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袁晓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7):133-135,157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处于边缘领域,但鉴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接受美学的理论可以用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由于儿童文学的读者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特殊性,创造出适合儿童读者的语体形式并重现儿童童趣。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重视读者,把读者的接受放在首要地位。接受美学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使儿童的接受能力成为儿童文学翻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词汇、句法、修辞和文化四个层面探讨了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3.
冯素芳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98-100
接受理论关注人们长期以来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认为只有当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视野"相融合,才能产生接受和理解。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儿童文学翻译要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读者和其阅读接受的特殊性,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创作出易被儿童接受的译作。 相似文献
4.
接受理论关注人们长期以来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认为只有当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视野"相融合,才能产生接受和理解。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儿童文学翻译要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读者和其阅读接受的特殊性,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创作出易被儿童接受的译作。 相似文献
5.
从接受理论看文学翻译标准的多元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接受理论观照文学翻译过程,发现无论在理解还是转换阶段,译者的主观创造都不可避免,从而指出以原文为依归的单一翻译标准是不现实的,文学翻译标准必然是多元性的. 相似文献
6.
结合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在整体性、同一性和互动性方面的共性,通过对《奥兹国的稻草人》、《红色童话》、《橄榄色童话》、《伊索寓言》、《彼得.潘》等儿童文学中一些片段的翻译进行解析,分别从内容、形式及修辞手法等角度阐述翻译文本中儿童文学本身所蕴含的美,具体表现为译者不仅要通过词美、句美、意美来传达原文的含义,也使儿童本身成为构造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意义的一部分,表明重视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不可或缺,把握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之间的共性并合理利用、加以发展,将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进程。 相似文献
7.
8.
李双玲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8):68-69
在儿童文学名著领域,儿童文学名著的重译层出不穷。在传统的翻译领域里面一般比较重视译文与原文意思的对等,这样尽可能地来维持原文的意思,但是对于读者来说这可能降低了文学作品的可读性。接受理论(又称接受美学)的出现,作为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型范式和新兴方法论,将文学批评理论的关注焦点由重作者、重作品转向重视读者的关系。本文从重视读者的角度来阐述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译。 相似文献
9.
10.
浅谈儿童、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儿童文学翻译,涉及很多相关问题,例如,谁是儿童?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如何思考,思考什么?爱好为何?关于文学阅读有何能力?等等.本文踏进儿童的神秘世界,与儿童进行亲密接触,以进一步了解儿童与文学的关系,儿童文学及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标晶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01-106
茅盾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征主要是:史诗式的反映时代,强烈的参与感和使命意识,注重思想深度对艺术深度的特殊意义;茅盾从经济视角和文化视角来观照都市,以审美和辨证的态度来写都市;茅盾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将人物的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紧密结合,表现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女性意识,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时代成因。所有这些经验,对当代小说创作都有显性或隐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茅盾短篇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的现代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文铖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19(1):8-11
茅盾的每一篇短篇小说几乎都存在一个全知叙述者。通过对传统型全知叙述者权威性和客观性的双重“祛魅”,这些叙述者已经确立了隐匿与中立的现代品格。茅盾还以惊人的艺术创造力,深入开掘叙述者的潜在职能:聚焦对象的自由转换、视点人物的精心选择、故意隐瞒信息制造悬念、客观化叙事创造反讽。这些极具实验性的形式探索,带来的是艺术上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文艺思想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元典”精神。但二者存在的环境不同,在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方法运用的侧重点、具体的观点、概念范畴、话语系统、运行的方式和所处的地位等方面都不同。 相似文献
14.
范国英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1):118-121
茅盾文学奖的设立本身就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制度现代化探索的一种必然结果,在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化的要求下,即使没有茅盾先生的特别请求,设立某种专门针对长篇小说的全国性文学大奖本身就是历史的一种必然要求。这样一来,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下的全国性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及初步形成的社会主义文学规范,依然从根本上规约着当今茅盾文学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从接受美学审视文学翻译策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的不同取向,认为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归化为主或异化为主的问题,而是根据读者的文化接受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四个取向阶段:归化为主、少量异化为辅阶段,归化为主、大量异化为辅阶段,异化为主、大量归化为辅阶段和异化为主、少量归化为辅阶段。 相似文献
16.
电影片名既是一部影片不可分割的部分,又超然于故事主体之外,与影片之间是一种合作和对话的关系。片名既需要整个影片故事提供语境,又具有自身独立的审关要求。电影片名的特殊作用和功能,决定了片名翻译与众不同的特征。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和语境顺应理论的视角,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信息检索课在高校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本文吸收了接受美学的相关观点和方法,认为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审美经验",制定好课程目标,并利用召唤结构原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128-130
文学翻译历来是翻译领域中争议较多的话题,相应理论与研究亦不胜枚举。然而,儿童文学翻译虽然是文学翻译的一种,但在文学研究中长期受到忽视。以交际翻译理论为着手点,对赵元任经典译作《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谐音双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马金玲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9,12(2)
1933年7月,由茅盾作为隐形主编的《文学》月刊在上海创刊,它在国民党严密的文化控制下发展成长起来,在血雨腥风中不屈不挠,艰难地走过了五个年头,是新文学史上继《小说月报》之后、抗战之前寿命最长的大型文学刊物。茅盾拥有独特的批评观,他将编辑策略中的"名人效应"与"陌生效应"巧妙地结合起来,团结了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家,成就了一批文坛新秀,使《文学》月刊成为30年代文学史上的"明星"杂志。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编辑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 ,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得到发展。坚持编辑工作政治标准第一的原则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编辑工作方针 ,简洁明快的编辑风格 ,重视编辑队伍建设是毛泽东编辑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