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地球不断变暖,动物保护专家开始担忧一些依赖于寒冷环境的物种,如生活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山地中的鼠兔。不过,在近期一项研究中发现北美鼠兔(又被称为魁鼠兔)或许能在全球变暖中存活下来,因为它们找到了一个非常不寻常的食物来源。这些生活在低海拔区域的鼠兔之所以种群繁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暖是各国关注的问题,并且全球变暖没有减缓趋势。导致全球变暖有诸如全球正处于温暖期、地球自身的状态变化等自然因素,但是,主要是人为因素诸如焚烧化石矿物、植被的减少、建筑物的增加加剧全球变暖;需要从技术合作、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角度,调控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晓东 《科学大观园》2010,(20):58-59
<正>在上一次全球变暖中,人类的适应能力无疑经受了极大的考验。这次变暖发生在中石器时代(约15000年前~5000年前),当时居住在欧洲的人类在可怕的环境剧变中,究竟遭遇了什么?这是考古学上最恒久的奥秘之一。为了破解这个奥秘,考古学家希望能找到当时人类的遗存来了解当时的人们吃什么,他们的饮食如何随着气候变暖而改变,有哪些疾病困扰着他们,绝望是否引发了暴力,他们具有怎样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等等。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4,(17):63-64
<正>2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巨型恐龙的时代,体长十几米、体重数吨的恐龙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会再次出现在地球上吗?科学家表示,如果全球变暖持续下去,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不仅人类畏惧高温热浪,对其他大多数生物来说也是一场灾难,一些物种甚至有灭绝之虞。然而,美国古生物学家詹森·希德等人认为,有一类动物会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逐渐繁荣起来,它们是包括蜥蜴在内的冷血动物。  相似文献   

5.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世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一些人相信地球拥有从“全球变暖”伤害中“自愈”的能力,另一人则相信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一系列难以想象的自然灾难。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更是耸人听闻地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行星地球和人类自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设想出了10大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怪招”。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0,(8):32-35
正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升高了1℃,并正在给包括海洋和冰冻圈在内的生态,乃至人类自身造成严重后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酷热的天气现象会越来越频繁。事实上,在酷暑中煎熬的不仅仅是人类,许多地球生物也在与不断变暖的气候做斗争。  相似文献   

7.
<正>不久前,科学家宣称,人类或许很快就能够利用电脑软件和3D打印机对细胞或整个生物体进行设计制造。这些细胞可用来制成生物燃料、对抗全球变暖,也可发展新的药物和健康护理方法等,甚至在地球上重建外星生命形式——如果人类能发现外星DNA的话。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克雷格·文特尔就曾在2010年宣布,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生命。他在《以光速前行的生命:从双螺旋到数字生命的黎明》中详细说明了这一理论。文特尔说:"在不久的将  相似文献   

8.
陈萌 《科学大观园》2013,(16):44-45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各地相继迎来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一度发出高温蓝色预警。联合国气候研究人员称,自19世纪70年代全球气候变暖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创下历史高温纪录。同时,洪涝、干旱、暴雨、暴雪和高温等极端天气也接踵而至。气候变化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全球变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它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威胁着地球的未来。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其中一些可谓怪招迭起。为地球抹"防晒霜"降温地动山摇,汹涌的熔岩,遮天蔽日的烟尘,刺鼻的硫磺味……这如同末日来临一般的场景是人们想象中火山爆发时的样子。没人愿意遭遇一场火山爆发。但是,火山爆发让烟尘遍布天空也有一个好处,  相似文献   

9.
正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征途中,这些大科学装置成为"国之重器"。反物质是不是真实存在?夸克能不能再被细分?宇宙中究竟还有没有类似地球的宜居星球?人类能不能控制热核聚变?面对大量动植物进入濒危状态,人类能不能设法留住它们?……当人类已经能够将自己送上月球,但仍有许多基础科学理论问题亟须解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一个简单的“池塘模型”简要描述了地球系统碳循环的基本框架,并借助地理学的地带性理论说明了全球碳失衡进而导致的全球变暖给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留下的潜在危机。工业化过程导致大气CO2浓度的持续升高,是目前地球气候系统失调的最主要原因。在新的免碳能源还没有出现之前,减少区域CO2的排放、寻找更多的区域CO2归宿,对于中国在国际碳外交谈判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具有重大意义。华南湿热地区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的化学风化过程具有明显的碳汇效应,而这种碳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鲜明的地理独特性,且是一个最基本的“本底”碳汇,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关注与重视。科学家们认为,虽然恶劣天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是,全球气温变暖才是极端天气的真正幕后黑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极端天气的发生的呢?科学家给出的答案很简单:糟  相似文献   

12.
冰冻圈变化与全球变暖:我国面临的影响与挑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冰川的水文水资源效应、冻土的生态、气候和工程效应、积雪的水文及气候效应等方面论述了冰冻圈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与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着重根据近40年来我国冰冻圈变化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冰冻圈变化对水资源、生态、工程、灾害和气候所产生的一些影响。最后根据国内外冰冻圈研究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冰冻圈研究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球危机     
<正>地球正飞速变暖。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9年很有可能成为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地球生态正遭到严重破坏。北极5座岛屿浮现俄罗斯国防部日前表示,俄海军在北极发现了5座新岛屿,正是冰川融化导致这几座岛屿显露出来。据悉,北极的升温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由此导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24,(3):8-11
<正>在近地点,金星距地球最近,但是在金星远离近地点的时间里,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当数水星。那么,既然水星离地球这么近,我们能登陆水星吗?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固态行星,最近才发现,其实水星才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在近地点,金星距地球最近,但是在金星远离近地点的时间里,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当数水星。那么,既然水星离地球这么近,我们能登陆水星吗?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罗格斯大学科学家近日发表研究成果声称,在始新世时期曾经出现过一次与哺乳动物物种群落大繁荣密切相关的全球性气候迅速变暖事件。他们发现了关于始新世时期全球性气候迅速变暖的新证据:一些球形的玻璃碎片,并认为这些玻璃碎片应该是彗星撞击地球后熔化的残骸飞溅到半空中凝固而形成的,但一些相关专家对此观点和解释持不同看法。美国罗格斯大学科学家丹尼斯,肯特教授介绍说,这些球形玻璃碎片发现于新泽西海岸的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理论评价的视角分析气候争议问题,厘清气候的自然波动学说和温室效应理论是什么,它们分别如何解释1880年以后出现的全球变暖现象,以及气候的自然波动学说存在什么缺陷导致与之竞争的理论胜出。在说明温室效应气候理论发展过程的同时,通过说明自然波动假说因为解释1880年以后全球变暖遇到不能解释的反常现象而成为一种解释能力较弱的理论,反过来说明与之竞争的温室效应气候理论相对来说更具有合理性,提示那种气候系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完全消除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影响的想法是危险的,人类必须关注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带来的微小反馈累积起来对气候系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1,(17):62-6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世界上的冰川正在稳固消退,对于其中一些冰川来说。这种消退最终让它们走上一条不归路。最易受气候变暖影响的山脉和高地冰川位于热带地区,它们的消融将对当地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数千年来依靠冰川提供的水生存的当地居民以及动植物也无法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18.
在上一次全球变暖中,北欧居民的尸骸似乎都不翼而飞了。是他们真的没有留下尸骸,还是考古学家找错了地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66-67
我国北方严重缺水,而用水量不断攀升,造成河水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采空漏斗区不断扩大,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限制因素。小麦是北方主要粮食作物,又是农业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的50%左右。随着地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宇航局(NASA)官方网站报道,该机构日前已经选定9件科学载荷,这些载荷将被搭载飞往木星的冰冻卫星——木卫二(“欧罗巴”),以探查这里是否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宜居环境.此前,美国宇航局发射的“伽利略”号探测器得到可靠证据,证明木卫二这颗大小与月球相仿的冰冻卫星下方存在一个“冰下海洋”.如果这一结果得到确证,那么木卫二海洋中的水量将是地球水量的两倍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