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大陆市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NANI)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NANI模型, 采用中国大陆358个地区级市行政单元的统计数据和本土参数, 核算中国大陆市域尺度的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NANI)。结果表明: 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NANI总量达到45.15 Tg, 折合单位面积输入强度为4716 kg/km2, 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在氮源结构上, 氮肥施用是最大的输入源, 占输入总量的65.0%, 其他依次为食品/饲料净输入(21.4%)、大气沉降(7.3%)和作物固氮(6.5%); 在空间分布上, 市域单元的NANI分布呈现明显区域化特征, 耕地或人口集中的地区NANI强度偏高; 与省域尺度数据对比发现, 市域数据在识别重点控制区域上具有明显优势, 市域尺度数据能够以更小的区域控制面积实现更大的氮源输入控制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氮元素对人类活动的指示性, 通过估算不同类型人类活动的氮输入量, 整合与构建氮输入量变化趋势下人类活动生态风险评估框架。选择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研究区, 分析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趋于稳定时期, 深圳市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三类主要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强度及其变化,结合土地利用数据, 识别深圳市人类活动生态风险相对高值的区域。结果表明, 2000—2014年间, 工业生产氮输入量及居民生活中交通运输的氮输入量逐渐上升, 居民生活氮输入量呈先升后降趋势, 其占深圳市总氮输入量比重大, 是深圳市主要的人类活动生态风险来源, 所以深圳市人类活动氮输入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在空间分布上, 生态风险相对较高的区域分布在南山区、福田区及罗湖区。为了降低人类活动的影响, 建议目前应在产业升级与绿色出行方面上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分布格局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有重要影响.通过对遥感影像解译和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鄱阳湖季节性水位涨落产生的湿地覆盖空间分布具有相似关系,同时也与河流三角洲的空间形态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所有的影响因子中,鄱阳湖水陆相互作用过程和人类活动既是典型湿地覆盖动态变化的两个主要影响因子,也是目前湿地土壤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决定性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人口老龄化的乡镇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区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变化特征,可为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人口、经济和社会差异化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乡、镇、街道数据(2000年、2010年),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变异系数法和空间冷热点分析对贵阳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贵阳人口老龄化在空间上呈现中心高、近郊次之和远郊低的特点,2010年则呈现中心高、远郊次之和近郊低状态;2000—2010年人口老龄化空间变动呈由内到外的城市圈层递增态势。2) 2000—2010年贵阳市乡镇老龄化在全局空间上集聚效应放缓,而局部空间自相关以正向空间彼此连接。3) 2000—2010年贵阳市各乡镇人口老龄化变异系数大体呈现由近郊区龚家寨街道向外先递减再增加规律。4)2000—2010年贵阳市老龄化冷热点空间呈现显著的转移与扩散态势。  相似文献   

5.
杨晓阳 《安徽科技》2009,(12):50-52
尽管地球经历了许多重大的环境变化期,但在过去的1万年间,地球环境却出人意料地保持了稳定.地质学家称这个时期为“全新世”。正是在这个稳定的时期,人类文明开始兴起、发展、兴盛,这个时期环境的稳定性可能不会受到威胁。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地质学家称之为“人类世”。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浅水湖泊冬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2010年冬季在湖北省两个典型的浅水湖泊(湖北省最大的远离城市的湖泊——洪湖和湖北省最大的城市湖泊——武汉东湖)进行了采样,分析得到湖水中总氮、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值.结果表明,两个湖泊中氨氮浓度最高,硝酸盐氮次之,亚硝酸盐氮浓度最低,且洪湖冬季总氮、氨氮和硝酸盐氮浓度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氮沉降增加对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对阔叶红松林进行模拟氮沉降实验,设置对照(N0,0 kg/(hm2·a))、低氮(N1, 30 kg/(hm2·a))、中氮(N2, 60 kg/(hm2·a))和高氮(N3, 120 kg/(hm2·a))共4组处理,在实验样地内采集0~10 cm、≥10~20 cm土层中的土壤,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含量及变化。【结果】① 模拟氮沉降未改变SMBC、SMBN及SMBC/SMBN的垂直分布; SMBC、SMBN在生长季月动态曲线均为以8月中旬为峰值的单峰型曲线,SMBC/SMBN的曲线波动较大,0~10 cm土层以N0处理的结果波动范围最小(2.83~6.97)。② 模拟氮沉降仅对0~10 cm土层6、8月中旬的SMBC以及5、6、8月中旬的SMBC/SMBN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SMBC、SMBN及SMBC/SMBN的生长季平均值无显著影响。【结论】模拟氮沉降对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仅在个别月份中表现明显,而对于整个生长季而言,更长时间的模拟氮沉降实验才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的兴衰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地质和历史资料研究了白洋淀的生成、发展、缩小和干涸的演变过程,并分析了影响白洋淀历史演变的几个主要因素,从而认为人类活动是促使白洋淀兴衰全过程的主导因素。因此,在综合治理白洋淀的指导思想、原则、措施以及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均要把人为作用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这样才能得以尽快恢复和永葆白洋淀的青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1999年退耕还林以来陕西省土地利用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动态变化数量分析模型和动态度模型进行测算,并用SPSS应用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近6年来耕地减少为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人类活动是耕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力,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度渭南最大,延安最小。结论陕西省各地市土地利用驱动下的人口—经济—土地系统耦合特征各有区别,铜川、汉中、安康、商洛与全省特征一致,宝鸡和咸阳、榆林和延安有类似之处,而西安、渭南和杨凌区特征各异。  相似文献   

10.
以1977年MSS、1993年TM和2007年TM三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借助遥感和GIS技术以及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长白山3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动态时空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其他植被和林地在30年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7-19...  相似文献   

11.
松嫩典型黑土带分布着高有机质和高肥力的黑土资源,长期超负荷耕作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下降,开展土壤营养元素储量研究对黑土资源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嫩典型黑土带为研究区,基于野外土壤样本化验分析数据,利用地统计分析等方法,对0~20 cm耕层内土壤全碳(TC)、全氮(TN)和全磷(TP)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典型黑土带土壤TC、TN、TP储量均高于全国水平,含量分别达19.25 g/kg、1.88 g/kg、1.28 g/kg;TC、TN、TP高密度热值区和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典型黑土带北部,TC、TN、TP自北向南呈现降低趋势;C/N、C/P和N/P在该区北部空间聚集性较高;土壤粉粒含量在30%以上,TC、TN和TP含量较高,分别介于6.86~74.74 g/kg、0.94~5.93 g/kg、0.66~3.76 g/kg之间;TC、TN和TP储量受土壤pH、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和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研究为黑土资源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鄱阳湖2010年水体中硝酸盐氮、氨氮及总氮浓度,分析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2010年硝酸盐氮、氨氮及总氮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2010年鄱阳湖水体总氮含量年平均值是1.50 mg/L,硝酸盐氮含量平均值为0.84 mg/L,氨氮含量年平均值是0.37 mg/L,丰水期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枯水期;在空间分布上,枯水期硝酸盐氮、氨氮主航道中游含量较高,上、下游稍低.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知,2010年硝酸盐氮与总氮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关联度分别达到0.99和0.95.减少硝酸盐氮与氨氮的输入有利于对富营养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Taylor法测定了桃蚜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桃蚜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聚集的原因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海拔高度和坡度两个方面对安泽县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耕地优势度和零散度等指标对其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安泽县91.57%的耕地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下;88.25%的耕地分布在坡度15。以下;耕地优势度与零散度呈中等负相关关系.由此可知,目前安泽县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相对合理.本文的研究也可为评估安泽县土地整治所增加的耕地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与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内蒙古草原区选取94个样点,涵盖耕地、退耕地、人工林和草原4种土地利用类型,根据土壤质地将草原细分为沙质草原和非沙质草原。通过对这些样点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全氮密度(TND)的研究,发现在内蒙古草原区,SOCD主要受到土壤质地的影响,黏粒(〈2gm)、粉砂(2~16μm)和细粉砂(16~63μm)的含量越高,SOCD越高。而TND同时受到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分布在非沙质土壤的草原具有最高的TND。耕作不会导致SOCD显著降低,但是会造成TND降低。人工林不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相反,由于人工林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很大,可能导致土壤肥力的降低。此外,草原区温度越高,土壤养分越低,这预示着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一地区的土壤可能成为重要的碳源。植被退化越严重,土壤养分越低,因此保护草原区的植被免受过度放牧的影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草原区选取94个样点, 涵盖耕地、退耕地、人工林和草原4种土地利用类型, 根据土壤质地将草原细分为沙质草原和非沙质草原。 通过对这些样点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全氮密度(TND)的研究, 发现在内蒙古草原区, SOCD主要受到土壤质地的影响, 黏粒(<2m)、粉砂(2~16m)和细粉砂(16~63 m)的含量越高, SOCD越高。而TND同时受到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分布在非沙质土壤的草原具有最高的TND。耕作不会导致SOCD显著降低, 但是会造成TND降低。人工林不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反, 由于人工林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很大, 可能导致土壤肥力的降低。此外, 草原区温度越高, 土壤养分越低, 这预示着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这一地区的土壤可能成为重要的碳源。植被退化越严重, 土壤养分越低, 因此保护草原区的植被免受过度放牧的影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层赋时着色Petri网的临床路径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按病种设计的最佳医疗护理诊治方案和建立临床路径诊治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分层赋时着色Petri网(HTCPN)对复杂病种建立临床路径模型的方法,实现了对诊疗状态、信息流转及诊疗活动间的关系的可视化监控.基于标准元语言(SML)函数的设计,所建模型支持诊断决策信息和检查结果的实时输入,同时能够预测分析变异情况并实现路径的自动调整.设定任务时间戳对不同的患者到达速率分布进行数据仿真,基于仿真结果给出资源配置建议以改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HTCPN的临床路径在定性定量分析医疗诊治流程的基础上可以优化临床路径,继而为建立临床路径管理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经过对白背飞虱不同虫态在同一生境内空间格局进行连续测定,表明其仅在田间初始低密度情况下呈现随机或均匀分布,一般均为聚集分布.分布参数显示白背飞虱种群为负二项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低龄若虫有较高的聚集度;高龄若虫及成虫活动能力强,空间分布图式趋于个体;不同虫态平均密度(X)与方差(S2)用负二项分布曲线公式S2=X+X2/Kc配合良好;采用种群聚集均数(λ)测定,平均密度2.55头/丛是判定聚集原因的临界值.采用Iwao理论抽样模式,得出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并建立序贯抽样模式,可应用于田间抽样.  相似文献   

19.
以朱溪流域为研究区,2007年SPOT遥感影像和1∶1万地形图为数据源,采用3S技术为平台,提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图,生成高程、坡度和坡向三个地形因子,研究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470 m以下,且面积比例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小.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70 m~370 m,其比例只有0.33%.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少量分布在270 m~470 m.2)耕地在坡度0°~7°所占面积比例最大.随着坡度增大,林地的面积比例逐渐增加.草地面积比例仅在坡度0°~7°之间分布有0.65%.园地面积比例在7°~15°最大,其后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三者的面积比例均随坡度的增大而不断下降.3)耕地在平地上的面积比例最大,占70.46%.林地占东坡、南坡、西坡和北坡的面积比例都最大,均占60%以上.园地在东坡、南坡和西坡的面积比例较大.草地在平地、西坡和北坡的面积比例较为一致,在东坡、南坡均没有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