的环境影响最大,其次是混凝土砌块,现浇混凝土和钢立柱框架结构的建筑物。仅考虑试运行阶段,传统木制结构框架的建筑物环境影响最小。而在使用阶段,绝缘混凝土建筑物产生的环境影响最小,因为外墙系统需要较低的运行能耗,但是混凝土砌块,现浇混凝土,0.05m×0.15m、高0.6m(2英寸×6英寸,高24英寸)的传统型中心木制结构框架,0.05m×0.15m、高0.6m(2英寸×6英寸,高24英寸)的传统型中心木制结构框架以及钢立柱框架产生的环境影响却会随时间逐渐增大。和其他时段相比,建筑物弃用期的环境影响可忽略不计。一般而言,完整的生命周期评估(LCA)时间为50年,与传统的0.05m×0.15m、高0.6m(2英寸×6英寸,高24英寸)的中心木制结构框架外墙相比,绝缘混凝土材料的外墙保温性能会减少大约700GJ(5%)的能源消耗。研究结果还表明,外墙热容量对建筑能源性能的重要性,尤其是对炎热气候区域的城市建筑,如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以及运用整体分析法,如LCA方法,恰当评价不同技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农村住宅建设现状和地域气候条件、室内节能舒适要求、建筑用能方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分析论证墙体内保温构造技术在豫南地区的适候性及性能优势.对于常用的黏土空心砖外墙体,通过建立热工学计算模型,得出了满足规范要求的墙体传热系数、内保温构造所需的饰面石膏聚苯板保温层材料厚度和墙体内部蒸汽分压力分布图.当住宅建筑体形系数≤0.4时,15mm厚的保温材料层即可满足规范要求;当住宅建筑体型系数0.4时,45mm厚的保温材料层可满足规范要求,并且墙体内部不会产生冷凝,不需设置隔汽层,从而达到节能舒适的室内热环境设计要求及良好的施工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段林 《甘肃科技》2011,27(16):6-7,54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通过分析调查对象个人基本信息、住宅信息、室内热环境、室内湿度、室内空气品质、总体环境评价等的调查结果,得出目前居民对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的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8.
牛天才  马燕玲 《科技信息》2011,(21):343-343,319
利用DeST-h模拟软件,对陕北志丹县新农村建设设计方案的室内热环境和节能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建筑方案的模拟分析,得出覆土结构适合于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带阳光房的建筑能吸收并蓄存太阳辐射得热,冬季室内热环境明显改善。最后本文通过模拟四种通风换气条件下,建筑夏季室内逐时基础室温及建筑冷热负荷变化,分析了通风量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为新农村建设住宅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改善住宅建筑热环境的生态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改善住宅建筑热环境的生态措施,指出运用节能、绿化的生态理念和措施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改善居住环境质量,将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丁梦姣 《工程与建设》2023,(4):1170-1173
住宅热环境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许多研究表明,建筑设计元素会影响城市热环境。本研究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微气候模型模拟分析建筑高度、密度、布局和绿化率4个主要因素对居住区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5%的建筑密度在24 h内获得了较低的平均气温(Ta)和平均热感觉(APMV)。因此,建筑高度越高,Ta和APMV值越低,室外舒适度越好。此外,外围式布局的Ta和APMV最低,其次是行列式布局和点组式布局。绿化率从0%增加到50%,Ta和APMV逐渐降低。而当绿化率从30%增加到40%时,Ta和APMV下降最多。建筑高度、密度和绿化率对居民区热环境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建筑密度、绿化率和布局对白天每小时气温和每小时热感觉的影响在夜间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梅雨期太湖流域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太湖出现超历史高水位,部分地区受淹,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利用太湖地区实测雨量、水位、蒸发及环太湖巡测流量资料,分析了1999年梅雨期太湖洪水特征,进出水量及进退水速度等,对进一步合理运用太湖地区水利工程,反思和完善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及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变化对中国汛期雨带类型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51~2001年1~5月500hPa高度场资料,研究了前期大气环流与中国汛期雨带类型分布的关系.通过分析前期各雨带类型对应的距平合成场和格点样本平均值显著性检验图,以及各雨带类型相应的前期大气环流特征.指出1~2月500hPa层次上,大气环流明显的表现为大尺度分布特征,而3~5月的大尺度分布特征不明显.这表明冬季(1~2月)各雨带类型的显著性关键区的大气环流异常是影响中国汛期雨带类型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提出了一些预报线索,可供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武汉地区不同基因型、亚型的丙肝病毒的包膜E1蛋白,预测其二级结构、核苷酸变异性、糖基化位点、亲水性、跨膜区、信号肽、蛋白修饰位点、B细胞抗原.结果显示各HCV的包膜E1蛋白二级结构差距不大;序列始末段有数个氨基酸残基的差距,序列上存在高变异位点,基因型2a的型内一致性最高;序列大量糖基化,有多个糖基化基化位点;序列分布着亲水性区域,基因型1b的分值很高;基因型1b、6a、3b、3a多数亚型有1个跨膜区,基因型2a多数亚型有两个跨膜区;基因型1b、6a、3b、3a无信号肽,基因型2a都有信号肽;蛋白序列上存在多个不同修饰位点和B细胞抗原,各基因型、亚型之间有明显差距,具有较大异质性.该研究为揭示病毒感染机制和研制地区性疫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量化分析水体微气候冷却效应,指导村镇规划设计,采用实地测量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宜兴市周铁镇中水体气温冷却值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将村镇形态要素指标与水体冷却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不同半径范围形态要素指标对水体冷却值的影响效果,从而构建出基于村镇形态要素指标的水体冷却值回归模型.结果 表明,季节变化、日夜交替以及风向...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法律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图书馆在现行的版权体系下举步为艰,如何解决数字图书馆发展与法律限制的矛盾,出路是调整版权制度,使之适应数字时代权利分配与利益的需要。要重新界定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畴,赋予图书馆必要的法定许可,完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建筑对于应对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节能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该文结合农村自然资源现状,从外围护结构、土壤降温技术、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改善,使建筑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在绿色建筑的理论基础上探讨生态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和可行性实践方法。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实现建筑室内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使新农村建设在满足人类居住环境的同时,建筑具有舒适、节能、环保的显著效果,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超声辐照降解MC-RR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辐照技术降解水中微囊藻毒素-RR(MC-RR),考察MC-RR初始质量浓度、超声频率、初始pH值、声能密度以及水中几种典型阴离子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动力学机理。HPLC检测结果表明:超声辐照能有效降解MC-RR且与初始质量浓度无关;超声频率改变水中空化泡分布和特性,影响反应速率;pH值改变MC-RR存在形态和亲疏水性,pH从1.90到12.21变化时,降解速率常数k由0.400min-1降至0.082min-1;CO32-能阻碍MC-RR的降解,但NO3-,SO42-和Cl-对其无影响,其反应速率常数由大到小为:CO32-,NO3-,Cl-,SO24-;声能密度的提高对去除有利;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西藏自治区城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εi)是建筑能耗计算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然而,目前的εi值对地区气候差异、围护结构类型的考虑都很粗略,特别是对太阳能富集地区.该文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西藏自治区4个典型城市准确的εi值.计算过程中考虑了气候状况、外窗框材、玻璃层数及墙体面层材料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的εi值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相近的地区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该文的结果不仅可使该地区围护结构传热计算更加准确,同时也为窗户类型、墙体表面材料及遮阳措施的合理选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Changes in the nuclear envelope of Amoeba during mito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M Feldherr 《Nature》1968,218(5137):184-185
  相似文献   

20.
农村砖砌空斗墙建筑的抗震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空斗砖墙建筑的抗震性能,针对农村民居中大量存在的空斗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从试验到工程设计开展研究,对空斗砖墙试件加固前、后的抗震性能进行大量的试验、比较.试验结果证明,通过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后的空斗砖砌体结构的初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大幅度提高平均约60%,其刚度、延性、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也都被明显提高.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复合砂浆钢筋网薄层对空斗墙圈梁、构造柱、剪刀撑的加固方法.该技术性能可靠、构造简单、经济实用、适合在我国广大农村推广使用,对空斗墙农居的抗震加固方法可供广大工程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