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门轴侧断裂伴移位的处理方式及对术后疗效产生的影响。2013年05月~2018年9月有31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单开门椎管成形钛板固定术治疗,其中有63例患者术中发生门轴断裂伴椎板移位,根据处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重建组(35例),对椎板进行叠瓦状重建及钛板固定治疗;切除组(28例),将断裂并移位的椎板切除。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相关指标,观察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CCI)、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变化及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在手术时间及术出血量上,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颈后肌群横截面积较术前均有明显减小(P<0.05),但重建组横截面积减小程度明显低于切除组(P<0.05)。重建组术后CCI获得较好维持(P>0.05),切除组的CCI较术前出现明显丢失(P<0.05);至末次随访时,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均有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重建组有8.6%的患者出现轴性症状(3/35),切除组为21.3%(6/28),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经CT扫描发现,重建组术后3个月时有81.6%(31/38)的节段门轴获得骨性融合,术后6个月时有94.7%(36/38)的节段获得骨性融合。以上结果表明,对门轴断裂伴椎板移位的患者,采用叠瓦状椎板重建联合钛板固定及切除椎板均不会影响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但椎板重建更有利于颈椎曲度的维持并减轻颈后肌群的萎缩,从而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椎板开门、开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和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人行后路单开门手术,选用高速电磨钻并配锥形钻头和细柱形钻头行椎板开槽、开门。结果18例椎板开门均成功,绞链侧均呈青枝样骨折对合,未见完全折断移位,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都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5~12个月)。随访时颈椎动力位摄片,未发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CT检查减压的各节段椎管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增大。结论使用高速电磨钻配锥形钻头和细柱形钻头行椎板开槽、开门,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椎板开门、开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和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人行后路单开门手术,选用高速电磨钻并配锥形钻头和细柱形钻头行椎板开槽、开门.结果 18例椎板开门均成功,绞链侧均呈青枝样骨折对合,未见完全折断移位,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都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5~12个月).随访时颈椎动力位摄片,未发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CT检查减压的各节段椎管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增大.结论 使用高速电磨钻配锥形钻头和细柱形钻头行椎板开槽、开门,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观察颈椎后路限制性椎板减压术后颈椎曲度大小与颈髓后移距离的关系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有87例颈椎曲度正常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限制性椎板切除术治疗,其中有74例获得完整的临床随访。术后根据harrison方法测量颈椎曲度并将其分为:A组,颈椎曲度变减小(0°≤颈椎角≤16.5°);B组,颈椎曲度正常(颈椎角16.5°)。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轴性症状严重程度及C5神经麻痹发生情况。在平均23.8个月的临床随访中,36例患者(A组)的颈椎曲度变小(48.6%),平均颈椎角为9.7°±5.3°;38例患者(B组)颈椎曲度维持正常(51.4%),颈椎角为18.7°±4.6°,两组颈椎曲度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椎板切除宽度为(18.5±2.1) mm,B组为(17.9±1.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脊髓后移距离为(1.8±0.5) mm,B组为(2.6±0.8) mm,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ROM较术前无明显减小(P0.05),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轴性症状严重程度明显重于B组(P0.05);A组有3例(8.3%)患者发生C5神经麻痹,B组有4例(1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限制性椎板切除术后仍有近半数的患者出现颈椎曲度丢失,颈椎曲度减小使得脊髓后移距离缩短并增加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而颈椎曲度与神经恢复效果及C5神经麻痹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椎板开门、开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和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人行后路单开门手术,选用高速电磨钻并配锥形钻头和细柱形钻头行椎板开槽、开门。结果18例椎板开门均成功,绞链侧均呈青枝样骨折对合,未见完全折断移位,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都获随访,随访时问平均13个月(5-12个月)。随访时颈椎动力位摄片,未发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CT检查减压的各节段椎管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增大。结论使用高速电磨钻配锥形钻头和细柱形钻头行椎板开槽、开门,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JOA评分、JOA改善率、叩足试验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同时评价患者轴性症状和颈椎曲度的改变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影像学显示:内植物固定确实,未见内植物松动、折断及再关门征象.术前、术后J0A平均评分为(8.1±1.9)分,(14.6±2.2)分,改变明显(P0.05),改善率为(73.1±6.5)%.术前、术后叩足试验FTT平均值为24.1±6.7,29.3±6.3,改变明显(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进行精准肝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肝癌外科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时间段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患者肿瘤复发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肝功能各项指标参数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a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创伤及肝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杜仲提取物对大鼠激素水平、物质代谢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力竭运动组、力竭运动加药组(服用杜仲提取物)。7周力竭运动后取材测定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血糖、肝糖原、肌糖原、乳酸血尿素和血红蛋白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①与安静对照组比较:力竭运动组大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及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乳酸浓度和肌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BU浓度极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Hb含量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跑台运动至力竭时间显著长于安静对照组(P<0.05)。②与力竭运动组比较:力竭运动加药组大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5);肝糖原含量及血糖浓度极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5);血乳酸和肌乳酸浓度极显著低于力竭运动组(P<0.01);BU浓度极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Hb含量极显著低于力竭运动组(P<0.01);大鼠跑台运动力竭时间有显著的延缓作用(P<0.05)。结论杜仲提取物可提高力竭运动大鼠激素水平,改善物质代谢,延长运动时间,增强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及其屠宰性能的影响,选用14日龄健康黄羽肉鸡3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添加3%、6%和9%发酵棉粕,研究不同添加量对肉仔鸡生长前期(14-28日龄)、中期(29-45日龄)、后期(46-65日龄)各阶段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较Ⅰ组而言,肉仔鸡生长前期平均日增重Ⅱ组提高2.50%(P>0.05),Ⅲ组极显著提高7.22%(P<0.01),Ⅳ组则极显著下降15.03%(P<0.01);生长前期采食量Ⅱ、Ⅲ组显著提高1.47%和1.73%,Ⅳ组则极显著下降7.66%(P<0.01);前期料重比Ⅱ组下降0.97%(P>0.05),Ⅲ组极显著下降5.34%(P<0.01),Ⅳ组则极显著提高8.74%(P<0.01);肉仔鸡生长中、后期以及全期平均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Ⅱ、Ⅲ组有所提高,Ⅳ组则下降,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②较Ⅰ组而言,半净膛率Ⅱ、Ⅲ组极显著提高2.73%、3.60%(P<0.01);胸肌率Ⅱ、Ⅲ组极显著提高14.83%、16.68%(P<0.01);腿肌率Ⅲ组提高最为明显,为14.17%(P<0.01);屠宰率、全净膛率各试验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添加6%发酵棉粕组在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都优于3%、9%发酵棉粕组,以添加6%发酵棉粕为宜。  相似文献   

10.
郑楠 《甘肃科技》2022,(22):100-102
本研究探讨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敦煌市医院肛肠科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92例,按不同术式分为ESD组(52例)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40例),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ESD组不同病灶直径患者手术时间和总体手术时间均明显长于EMR组(P<0.05)。ESD组病灶直径≥2.0 cm患者的完全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均高于EMR组(P<0.05),病灶直径<2.0 cm患者的完全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C反应蛋白(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CRP、ACTH、Cor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ESD组低于EMR组(P<0.05)。ESD组术中出血和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EMR组(P<0.05),复发率则低于EM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治疗早期结...  相似文献   

11.
探讨补肾活血汤结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分析,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依据。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髋关节活动度和疼痛感评分,并加以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的髋关节活动度评分和疼痛感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髋关节活动度评分和疼痛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活血汤结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显著,且效果长期稳定,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时与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20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椎间孔镜技术)和对照组(行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每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切口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的VAS评分与时间点(0.5,1,2 d)呈负相关,而观察组VAS评分下降趋势更明显,两组交互作用比较(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腰腿疼VAS评分与各自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及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ODI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后6个月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能够取得与骨科开放手术基本一致的临床效果,且可减轻术中对患者的创伤程度,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恢复进度.  相似文献   

13.
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椎体植入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颈椎前路开槽减压 ,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椎体及自体骨移植术 ,治疗 1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结果表明 :17例患者术后的植骨块与人工椎体均为骨性愈合 ,其中 14例在 3个月内愈合 ,3例在 6个月内愈合 ;无人工椎体松动 ,螺丝钉脱落 1例 ,颈椎生理弯曲维持良好 ,恢复之椎体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 ;JOA评分平均 14.5分 .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椎体植入及自体骨植骨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4.
N0期鼻咽癌颈部放射治疗不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比较鼻咽癌上颈部预防照射和全颈部预防照射的颈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差异,以探讨N0期鼻咽癌颈部放疗的范围.方法选取156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N0期鼻咽癌患者,其中80例接受上颈预防照射(上颈照射组),76例接受全颈预防照射(全颈照射组).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计算和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结果上颈照射组和全颈照射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是98.7%、90.7%、81.3%和97.3%、85.1%、78.4%(P>0.05),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89.3%、82.7%、72.0%和87.8%、79.7%、68.9%(P>0.05),颈部复发率分别是5.0%和3.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颈淋巴结阴性的鼻咽癌患者只需作上颈部预防性照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聚焦超声用于治疗宫颈持续高危型HPV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入组跟踪研究方式,将宫颈高危性HPV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聚焦超声、干扰素治疗及假辐照,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检测各组的缓解率、转阴率及无效率。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聚焦超声治疗组转阴率为53.3%,干扰素治疗组转阴率48.3%。假辐照组转阴率为31.0%(P<0.05)。治疗后6个月,聚焦超声治疗组转阴率为86.2%,干扰素治疗组转阴率79.3%,假辐照组转阴率53.6%。与假辐照组对比,聚焦超声及干扰素均能显著降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HPV滴度(P<0.05),聚焦超声与干扰素组疗效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聚焦超声能安全有效地控制宫颈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性糖蛋白(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lycodelin在30例子宫内膜癌及20例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癌、子宫颈鳞癌和子宫颈腺癌的表达率分别为73%(22/30)、53.33%(8/15)和60%(3/5),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临床病理分期的阳性率(子宫内膜癌I期75%, II期75.00%,III期50%;子宫颈癌Ia 60%,Ib 44.44%,IIa 66.66%)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织学分级的阳性率(子宫内膜癌G1 70%, G2 77.78%和G3 66.67%;子宫颈癌G1 59.14%, G2 50.00%和G3 60.00%)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颈癌均有表达,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丝线、羊肠线2种不同材料和不同结扎道数对大鼠CCI疼痛模型痛阈值的影响,优化筛选出更易在实验过程中普及的技术方法.将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包括结扎丝线4道、3道与2道3个组;结扎羊肠线4道、3道与2道3个组和1个假手术组,每组6只大鼠.铬制羊肠线和丝线分别结扎大鼠左侧坐骨神经2道、3道、4道;假手术组只暴露左侧坐骨神经,不进行结扎处理.建模成功后测量各组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应阈值(MWT),发现丝线3道、4道组和羊肠线2道、3道、4道组与假手术组和自身基础的MWT有极显著差异(P〈0.01);假手术对照组、丝线2道组与各组自身基础的MWT之间没有差异(P〉0.05),结扎手术前后的MWT之间差异显著,结扎后第7天、14天和21天的MWT之间没有差异.羊肠线3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得出结论:羊肠线2道、3道、4道组,以及丝线3道、4道组均能产生稳定的神经痛,根据MWT的数值大小和是否出现自噬现象可认为,以羊肠线结扎2道组最好,不但MWT的数值小,且操作简便又节省时间,可作为大鼠CCI建模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延期妊娠孕妇应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引产的效果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延期妊娠孕妇68例,随机分作两组:观察组(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引产)和对照组(传统方法缩宫素引产)各34例。观察两个分组中产妇用药后的宫颈Bishop评分、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引产总有效率、用药24 h候宫颈评分、临产时间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延期妊娠孕妇引产,能促进产妇宫颈成熟、软化,提高宫颈评分,引产手术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尼氟灭酸(NF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所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影响,探讨尼氟灭酸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在脊髓水平的作用及可能机制。采用如下方法:(1)制作CCI模型。(2)运用热板实验检测CCI组、假手术组术侧下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变化。(3)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CI模型组术侧、假手术组术侧、正常组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幅度。(4)记录尼氟灭酸对正常组和CCI组术侧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CCI组术侧下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缩短。(2)GABA(1~1000μmol/L)可以使DRG神经元产生浓度依赖的内向电流(P0.05,n=10)。(3)CCI组1~100μmol/L GABA激活电流幅值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n=6)。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GABA电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NFA(1~100μmol/L)对正常组、CCI组的DRG神经元上GABA激活的电流均有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且正常组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1,n=5)。由此可知,NFA对CCI模型大鼠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相比较正常组有所减弱,这可能是由于CCI模型的DRG神经元上钙激活氯通道的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