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半干旱区干旱缺水是旱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一方面大气降水不足.300多mm的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另一方面.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蒸发强烈,农作物水分利用率低。因此,如何实现雨水高效利用,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益,成为旱农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本项目针对当地生产实际和气候特点,围绕提高水分利用效益,展开高产节水间作套种、农田集水保墒等技术措施,探讨半干旱地区发展旱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福建沿海地区干燥度和风蚀气候侵蚀力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彭曼(Penman.H L.)蒸发力计算公式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计算公式,利用福建沿海地区22个气象台站的长年气候资料,计算了福建沿海地区的气候干燥度和风蚀气候侵蚀力,并对影响气候干燥度和风蚀气候侵蚀力的有关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中指出,福建沿海地区属半湿润区域,由于干旱和大风频繁,风蚀气候侵蚀力较大,易发生风沙危害和农田风蚀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正确评价农业水资源,趋利避害,本文对针对农田水分平衡中主要因子-蒸发和降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耗水稳定,供水不足;并计算了生长季农田水分盈亏量,为蓄水和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4.
利用华北平原北部气象站点实测气温、降水、风速等基本气象要素数据,结合土壤相对湿度数据,计算降水量、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变化量3个水分循环的核心变量,构建华北平原北部农田水循环模型,设计缺水量指标,并分析2002—2011年华北平原北部农田缺水量的逐旬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北部的农田在整个作物生长阶段严重缺水,大多数月份所有地区缺水,仅7月中旬自然水分较为充足;春季是华北平原北部农田干旱最严重的时期,以河北中南部地区春旱最为严重;秋季干旱程度相比春季较轻,干旱相对严重的区域位于研究区域西北部;衡水以及北京西部地区在整个作物生长阶段均严重缺水,是干旱最为严重的区域。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水分利用管理及农田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流域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与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对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青海湖流域3种典型生态系统(草地、灌丛、农田)降水过程和土壤水分的连续动态观测,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逐月、逐日、10min)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的响应.结果表明:草地、灌丛和农田深层(60、90cm)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均比浅层土壤(10、30cm)滞后1个月左右;灌丛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集中在60cm以上,深层土壤水分主要受地下水影响,由于冠层截留损耗,单次小降水事件对灌丛土壤水分的补给作用较为有限;草地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集中在10和30cm,而农田降水补给的有效深度小于30cm,响应时间也明显滞后于草地.  相似文献   

6.
总特点气温偏低,日照充足、降水偏少,蒸发较少。气温虽低,但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降水总量偏少,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小麦苗期和大秋作物成熟末期降水多,不利于出苗及收获;6~8月作物需水关键期降水持续偏少,干旱发生在高温时段,导致玉米红蜘蛛严重发生并造成危害。总体来看,2015年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7.
1.水资源特点 丰镇市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蒸发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6mm,其中6~9月份降水占全年的77%,近十年来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少10%左右。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965m^3,为全国的41%,顷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675m^3/hm^2,  相似文献   

8.
榆林近50年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榆林科技》2005,(2):57-58
榆林市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05毫米,降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降水地域分布不均,风沙区一般在325—425毫米之间,丘陵区在400-500毫米之间。市内蒸发强烈,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干旱指数为3.08。全市水资源特别匮乏。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市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很大,农业干旱频繁发生,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9.
基于陇东黄土旱塬区作物轮作复种系统田间试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几种主要轮作及复种作物在干旱和丰雨两型降水年型的农田水分时空分异规律及土壤水分亏缺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干旱在农业上是指农作物生长水分亏缺而影响其生长繁殖的自然灾害。干旱不仅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寡,而且与土壤保水能力、蒸发力、甚至农作物种类等多种自然因素有关。至于干旱危害的程度则更超出了自然条件范围,往往与社会条件相关联。既然干旱不但有明显的地域性,而且不同历史时期可有不同的涵义,所以在研究干旱时必须注意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和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1.
按黄土高原降水梯度选择六个研究县域,在研究县域上分别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Pa)、标准差d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等四种干旱指数。结果表明,前三种干旱指数仅考虑降水亏缺产生的干旱情况,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在表征干旱的时候,既考虑降水,也考虑温度,因此,在预测监控黄土高原地区干旱情况的时候,应优先选择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降水量分布特征与蒸发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湖北省85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日照、水汽压、气温、相对湿度等资料,计算了各站降水量和蒸发力的年、季、月值,并分析了它们在全省的分布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球大幅度变暖 ,势将导致海洋与陆地水体蒸发和大部分海洋和陆地降水增加、冰川消融增强、河川径流量扩大、洪水灾害加剧、干旱区可能缩小。现行气候模式模拟的降水变化是北半球高纬度、中纬度和多数赤道地区降水增加 ,但副热带地区降水减少 ,降水变化最大地区是高纬度和若干赤道区域、东南亚洲 [1]。据Tucker与Nicholson称 ,他们应用卫星数据和地面降雨资料认定 ,1984年是撒哈拉萨赫勒地区本世纪中最干旱的一年 ,这一年其植被指数最低 ,沙漠扩展到9980000km2;1985~1997年情况有所改善 ,1997…  相似文献   

14.
荒漠和荒漠植物的特点荒漠一般是指那些降水稀少,但蒸发强盛的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这些地区的土壤富含可溶性盐分,上面生长的植被极其稀疏,甚至不生长植物。荒漠的本质是缺水,这种缺水或为物理性的,或为生理性的,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GeoMedia技术通过收集基础图件和专业资料,建立数据库与工作空间,经过图像配准后形成区域水资源评价系统.根据通辽市奈曼旗地区的降水、蒸发、干旱指数等指标确定了该地区的自产地表水量、入境客水量、地表水的利用及损失情况,应用GeoMedia系统对奈曼旗的地表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量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华北冬小麦作物气候干旱指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农业干旱指标,降水距平百分率未考虑底墒作用,不同发育期水分对产量影响不同.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构建了华北冬小麦作物气候冬小麦干旱指数.该指数将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的水分产量反应系数应用到降水距平干旱指数中,同时量化底墒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河南省卢氏县冬小麦历年干旱和减产率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作物气候指标负距平百分率和减产率的相关性明显高于降水负距平百分率和减产率的相关性.作物气候冬小麦干旱指数在评估冬小麦干旱时要优于降水距平百分率,将作物和气候干旱相结合能更准确地评估冬小麦干旱,弥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农业干旱指数只涉及气候干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干旱区的干燥度与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气候分类与区划,把干燥度≥4.0以上的地区划为干旱区。为了深入研究我国干旱区的干燥度分布与变化规律及其气候特征,我们利用中央气象局1961—1970年十年整编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资料,根据干燥度=(F/r)公式和H·H伊凡诺夫计算蒸发力的公式E=0.0018(25 T)~2(100-a)(一)计算了我国干旱区及其附近站点的各月月平均蒸发力,年平均蒸发力,月平均干燥度,年平均干燥度,绘制了我国干旱区年平均干燥度分布图,3月份,8月份干燥度分布图,干燥度与高度的散点图,干燥度与经度、纬度的散点图,以及干燥度与高度、经度的等值线图。根据以上资料图表作如下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气象干旱出发,考虑前期干旱指数衰减累积效应,在前期降水指数(API)和标准化前期降水指数(SAPI)的基础上,结合时间序列标准化统计学方法,对SAPI算法进行了简化,定义为SAPI*.通过对SAPI*在贵州省的适用性分析,得到以下结论:SAPI*有效刻画出贵州省2009—2010跨年干旱和2011年的夏秋连旱过程的干旱累积效应,客观反映干旱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没有出现"不合理旱情加剧"的问题;SAPI*旱日频率在各季节的主要发生时段是夏季和春季,且贵州省降水较少的季节或者地区,较易发生一般性干旱,而在贵州省降水较多的季节或者地区较易发生重型干旱.SAPI*对无雨日数和降水量的敏感性分析,发现无雨日较少、降水较稳定开阳站SAPI*对旱日的敏感较高、对降水的敏感性也较高,即旱情发展较快、缓解也较快,所以一般性干旱出现的概率较大;相反在无雨日较多、降水较集中的兴义站对旱日的敏感性较低、对降水的敏感性也较低,即旱情发展略慢、旱情缓解也较慢,所以重性干旱出现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52-2004年西北干旱区宝鸡市降水资料,对年际、年内降水序列进行干旱统计,通过趋势、频率分析法和突变检测方法分析了宝鸡市53 a降水的变化规律及干旱变化特征;针对降水序列变化特征建立门限自回归模型,对干旱情灾害进行预测,利用实测资料进行检验研究等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降水量自1984年后存在减少的趋势.降水序列存在阶段性震荡变化,90年代后旱情发生频率增加,2000年左右降水量序列发生突变,降水资源量略有增加,干旱情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20.
荒漠的生机     
荒漠是一类降水少而蒸发强,极干旱而温差大的自然地理景观.荒漠的植被通常稀疏,甚至没有植被.荒漠又是个极端的地方,严寒与酷暑共在,过剩与贫乏并存,阳光远远超过生命的需要,水分又总是短缺非常.因此,这里的生命体都有自己独特的适应本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